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美文||槐香依依(作者/曹子介 诵读/剪风)

 剪风伴读 2020-10-10

*

*

槐香依依

作者|曹子介    诵读|剪风

不知不觉,已经与夏天撞了个满怀。在刚刚过去的春天里,那些蜂拥而来的百花,带着春天的气息,在这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约会。

在春天温馨的怀抱里,那一树树、一簇簇鲜花,白的、粉的、红的、黄的、紫的……,款款而来,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美丽。我的视觉目不暇接,不畏疲惫,饱尝了一顿饕餮大餐。

此时,槐树,犹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躲在万紫千红的鲜花身后,极目欣赏着姐姐们美丽的容姿。静默地、安详地等待,好像一个虔诚的朝拜着,坚信佛光的沐浴。待到春天花事已毕,她才从槐叶丛中吐露一些翠白、一些芬芳,直到绿树银花压满枝头。那沉甸甸的花蕾,一串串一穗穗,微风过处,在绿叶中翩翩起舞,惹得蜂蝶嘤嘤翻飞,掸落一瓣瓣雪花,一片片落红。此时,山梁上、沟壑旁、街道边、房前屋后,总之,有土的地方,都开满了槐花。远远望去,花的海洋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置身其中,若行走在画中,是你点缀了画?还是画有意渲染了你?一时难以说清。槐花,红艳艳、白灿灿,纯洁无暇,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夺目的光芒,浓烈的芳香中含着甜滋滋的味道,直往人肺腑里钻。我不由得张大嘴巴,用一腔热情,吮吸来自天国的恩赐。

    沉浸在洋槐花香里,那醉人的美,醉人的享受,牵绊出我儿时的快乐和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春天是最难熬的,青黄不接,没有余粮,食不果腹。当时爸爸在外地工作,虽然每月留过生活费全部寄往家里,但对于我们十五六口人的大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只好采摘一些刚探出头来的野菜回来,诸如苜蓿芽、荠荠菜、苦苣菜、椒芽、洋槐花等,作为填充肚子的附加食品。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满山遍野都是洋槐树。一到春天,洋槐树刚刚发出嫩嫩的叶芽,我们就提着篮子,去采摘槐芽。洋槐又叫刺槐,枝条上长满了刺,稍不留神就扎进手指。槐芽摘来后,在清水里轻轻漂洗后,放在滚烫的开水里淖一下,滤干水分,拌上油、盐、醋、葱花、蒜泥等,搅匀即可食。夹一筷子送入口中,慢慢咀嚼,清香无比,那种美味比鸡肉还好吃,至今想起让人馋涎欲滴。

我家门前土崖上有棵胸围1.5米左右的国槐,国槐没有刺,发芽比洋槐稍晚一点。当洋槐芽老了不能吃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锁定在门前国槐树上。只要妈妈说一声没菜了,我即迅速爬上老槐树,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为此,练就了一身爬树的好功夫。亲戚来了,按照大人们的吩咐,我采摘一大堆,当做馈赠礼品。

紧接着,洋槐花开了。

我早早准备了一根长竹竿,用铁丝做一个钩,再用细铁丝在竹竿一头将铁丝钩和竹竿固定起来,背上背篓,去采摘洋槐花。来到山沟里,低处的可直接用手捋,高处的,我便伸出长长的竹竿,用钩子勾住,然后轻轻一拧,“咔嚓”一声,一股子洋槐树枝就掉了下来,上面缀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露珠,那清香扑鼻的洋槐花香,早已打开了我的味蕾,不由自主的拿起一束束清香扑鼻的洋槐花嗅一嗅。

槐花采来后,我们最简单的食用方法是做馂馍(天水方言,一种食品)。在清水中漂洗后,直接拌上面粉,放在笼上蒸煮约20分钟,然后放在油锅里炒。几分钟后,一碗甜丝丝、香喷喷的馂馍做成。这时,我迫不及待的端起碗,狼吞虎咽,狠狠地解了一回馋。

中医认为,洋槐花具有清热、凉血、预防中风、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抗菌等作用,是绿色天然保健食品。

如今已经到了夏天,槐花擦肩而过,但儿时的槐香总是萦绕心头。记忆中那些说不清、讲不明、道不完的往事,就像这槐花一样,始终浸润着我的肌体,伴我一生,直到永远。

                         2015.5.12

作者简介

曹子介,男,天水市麦积区人,天水市作协会员。酷爱写作,先后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在《星星》、《天水文学》、《中国诗歌大观》、《草叶诗人》、《铁路护路联防》、《大唐民间艺术》、《中国农业信息网》、《西部新农村报道》、《兰州日报》、《天水日报》、《定西日报》、《天水晚报》、《秦州文艺》、《关山文艺》《武山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

主播简介

剪风,又名钊钊妈,微信号liuxiu9828,甘肃省天水市武山人,中学教师,

热衷教育事业,热爱朗诵,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用声音感知世界的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