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金色年华554 2020-10-10

公元618年农历五月,在巍峨壮丽的隋大兴城大兴殿,隋朝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隋恭帝将帝位'让'给了唐王李渊。

两次改朝换代间隔了289年

不久'大兴城'恢复了旧名'长安',成为新王朝的都城,这一年也变成了'武德元年',李渊则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帝----唐高祖。

公元907年4月,又一出'禅让'的闹剧隆重上演:唐朝第二十一个、也即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命宰相和百官捧着玉册、传国宝玺从洛阳赶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把皇位'让'给了梁王朱全忠。这一年是哀帝继位的第一年,竟成了唐朝寿终正寝的一年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把皇位'让'给了梁王朱全忠

这两次改朝换代间隔了289年,这段时间就是历史上曾煊赫一时的大唐帝国。

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

李渊登上帝位之初,唐朝只占有关中和巴蜀地区。从唐武德元年到三年(公元618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西北的强敌薛仁杲和刘武周,接着收复了河西,使后方得到巩固。从武德三年到七年,李世民领兵先后消灭和降服了王世充、窦建德、李密、杜伏威等割据势力。太子李建成设计瓦解了后起的刘黑阀义军。富饶的中原地区终于划入唐朝版图。直到这时,全国的统一才得以实现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唐朝疆域变迁图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继承帝位,号太宗。

他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

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发愤图强,首先平定边疆。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率10万唐军大举东征,降服了东突厥。随后,贞观九年大败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和亲吐蕃;二十二年灭龟兹、招降西突厥、建安西4镇。至此,大唐的边境呈现出一派安定和平的景象。

在内政方面,唐朝的均田、租庸调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基本上沿用隋朝

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意节制徭役、休养生息。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在名相魏征的协助下,鼓励官员进谏,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走到'竭泽而渔'的路上。由于唐太宗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史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便出现了。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节制徭役,休养生息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50年),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继位,继续执行太宗所实施的政策,注意发展社会经济。

只乱朝廷,不乱天下

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起,皇后武则天参与裁决政事,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并逐步加以扩大。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不愿大权旁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废中宗、立睿宗、杀李氏宗亲、排斥忠于唐室的大臣、培植自己的亲信,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只乱朝廷,不乱天下'。她知人善任,既能想方设法地搜罗提拔人才,又能毫不客气地罢斥降免无用之辈:她鼓励耕种,发展经济。到她临终前,全国户口从贞观时的380万户上升到615万户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户口上升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则天病重起兵拥立中宗复位。不久武则天去世,皇后韦氏、皇女安乐公主合谋害死中宗,又想方设法除掉李旦(原睿宗)。公元712 年,睿宗之子李隆基起兵杀掉韦氏、安乐公主,拥睿宗复位。

富强繁荣的顶峰阶段

7月,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公元713年12 月,玄宗改元开元。唐朝进入了富强繁荣的顶峰阶段。

唐玄宗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拔。他所任用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一代名相,采取了赋税宽平、刑罚减省的政策,他还特别注意刺史、县令的挑选,认为这些人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他首创了京官与地方官的定期轮换制,既使官员的才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发挥,又避免了久居一地、结党营私的弊端,这种做法后来渐渐成为制度。

政治的清明,给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贞观到开元年间,全国财富的积累达到了非常丰足的程度,人民生活相对较为富裕。如杜甫诗中所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4位皇帝,289年风雨——唐代历史概述(上)

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52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始沉湎于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一年十一月,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代替刚直的张九龄为宰相,这标志着朝政走上了下坡路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