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月的正确“打开方式”『明月几时有』(34)

 光宇阵 2020-10-10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900 】

中秋佳节虽已过,可这一轮明月带给我们的回忆和留恋却依旧在心中荡漾。

“中秋”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这一天的主角,毫无疑问是一轮秋月,人们的所有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

“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单看中秋节这些千奇百怪的“小名儿”,就可以想见,古人在这一天,曾幻想着怎样和月亮亲近。而关于中秋月,古人的“打开方式”可能多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01

祭月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古人春天播种时,要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保佑丰收,叫做“春祈”;秋天收获后,还要祭祀土地神以感谢神灵佑护,同时祭祀谷神以报告丰收,这叫做“秋报”。《诗经·良耜》中就曾描绘了人们在秋天庆祝收获的场景: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土地肥沃,谷物茂盛,收获的粮食堆积如山,粮仓充盈,妇女和孩子无不欢欣雀跃。于是,为了感谢天地慷慨的馈赠,“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天子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由此形成。

最初祭月的日子选在“秋分”这天,而秋分却未必有月亮,祭月无月,岂不大煞风景?于是,圆月当空的八月十五慢慢取代了秋分,成为了祭月的好时候。至今,北京仍有月坛公园,就是明代天子用来祭月的地方。


02

拜月

天子祭月,民间拜月。拜月风俗源于北宋京师,金盈之《新编醉翁谈》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拜月祈福,所求各不相同,大抵是男子求功名利禄,女子求貌美如仙。

最讲究仪式感的古人,自然在拜月这件事上也绝不能随意。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

拜月时,一张大香案,摆上月饼和西瓜,最好再有些苹果、葡萄、红枣等时令果品,西瓜一瓣瓣切开,摆成莲花状。将月亮神像放在月出的方向,红烛高燃,向月而拜,然后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这场景今天已不常见,但在曾经上千年的时光里,它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关于中秋最深刻的记忆。



03

嚼月

今人虽不再拜月,但拜月仪式上的重要“道具”月饼,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成为了中秋的必备食品。

“吃货”苏轼曾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描写月饼,“嚼月”这桩美事,从此流传至今。

互赠月饼也并不是现代人的独创,早在宋代,月饼就是中秋节走亲访友时最受欢迎的伴手礼。《西湖游览志》称:“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则团圆之意。”《宛署杂记》称:“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之数百钱者。”可见,送月饼这一风俗,申请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绰绰有余了。


04

赏月

吃过了月饼,中秋节最风雅浪漫的时刻来临了。

秋季澄净的天空,为明月描画了最好的底色。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翻遍唐诗宋词,描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胜其数。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有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当然,明月的阴晴圆缺,更是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念。

从“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到“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这一轮秋月,见证过多少欢乐,就安慰过多少落寞,此事古难全。


当然,对于今天的人们,明月又有了新的“打开方式”:登月。

嫦娥五号正在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再去月球上看一看。我们相信,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这一轮中秋月,终将与我们“天涯若比邻”。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靳舒馨

编辑 | 张   波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