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雄起前的蒙古高原是一种什么情况?

 写乎 2020-10-10

作者:陈二虎

一、神奇的蒙古高原

神奇的蒙古高原,就是指自秦汉以来的漠北与漠南的辽阔的大草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游牧与狩猎)的摇篮,也是他们纵马拉弓的舞台。

匈奴、东胡,鲜卑,乌桓,高车、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都在蒙古高原兴起,或者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逐渐开发了我国的北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形成了奴隶制或封建制政权,由于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加上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攻伐,还要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这些政权也是极度不稳定,像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方唱,上演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活剧。

随着草原主人的交换更替,他们的名称也在汉文史料中不断变化,较早见于汉文史料的“北狄”就是匈奴与东胡。

(东胡族)

大约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末,匈奴族首先统一了大漠南北,征服了东胡、月氏、丁零等草原各部族,将不同族源、不同语言,不同发展水平的各部族归于麾下,建立了一个与战国七雄到秦汉王朝南北对峙的强大奴隶制政权,迫使战国七雄的燕、赵等国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更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凭此阻挡匈奴铁骑的南下,随之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和与战成了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

汉高祖刘邦与匈奴的白登山之战,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反击,飞将军李广,苏武牧羊,李陵降匈奴以及昭君出塞等等,到后来匈奴分袭成两部分,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西去,又换了新的主人。

到了东汉后期,鲜卑人雄起,先后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等政权,主宰了大半个中国。

(鲜卑族)

二、信奉景教的克烈与乃蛮

隋唐时期,北方又成了突厥人的舞台,随后回鹘立国,契丹与女真更是建立强大的帝国,开始与中原王朝争夺中原,也给留在蒙古高原的的克烈部、乃蛮部、塔塔儿部、蔑儿乞部、蒙古部等纷纷在广阔的大漠兴起,孕育了一场更加壮观,震惊世界的辉煌。

这些部族有匈奴人、突厥人的后裔,又有东胡系鲜卑人的后裔,大家自成体系,各有领地。那么,当时除了蒙古部族,还有哪些部族?

克烈部:就是《辽史》中的“北阻卜”,据《辽史》记载:“北阻卜”的首领磨古斯曾于大安八年八年(公元1092年)发动起义反辽,直到七八年后才平息下来,可见在辽代克烈部就很强大。

《史集》记载:“据说古代有个君王,他有七个儿子,肤色全都是黑黑的。”因此被称为“客列亦惕”,居住在杭爱山与肯特山之间,也就是漠北的土拉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原回鹘汗国故地,是由六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实力十分强大。

克烈部王罕的祖父叫“马儿忽思”,曾与塔塔儿部发生冲突,马儿忽思被塔塔儿人俘获,献给了金王朝,被钉到“木驴”上杀死。

著名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认为:克烈人似乎是最早西迁的室韦——达怛部落(九姓达怛)的后裔,由于几百年来与突厥语种部落杂居,所以在习俗与语言诸多方面受到突厥人的影响,信奉景教,是统称为蒙古人中的一支,与蒙古孛儿只斤部是近邻。

乃蛮部:乃蛮部是突厥人的后裔,是南迁的黠戛斯部落,从叶尼塞河迁居蒙古高原西部,部族控制着阿尔泰山东西十分广阔的领地,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比蒙古部族先进,使用畏兀儿文字,与克烈部一样信奉景教。

据《史集》记载:“乃蛮部落及其君主都受人尊敬而又强大;他们有一支庞大而又精良的军队,他们的习俗与蒙古人相似”,其辖区包括今天的阿尔泰山、鄂毕河上游支流阿列依、察雪斯河两河流域,额尔齐斯河一带,北与乞儿吉思部比邻,东与克烈、蒙古部落接壤,南达畏兀儿国边境。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克烈的首领称为太阳汗或塔阳汗,驻地平原附近,其弟不亦鲁黑汗驻地在山区。乃蛮部长期与克烈、蒙古部争夺草原的霸权,不断发生冲突。

三、塔塔儿与三姓蔑儿乞

塔塔儿部:成吉思汗兴起之前,塔塔儿部是漠北草原最著名的一个大部,塔塔儿部控制着呼伦、贝尔湖附近最富裕的草原,自唐代以来就是一个很强大的部族。

塔塔儿之名最早见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突厥人所立的突厥文《阙特勤碑》,上面提到“三十姓塔塔儿”。

《辽史》中称其为“阻卜”,《金史》称“阻璞”,宋代称之为“达怛”或“鞑靼”,《史集》中说塔塔儿分为六部,“声誉昭著、各有军队和君长的塔塔儿部落”,组成“兀鲁思”,也就是“国”的意思,其中的“秃秃黑国兀惕部是塔塔儿部落中最受尊敬者”。

塔塔儿各部之间也经常相互争斗,并且与克烈部、蒙古部为敌,往往充当辽、金统治者镇压草原其他部族的帮凶,也曾经为了反抗辽、金政权的压迫,以塔塔儿部为首与克烈、蒙古等部组成部落联盟,由之,塔塔儿或鞑靼曾经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

蔑儿乞部:蔑儿乞部是蒙古语族部落之一。是《辽史》中的“梅里急”(密儿纪)。

辽道宗时,该部首领忽鲁八参加了磨古斯发动的反辽起义,反辽失败后,“梅里急长忽鲁八等请复旧地,贡方物,从之”。

十二世纪后期,他们居住在鄂尔浑河至色楞格河流域。

《元史》中记载:蔑儿乞部“世居不里罕哈里敦之地。其俗骁勇,善骑射,诸族颇惮之”。

不里罕哈里敦即是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可见蔑儿乞的势力范围达到肯特山地区,是漠北强部之一。

《蒙古秘史》中袭击成吉思汗的三姓蔑儿乞,极有可能是蔑儿乞的三个部落,《史集》中说蔑儿乞有“四个分支”,即兀合思、木丹、秃答黑邻、只温,其全称写作“兀都亦儿惕蔑儿乞惕部”。有关蔑儿乞的族源,有的说是漠北回纥一个小部与其他游牧民族混合而成;有的说是突厥语族;有的认为是“蒙古语诸部落之一”。

四、五大兀鲁思

克烈、乃蛮、塔塔儿、蔑儿乞与蒙古部族当时并称草原上的五大兀鲁思。

兀鲁思,汉意为“人众”或“国家”,与这五大兀鲁思同时并存的还有几十个部落(氏族),比较著名的还有汪古部、乞儿吉思部、斡亦剌部,巴儿忽部等部落。汪古部居住在阴山之北,他们自称是沙陀人后裔,是替金朝守卫边壕的;乞儿吉思部居住在叶尼塞河一带;斡亦剌部居住在库苏尔湖以西,介于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之间的部民。

这些部落大小不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也有差异,一些史学家将当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前)分为“林木中百姓”与“有毡帐的百姓”两大类,也就是森林狩猎的与草原游牧的,也有一部分邻近汉地的部落,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蒙古草原之北,西至鄂尔齐斯河,东起贝加尔湖,属于森林地带,居住在这些地区的部落被称为“槐因亦儿坚”(林木中的百姓),其余属于游牧民。

汉族人根据这些部族汉化程度的高低把蒙古草原上的部族分为白鞑靼(熟鞑靼)和黑鞑靼(生鞑靼)。《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鞑靼之人,皆勇悍善战,近汉地者,谓之熟鞑靼”,“远者谓之生鞑靼”,汪古部属于白鞑靼,蒙古部属于黑鞑靼。

成吉思汗从统一蒙古诸部到统一蒙古高原,然后走向世界。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