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形拳 | 虎桩·虎劲·五行手法

 丹道飘香tcvztp 2020-10-10


虎形拳系著名拳种龙、虎、豹、蛇、鹤五形拳中的一种,在套路训练、技击方法和健身效果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但是优秀拳种,也是我国武术百花中的一秀。

虎形拳是仿效猛兽老虎的扑食、跳跃、奔窜等动作创编而成的一种拳术。它多流传于福建省的福州、永泰、长乐、连江、福清、莆田一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由福建省传至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和港澳地区,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影响相当广泛。


虎形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凶猛,颈喉用劲极其强烈。发劲时咬牙切齿,虎视眈眈,目透琥珀光,犹如猛虎下山、夜虎出林、饿虎擒羊之势,体现出猛虎威镇四方的雄伟气魄。正如《拳经》上所说,'虎拳练骨,练时,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相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努目强项,有怒虎出林,两爪拔山之势'。


虎形拳的套路分三战、四门、五基、八卦、坎卦等。运动时上肢动作较多。手法着重于'基手',即五行变化。技击时讲究短打硬功;常用虎爪,强调手指的功力(即虎爪劲);善于擒拿、舒穴、点穴,在技击上注意攻击对手的经络穴位。手法上以节为门户,身法上则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运动时常以鱼、虾、蟹、鲨四法交替变化。发劲时全身由松而紧,发出一种极强的弹力。劲由腰发,催达指尖。虎形拳腿法较少,一般要在缠住对方身体上某一部位时,手发腿攻击。故有'无搭不伸腿'之说。步型上则以弓步和双弓步为主,还有II字马,又称之为不丁不八形。


虎形拳在运动中强调'六合归一',六合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练身、基、马;内三合练精、气、神。来自“武宗”公众号·运动时较少发声,以气催劲。技击时多用上肢手法的变化制服对手。


练习虎形拳时,要求做到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催劲,使劲力顺达于全身各部。身法上要求做到吞、吐、浮、沉,变化灵活自如。虎形拳的各趟套路,运动起来各具特色,变化多端,动静莫测。上肢手法变化万千,下肢步法稳健灵活。上肢变化多以封门户为主,腿法紧密配合,贴近对手。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多先蓄后发,善用弹劲,基、步协同呼应。用劲须与呼吸相配合,使气沉丹田,而运行于全身,运动中能傲到力虽发而气不衰。


虎形拳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历代武术前辈的不断实践与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本次介绍的虎形拳,传自福州虎形拳名师周子和先生(1874年~1926年)。周子和先生是福州著名拳师'三和'(周子和、茶亭和、青圃和)之一,为福建虎形拳一代名师。

一、虎桩

桩功,亦称为桩步。在虎形拳这一拳种中称之为'虎桩'。桩功是南派拳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未习拳先练桩'是南拳的普遍要求,其主要作用是锻炼两腿的劲力和灵活性,为以后练拳路时身体的稳定性、步法的灵活性和劲力的顺达性打下坚实基础。这就如盖房一样,得先把房子的基础打牢靠。拳谚说∶'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桩功的重要性。武术家们常说∶'练武先练桩,大鼎增力量。桩要站,鼎要拿,劲力充固托泰山。'《少林秘诀》里说∶'桩步熟练纯习,做到气沉丹田,强若不倒之翁。'由此可见桩功在武术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虎桩分两种∶一种是静桩,一种是动桩。


静桩实际上就是练步型和腿部力量及耐力,俗称'立桩站马'。主练马步即目字马(两脚足趾均朝前,两脚掌相对平行,足距与肩同宽或稍大于肩)和双屈弓步两种。站桩时要求∶头往上顶,颈要挺,舌舐上腭,下颜内收,以目传神,两手插腰,腹实胸宽,丹田后吸,坐髋沉气,提裆吊肚,脚趾抓地。初练时每次可站半个小时。往后可以不出汗、不气喘为度渐次加长时间。还有一种练法,即站桩时两手提重物或在两大腿上加青石块。石块可由十五斤开始,每月增加二十斤,至能做到站桩时两手臂能提二百斤,两腿能承重三百斤,站桩半时许,则虎形拳的静桩可算练成。此时两腿实力极大,站立时如铜浇铁铸一般稳固。


动桩又称活桩,实际上就是练实战的步法。其内容有直进、直退、三角马变换步、踏转步、后插步,盖步、前跳步、后跳步、回身步、跨步、垫步、震脚步、变身步(详见后续套路中的图示与文字说明)等等。要求练到步法的变化与手法变化协调一致,步步落地生根,步不浮,劲不飘;落步时脚一定要分先后而又紧凑,不得有声,轻灵如鹊落;成步型后要沉气下踩,两脚如虎踞之势,虎虎有威。在练动桩时要做到如虎之踞地有威,如猫之轻捷灵巧。'虎桩'的基础打好了,练好虎形拳的身法、手法以及深化就较为容易了。


在练虎形拳桩功时,还必须注意两眼要自然睁开平视,呼吸也要保持自然。初练者在开始练习的几天内可能会感到大小腿、腰部和手臂会有酸、胀、痛的感觉,两腿和两手臂的肌肉也可能会发生微微的颤抖。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足为怪。只要继续持久地练下去,肌肉的耐力和控制能力就会慢慢地增强。

二、虎劲

俗话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由此可见,'懂劲'在武术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懂劲'',简单地说,就是武术功夫深的人,发劲的反应特别灵敏,出乎时看起来并未使劲,但一触及对方就能爆发出的一种极大的弹力和内劲。


练武术的人,不但讲究'懂劲',还要努力锻炼'听劲'。'听劲'就是在技击中触及对手时,能根据对方劲力的虚实大小,迅即作出反应而产生的劲力。


虎形拳是模仿老虎的奔窜、搏击动作而创编的,它需要练习者有一身虎劲。虎劲偏刚,但也并非全是刚强的爆发力,而是刚中有柔,也就是'懂劲'和'听劲'的结合。练习虎形拳也要求刚柔相济,只是在技击时主刚而已。人体在运动中要想动作轻灵活泼,手法灵活多变,以及不时调整身体的重心都需要虎劲。有了虎劲才能因人而动,人刚我柔,人柔我刚,随机应变。有了虎劲,在技击时才能洞察对手动作的轻重虚实,了解对方劲力变化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并根据对方的动向与变化,因势利导变我劲以制敌。比如,当对手用刚强的劲力向我进攻时,我可用手法中的五行变化改变其劲力的方向,就能以柔克刚,化解彼劲,不为其所制,由被动转向主动。当我用刚劲向对方出手攻击时,若敌方想用手法中的变化,化去我方之劲,只要我有刚猛的虎劲,再配合手法中的变化,便可使其无法化解我劲,这样我仍可取胜,故有'打人只一着'之说。如果没有虎

劲,那么,当你与敌手交锋时,得势进攻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被人所制;失势时就更无法挽回败局。练武术的人都知道,在技击时双方都是时刻在留神窥探对手招式的破绽,以突破对手的架势而取胜的。但克敌致胜的方法并不是靠耳朵去听,而是靠观察与感觉,靠中枢神经对外界情况的迅速反应,并随即果断地采取相应的变化,迅速地出手制敌。虎形拳的技击也是采用以静待动,守中有攻、攻中带守,攻守兼备的方法的,即是在具体了解对手变化的情况下才进行进攻的,故练出一身虎劲是十分重要的。


虎形拳在技击时必备的条件有三方面∶劲力、速度和技巧。这三者是构成虎形拳克敌致胜的三要素。劲力一词在武术运动中包含了人体的气力以及耐力等。假如双方交手时技术条件相等,那么这时候劲力大的就可战胜劲力小的。拳谚说的'拳假功夫真,力大强三分'就是这个道理。


在技击中速度显得比劲力更重要。一赖小小的子弹头在极快的速度下可以贯穿钢板;一只小小的麻雀与高速飞机相撞,竟能碰破机舱玻璃。速度被历代技击家所推崇的道理也就在这里。其实,劲力与速度也是相辅相成的。有劲者运动起来速度必然就快,速度快了必然地也增加了力量。·来自“武宗”公众号·浑身有了充足的内劲,再练成外柔内刚之功,并配合身法技巧,手法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如何掌握虎形拳的发劲方法呢?初学者练习时应两脚分开,其距与肩同宽成引字马;放松身体各大关节;两臂自然下垂;屈膝半蹲;用鼻子呼吸,当运动量大时也可配合由牙缝呼气,呼吸要深长有力,均匀细沉,意守丹田。然后气由丹田发,劲由腰发,使力量聚集在膝关节进而贯于双足,使
之'五点金落地,落地如生根',把周身劲力节节贯串地透达于足尖。接着再加强发力,同时配合以下肢动作,人体慢慢自然地站起,使劲力回送于上肢。最后两手臂慢慢地向前平伸,五指分开,以意导气,以气催劲,劲达指尖。掌的催劲应以中指尖领劲,中指尖劲足,其余各指尖的劲也就足了。经过一至两年的苦练,到每次催劲时指端好象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力。若能达到这一程度,那就说明你学习发劲已经开始入门了。再进一步地深造,就能练出虎形拳所需要的那
令
种虎劲,也就是一股刚中有柔的劲力。


在发劲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劲须由腰发,贯串于两足,回布于全身各部位。这样,在运动中就能做到双足落地时步步稳如生根,出手时节节(指的是各关节)有劲,并使劲透达身体所要发力的部位。出手时,两手手指犹如钢钩、虎爪。


与其它拳种相比,虎形拳的发劲过程是独具一格的,它除了应注意气沉丹田外,还应以气催劲;各关节先放松,劲由腰起,然后,两脚十趾抓地,配合呼吸,情绪迅速地由松弛转为紧张,刺激大脑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并使人体的肌肉紧张度增高;而后咬牙切齿(福建人称之为'吊五筋'),刺激毛发竖起,鼻孔张大,横眉怒目,虎视眈眈。这样,体内发放出来的劲力贯串于各大关节时便会发出'格格'的响声。此时体内发放出来的劲力,要比平时增大好几倍。这种劲就相当于猛虎发怒时的劲力。

三、虎形拳的五行手法


虎形拳在技击时多以手法中的五行变化克敌致胜。五行手法即∶


1.金手

逢顶属金(图1)。

用手腕向上、向外顶开对方的攻击手,用勾用拳皆可。可出单手,也可出双手。


2.木手

逢枝属木(图2)。

用掌向上或向外挑开对方攻击手;紧接着用直掌反击对方。单双手均可。


3.水手

逢浪属水(图3)。

拳心朝上,迎击敌手,先向外扣腕,下按对方的手腕,紧接着用弧形手法化敌劲制胜。


4.
火手

逢冲属火(图4)。

掌向前推(如同双推掌,劲在掌底)。当与对方攻击手相触时。可用掌底顶开对方的攻势手,趁势而入。


5.土手

逢沉属土(图5)。

用手腕下扣敌方手腕,使之成败势后趁势而入。

五行手法的相克,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制约、克敌制胜的关系。五行手法相克关系是这样的∶

金手克木手(图6),

木手克土手(图7),

土手克水手(图8),

水手克火手(图9),

火手克金手(图10)。

从这个五种手法相克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手法都有克我的手法和被我克的手法。以木手为例,克木手者为金手,被木手克的手法为土手。在技击中的变化是∶金手制木手、而土手则为木手所制。

不过,话又得再说回来,假如双方在五行手法的变化之中,都能变我手为克敌之手,如此没完没了地变下去,在技击时,彼此就分不出胜负了。实际上,双方交手时,在手法的变化中也会出现一种'反常'的现象,只有这种现象的出
现,在技击时彼此方能显出强弱与胜负。·来自“武宗”公众号·这种'反常'的现象即是应被我克者反过来克我,能克我者反为我所克。比如,水手本应能克火手,倘若前者没有柔劲、火手却有可能反过来破水手。虎形拳流派称这种'反常'现象为'强夺门'。


综上所述,可见五行手法变化中,还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练拳者自身要具备到家的功力,也就是虎劲。正如练鹤拳者讲究'宗劲',练长拳者重视'内劲'一样的道理。而且,练拳者手,眼、身、法、步要高度协调配合,动作一致。这样,当我与对手相遇时,若逢对方出木手,我方则可用强有力的金手制之;遇上对方出强有力的火手时,我方则可用灵活的柔劲以水手破之。总之,懂得这五种手法的奥妙之后,还须有一身刚柔相济的虎劲,否则,克所胜不能胜,徒劳无功,难以克敌制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