分享

活着

 郑捕头 2020-10-10

按:唐山地震的发生,距今已整整40年。贴出一篇2010年看完电影《唐山大地震》后的旧文。文章写于2010年7月27日。

1.

如果说《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都是用来表现人性,那么,后者不如前者。

可能有诸多原因,比如《集结号》中的人物谷子地个性鲜明,且经历曲折动人,而《唐山》中都是小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和豪言壮语;比如《集结号》是冯小刚的有感而发,事情是虚构的,创作空间巨大,而《唐山》更像是给他的命题作文,虽然对原作《余震》感兴趣在先,但创作上也多有羁绊,毕竟有那么多地震幸存者及后人盯着看,唐山市政府还出了资,想着靠影片为唐山扬名。

2.

没想到几分钟的地震场面也能让人揪心,尤其当两个孩子面对地震来袭在屋中惶然跑动,姐姐方登更是趴在窗户上拼命喊着妈妈。同样是天崩地裂,看这种场面与国外的灾难片的感受截然不同,这样的场景毕竟曾在30多年前真实出现过,而且,它更突出表现这一家人的遭遇和表现,而非像国外灾难片中的群像,隔岸观火。


而且,看到这样的场面,有没有孩子的人感受可能不同,并非说没有孩子就不会被触动,而是说有孩子的人更能切身感知。比如,坐我们右边的年轻情侣整个片子下来好像都没有怎样,他们俩忙着猜弟弟方达所开宝马具体型号,议论说方登继父家的条件非常不错等等。

当然这是少数,绝大部分人看片子过程中都默不作声,坐在左侧的女的总是在激动得吸鼻子和擤鼻子。

3.

之前也有人推断,冯小刚在其中不断放置了非常多的催泪弹,看完整部片子,感觉正像他接受采访时所说,并未刻意为之,有的地方反而是往回缩的。

的确如此。有几个场景只要稍一用力,催泪效果一定放大数倍。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和姑姑接回济南的一场戏,本来三个人都上了公交车,妈妈李元妮跟在车后泪眼凝望远去的汽车。姑姑说了句,带走孩子这是要了元妮的命。而后一个远景,汽车在不远处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跑过去俯身将孩子抱住。看到这里,我认为冯会推一个近景甚至特写,但是没有。马上切换到下个画面。

而且按照一般的处理方式,方达被奶奶姑姑带走时,在汽车上还会拼命呼喊妈妈,用稚嫩的小手拍打后窗。这些元素也没有用。

还有一个地方表现冯的回缩,那就是姐弟在汶川地震救援现场相认。中间休息时,方达跟一唐山老乡讲述自己胳膊的故事,讲到压在他俩身上的预制板,姐姐方登一直在边上听,而后意识到什么,头逐渐转向方达。画面马上切换,俩人一前一后坐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出现姐弟相认的直接镜头,以至于后面一个男的看到后面镜头中方达单独坐在车里的镜头,还说了一句:俩人没有认吗?直到镜头后推,落在姐姐的身上。

4.

片子的感情高潮应是在母女下跪相认,但可能是由于此前在电视上看这个画面多次,看电影反而激动不起来。从记录看,冯小刚现场拍摄时在监视器中看到这个场景,也为之动容起来。


影片的感情点还是在父母方面,不管是亲生父母还是继父母。徐帆的确适合出演这样的角色,她的好多话说得并不用力,没有刻意用哭腔,并未憋着说完这句话一定要让观众们哭一鼻子,甚至有些轻描淡写,但也透露出感人的信息。比如烧纸时候,他絮絮叨叨又非常准确地描述自己家现在的位置,好让丈夫和女儿回来时能找得到。说这些话时,从表情看没有悲伤。

方达有钱了要给她买房,她不同意,说这样的话我烧纸时候还得说换地方的事,麻烦,不搬了。动作细节也有,听到方登将要回来的消息,正在包饺子的手哆嗦起来,看儿媳妇在看她,就说:你总瞅我干啥呀?

陈道明扮演的继父戏份也不少,功力当然了得,但我总觉得相比那些激动的大声说话以至于在医院涕泪横流的场景,女儿带外孙女回来的那个三十晚上的画面更让人感慨。电视上播放春晚,三人正在灯下吃饭,电话响了,一个叫老冯的打来了电话,原来,往年每年他都在当晚吃百家饭,今年可能该轮到老冯家。他连连道对不起,对方仍盛情邀请,这时,陈道明仰着天笑着大声说:不行啊,女儿带外孙女回来啦,我这里也是一大家子人啊!透着那么幸福和满足,久违的幸福。


5.

看完片子,有几个问题也积在心里。

关于到底先救谁的问题。到底为什么先救弟弟,片子中没有直接交代,甚至从片段中看,这家存在重男轻女的习惯,会让观众以为就弟弟就是为了留后。而原作者和编剧不是这么说的。原作《余震》作者张翎说,救弟弟就是因为他身体弱;而编剧苏小卫说,先救小的,是父母的本能。

我还认为,姐姐方登被大雨浇醒后应该四处看看,看身边的父亲一眼,但是她没有。

之前看采访,原著《余震》中继父是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他对方登有性骚扰的经历,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人并不单单是女儿,还是有别于妻子的家中另一个女子。张翎说,这样的人物在影片中是不允许出现的,何况片子中这还是一个军人家庭。

由此我认为,片中一定不会出现任何的这样的场景,哪怕是暗示或只言片语。谁知,在陈道明为方登按完头之后,陈瑾非常生气地呵斥了陈道明几句,明显是对他的相关行为进行指责。陈瑾接受采访时说,同期声她指责陈“不要脸”,后来可能考虑到影响,后期又重新配音为“不靠谱”。不管怎样,这样的桥段有些不靠谱,多少给观众增加了不舒服的感觉。

那么多段落都删去了,都舍得删去,留着这样的段落干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

6.

冯小刚说,对于角色李元妮,徐帆是不可替代的。我不否认徐帆的表演,甚至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否是不可替代,无从比较。电影这东西本来就无法替代,片子出来了,就成为历史,谁还会代替她去表演吗?除非出现重大偏差导致换角。


真的只有徐帆能胜任李元妮的角色?不尽然。远的不说,从片子中就能找出一个人来——咏梅,就是扮演李元妮小姑子那位。看到她演的很多角色,几乎都不是主演,但一些戏的把握尤其感情戏非常到位。从这部片子中也可看出一斑。只不过,她在片中扮演的应该是个山东人,但满口说出的都是河南话。


说到口音问题,就说说各位的唐山话水平。说实话,唐山话很好学,发音规律不难掌握,而且有那么多年赵丽蓉小品的熏陶,差不多谁都能来两句。影片中,徐帆的唐山话还算不错,尤其尾音很像,只是在个别字眼上有偏差。最像的台词也比较多的应该是扮演成年方达的李晨,将“就”发音为“逗”,是唐山话的特点,这一点李晨发音准确。李元妮丈夫的话不靠谱,东北味儿太重,即便是山东人,也不能发出这样的东北口音啊。

整个片子看下来,动情点不少,但总觉得一些情节设计欠妥,使故事看起来不连贯,但具体差在哪里,又说不好。台词还可以更好,如果当年刘恒接下这部片子的编剧任务,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可惜刘恒没有,还劝冯小刚别凑地震题材的热闹了。

缺乏《集结号》中那样的好音乐,是片子的一大缺憾。很多情节如果辅以《集结号》般激动人心的好曲子,一定能俘获更多人的心。

7.

有人看完片子说,就想赶紧回家抱紧自己的孩子。

我也有这种感觉。可惜昨晚看完电影到家时,扣子已经睡了,一如既往地趴在床上,穿着兜兜。

图片均为《唐山大地震》剧照。本文不设置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