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彰武地名」大冷蒙古族乡村屯名字及由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10-11
大冷蒙古族乡




1985年资料

自然情况

在彰武县西北部。乡驻地大冷,距县城28.5公里。北邻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邻冯家、章古台镇,西和西南隔柳河与丰田、满堂红乡为部,东南接前福兴地乡。总面积256.1平方公里。为本县蒙古族居住较集中地区,全乡3,572户,16,814ロ人中有蒙古族4,526人。辖12村民委员会,50自然村。乡以驻地名。

全境北部为沙丘,南部为平原。耕地面积69,981亩,农作物主产玉米、高粱、水稻、向日葵。乡境内有大清沟水库和小清沟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水稻播种面积逐年上升。且多水沟沼泽,近年有养鱼专业户承包。畜牧业及家禽饲养业亦较发达,有养牛、养鸡专业户。乡办企业有造纸、农机和柳编等厂。

柳编制品多出口,1984年评为辽宁省优质产品,获荣誉证书。乡驻地大冷村有供销社、粮库、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医院、大冷蒙中、大冷中学及小学等单位。1984年新辟农贸市场。全乡现有中学2所、小学1所和1所医院。彰哈(彰武一哈尔套)公路(北线)由境内通过,日通班车。

政区沿革

清末养息牧场招垦后,始有垦民迁入。蒙汉杂居,彰武县设治初,属第三区。清末为北乡所辖。民国年间属第四区。日伪时期为大营村。抗战胜利后为本县第四区所辖。

1946年4月属阜彰吐苏联合县大营区,约于10月间,国民党在此设大营乡。1947年冬彰武解放,为本县第四区。1956年划为大冷乡。1958年属于冯家人民公社。1961年5月建立大冷蒙古族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大冷蒙古族乡。

村屯名字及来源

大冷  村民委员会

驻地大冷。在大冷蒙古族乡中部。是本乡蒙古族较集中居民区。辖3自然村,全村365户,1,685口人,其中蒙古族643人。耕地面积5,572亩,属平原区。有盘山楼河流过,灌溉便利,产水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大冷  自然村

乡人民政府及大冷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县城西北,相距28.5公里。是清代养息牧场“适中之地”,较早形成的蒙古牧民村落之ー。村北有土岗,蒙语称之“达楞”后以“达楞营子”名村,演变为“大冷营子”,今简化为“大冷”。有柳河支流盘山楼河从村西流过。耕地2,713亩,产水稻。210户,978人,其中蒙古族246人。

拉拉屯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偏北,相距2公里。耕地1,583亩。114户,520口人中蒙古族294人。相传早年这里定居的有三户,所建院落前后错落有序,形成一定距离,故名拉拉屯。

元宝窝堡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2公里。耕地1,276亩。41户,187ロ人中蒙古族103人。因村北有小坨子,周围高,中间低,远望形如元宝,而得名元宝窝堡。

木头营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六家子。位于大冷蒙古族乡西南部,柳河北岸。该村地势属北高南低的平原地形。耕地8,902亩。全村413户,1,904口人中有蒙古族401人。以农业为主。6自然村。以区内木头营子得村名。

六家子  自然村

系木头营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西南,相距3.4公里,县城西北29.9公里。村西和西南靠柳河。耕地2,800亩,85户,423口人中蒙古族132人。养息场招垦后,先有6户到此处定居,遂得名六家子。

吐力士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2.6公里。在蛤蟆屯河东岸。彰哈北线公路由该村通过,设有公路养路道班。耕地1,200亩。58户,272口人中有蒙古族63人。为蒙古族早年定居处。属蒙古语地名。蒙语读音应作“础鲁吐”,其意为有石头的地方。清末《彰武县與图》记该地为“楚力土”。后演变成今名吐力土。

西甸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南,相距1.3公里,盘山楼河西侧。耕地1,000亩。54户,242口人中有蒙古族17人。早年这里属一片草原,是个大甸子,形成屯落后得名西甸子。

西北甸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相距1.7公里。耕地1,120亩。81户,362口人中有蒙古族60人地名来历见西甸子。

上木头营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南,相距3.5公里。耕地1,120亩。39户,176口人中有蒙古族6人。地名为蒙古语“毛都艾里”的转音。后演变为木头营子。

腰木头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南偏西,相距4.9公里。处于盘山楼河和柳河中间。村落中间有辽代遗址。村内设有木头营子村小学。耕地782亩。96户,429ロ人中有蒙古族24人。因地处上下木头营子之间,故得名腰木头营子。

大庙  村民委员会

驻地后大庙。在大冷蒙古族乡南端。清代养息牧场主要牧地。南依柳河,东有柳河支流金家河,西有盘山楼河,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居民区。辖4自然村。全村410户,1,912口人,其中蒙古族529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8,551亩,特产黄烟,味香色正冠全县。1977年新建一400平方米苗圃,年产苗木百万株。彰哈公路(北线)从境内东南一一西北经过,日通班车。有村办小学及敬老院。

后大庙  自然村

系大庙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大冷南,相距6公里,县城西北23.4公里。有耕地1,901亩。91户,401口人中有蒙古179人。村落沿彰哈公路,村民委员会驻公路西侧。西南柳河,东北有大庙水库。清代养息牧场时即形成蒙古族牧民聚落。相传雍正年间陈苏鲁克牧场有翼长(蒙语“嘎拉代”)名叫产德阁者,从北京“请”来木大佛,以牛车载之,至柳河边今大庙村东南被阻,即就地修建庙宇,遂名“产德阁庙”。正殿宏伟,久之,人称大庙,并以名村。因聚落扩展,并在村东南2公里派生后大庙自然村。设治初,拟设治于此,曾驻彰武县后路巡防第二营中。多黄褐土,产黄烟,有专业户,品种以柳叶、蛟河大叶为多,色味俱佳,县内市场颇有名。设有大庙供销商店。彰哈北线公路由村中通过,有站点及道班,日通班车。

前大庙  自然村
位于大冷南偏东,相距7公里。耕地2800亩。141户,648口人中有蒙古族56人地。地名含义见后大庙。村西北0.5公里处及村东北1.5公里处各有一古遗址,暴露遗物较多,为青铜时代遗址。

小河西  自然村
位于大冷南,相距5.7公里。耕地1600亩。69户,34口人中有蒙古族195人。因地处盘山楼河西,故得名小河西。别名亦称下木头营子。村北200米处有一青铜时代遗址,村北300米处又有1辽代遗址,两处古遗址于解放后均采集到大量遗物。

行行 自然村
位于大冷南,相距3.7公里。耕地2250亩。109户。519ロ人中有蒙古族99人。村北300米有1处辽金时期造址。该村名为蒙古语地名。行行蒙古语含义为连接尾部之意。因大冷有一土岭,此地与其相连,故得名。

套力 村民委员会
驻地腰套力干土。位于大冷蒙古族乡东南部,地势属平原。有耕地8705亩,以农业为主,作物主要为粮谷及油料,近年亦播种部分水稻。441户,2067口人中有蒙古族365人。辖6自然村。村民委员会因驻地在腰套力干土得名,现简称套力村。



腰套力干土 自然村
系套力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大冷东南相距3公里,县城西北25.1公里。柳河支流金家河从村东流过。耕地1625亩。80户,367ロ人,内有蒙古族83人。村名由来,一说指村民蒙古族白姓家族用绢帛写成的家谱,谓之套日干吐”;一说以有蒙古名讨力根头的,后转音名村。有水稻专业户。村内有小学。

东套力干土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偏南,相距3.3公里。耕地1300亩。36户,164口人中有蒙古族11人。地名来历见腰套力干土。

南套力干土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南,相距3.4公里。耕地1400亩。44户,203口人中有蒙古族59人。因所处方位得名。含义见腰套力干土。村南1.5公里处有辽代遗址。

西套カ干土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南,相距2.4公里。耕地1600亩。39户,165ロ人中有蒙古族61人。因所处方位得名。来历见腰套力干土。

西谢林台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南,相距4.4公里。金家河东岸。耕地1980亩。152户,736口人中有蒙古族158人。谢林台为蒙语,谢林塔拉转音,意为黄花甸子。相传该地以早年野草丛生,多黄花故名。日伪时期曾查地下有煤田。195928日《阜新日报》载:“106650公尺10号钻机在彰武西65华里谢林台打钻,8日在147公尺深处见到六个薄煤层。在彰武打钻将近一年的钻探队,第一次找到黑金子


学堂窝堡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相距4.1公里。有耕地800亩。100户,436口人中有蒙古族52人。在清末土地清丈时,此地为学田,遂得名。旧县志称学田窝堡

曹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李家梁。位于大冷乡东部。北部沙丘,中南部土地平坦。耕地4947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231户,1142ロ人中有蒙古族188人。辖4自然村。以辖区有曹家而得名。

李家梁 自然村
系曹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东北,相距4.5公里,县城西北27.8公里。耕地1500亩。68户,344口人中有蒙古族33人。早年有李姓定居于梁(沙岗)南而得名。村内有小学。

曹家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4.2公里。耕地1127亩60户,286人中有蒙古族69人。养息牧场招垦后,先有曹姓来此地定居而得名曹家窝棚。解放后简称曹家。

姜花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偏北,相距5.3公里。耕地1200亩。51户,264ロ人中有蒙古族49人。早年有名姜花的先来此地落户,得名姜花窝棚。解放后简称姜花。

金家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6.6公里。金家河西岸。村南200米处有辽金时期遗址,居民称之为高丽房身。村东1.5公里处有辽代遗址,今该地已植树。有耕地1120亩。52户,248ロ人中有蒙古族37人。招垦后,先有金姓落户得名金家窝堡。解放后简称金家。

后腰窝堡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东六家子。在大冷蒙古族乡东北部。原名东六家子大队,因重名于1980年更名为后腰窝堡大队。1984年改为村。北依丘陵,环沙坨,中间平地。辖6自然村。耕地5799亩,以农业为主。全村251户,1184人内有蒙古族59人。多林地,遍种杨树及黄柳。多油料作物。昔日多老鸹窝。交通闭塞,近年修乡道,东北连章古台镇,西南通大冷乡。

东六家子 自然村
系后腰窝堡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东北,相距9公里,县城西北30.2公里。耕地1080亩。55户,235ロ人。清代养息牧场招垦后,先有六户任姓定居故名。聚落扩展,此村居东,派生出腰、西两自然村。

腰六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8.3公里。耕地500亩。15户,83ロ人中有蒙古族9人。地名来历见东六家子。

西六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7.2公里。大冷供销社在该村设有商店。耕地1000亩。48户,259口人中有蒙古族17人。地名来历同东六家子。

后腰窝堡 自然村
在大冷东北,相距9
.3公里。耕地1200亩55户,235ロ人中有蒙古族11人。相传养息牧场招垦后,领户张姓在此首置窝堡,后聚落增多,分后腰和前腰窝堡。

前腰窝堡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9
.8公里。耕地1000亩42户,193ロ人中有蒙古族35人。地名来历见后腰窝堡。

侯头满汗 自然村
在大冷东北,相距7
.4公里。耕地1019亩。51户,224人。相传早年环村有沙坨子,蒙语名之浩特忙海意为像城一样的沙坨子。后演变成以侯头满汗名村。村西0.5公里处有辽代古城遗址;村南有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在该两遗址中,曾发掘夹沙红褐陶片及细石器等文物。

中窑 村民委员会
地中密。在大冷蒙古族乡东北部。村以驻地得名。北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多沙丘。耕地6940亩。全村273户,1344ロ人中有蒙古族809人。辖6自然村。西南有盘山楼水库可灌溉和养鱼。驻地东北2公里处有苗圃,占地10亩。村民多养牛,有专业户。

中窑 自然村
系中窑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东北,相距7.1公里,县城西北32.4公里。耕地1450亩。59户,282ロ人中有蒙古族207人。蒙古语以音名砖,早年村东南为窑地故名。村内有地主包国良大院,早年住民多为其佃户。村北0.5公里盘山楼河东岸,有章古台机械林场中窑林业工区,护林地面积65000亩,育苗地13亩。

小房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11.5公里。耕地900亩。35户,173口人中有蒙古族36人。村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时,有陈姓迁来此地落户,建简易窝棚两间,遂得名小房。

五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9.3公里。有耕地800亩。33户,138口人中有蒙古族116人。相传于清同治年间有五户居民于此处定居,遂得名五家子。沿用至今。

沙个土 自然村
位于大冷东北,相距10.3公里。北靠科尔沁左翼后旗。有耕地1150亩。43227ロ人中有蒙古族108人。清光绪二年(1876)已形成聚落。地名系蒙古语,沙个土其意为该地有一种草,长的很多。

程家坑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偏东,相距10公里。北靠科尔沁左翼后旗界,盘山楼河东岸。有耕地1540亩。30户,143ロ人中有蒙古族32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程姓迁至此地,于坨坑旁落户因名。

盘山极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偏东,相距4.2公里。盘山楼河东岸。村东南0.5公里处有辽代遗址,地面平整,古遗物亦较多。村内有小学。有耕地1540亩。73户,381口人中有蒙古族310人。盘山楼蒙系古语。相传早年这里曾立有碑,蒙古语称排础鲁意为有石碑,演变为盘山楼,至今。

蛤蟆屯 村民委员会

驻地腰始蟆屯。在大冷蒙古乡北部。北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接壤。北部为沙丘,中、南部为平地和沼泽。耕地面积4768亩。以农业为主,近年水稻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全村306户,1360口人中有蒙古族146人。辖3自然村。


腰蛤蟆屯 自然村
系蛤蟆屯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西北,相距4.5公里,县城西北32.8公里,耕地2368亩。99户,433口人。清末《彰武县與图》记该地名“蛤蟆塘。早年该地有大片沼泽地,低洼存水故名,逐渐演变成始屯名。后村聚落增多,分别以腰蛤蟆屯、前蛤蟆屯、后蛤蟆屯相称。

前蛤蟆屯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3.8公里。耕地1500亩121户,562人中有蒙古族83人。地名来历见腰蛤蟆屯。

后始蟆屯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4.9公里。耕地900亩。96户,365人中有蒙古族57人。地名含义见腰蛤蟆屯。

下三家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腰下三家子。位于大冷蒙古族乡西北部。耕地4800亩,以农业为主。全村285户,1402ロ人中有蒙古族158人。林木较多,有集体林4213亩。村以班地得名。

腰下三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偏西,相距5.2公里。耕地1100亩,69户,342口人中有蒙古族15人。依上三家子而得下三家子名。现又分为腰下三家子、前下三家子和后下三家子。

前下三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偏西,相距4.9公里。耕地1700亩。96户,481ロ人中有蒙古族54人。地名来历见腰下三家子。

后下三家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5.8公里。北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接壤。耕地800亩。49228口人中有蒙古族18人。地名来历见腰下三家子。

朱家围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相距4.6公里。耕地800亩。45户,214ロ人中有蒙古族121人。招垦后,先有朱姓来此落户并修筑围壕而得名朱家围子。

邓老佐窝堡 自然村
位于大冷北偏西,相距3.4公里。耕地400亩。26户,137ロ人中有蒙古族9人。招垦后,有商人邓老佐在此地建立地窝堡而得名。

上三家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上三家子。位于大冷蒙古族乡西北部。北面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接壤。地势为北高南低,属半沙丘、半平原地形。全村212户,1005ロ人中有蒙古族555人。耕地4216亩,种植粮食和部分水稻。畜牧、林业均较发展。个体养牛420头,各自然村有专业户。1956年这里为上三家子蒙古乡,是大冷蒙古族乡蒙古族较集中的一个村。村民委员会以驻地得名。

上三家子 自然村
系上三家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西北,相距7.8公里,县城西北36.5里。招垦后,形成屯落初期只有三家。后屯落增多而成上、下三家子。村内有一辽代遗址;村北1.5公里处有一古生物化石点,1981年居民曾于该地发现猛马象门齿等古生物化石。村内有小学。

程沟 村民委员会
驻地蒙古程沟。位于大冷蒙古族乡西北部。北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接壤。耕地4144亩。全村203户,936口人中有蒙古族469人。为本县蒙古族居住较集中地区之
一。辖4自然村,村名因驻地而得。
蒙古程沟 自然村
系程沟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西北,相距12公里,县城西北40.2公里。柳河东岸。村北2公里有大清沟水库,设有大清沟水库管理所及公安派出所。村内有小学。耕地1900亩。108户,504口人中有蒙古族261人。程沟为蒙古语地名。,蒙语读音应为冲葫鲁,意为周围都是泥塘。居民为便于区别柳河西岸之程沟,针对这里蒙古族较集中的特点,习惯上便称之为蒙古程沟。

新立街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11.1公里。耕地1200亩。53户,232口人中有蒙古族193人。该村系1956年新建立的居民点,故名新立街。

南湾子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10.5公里。耕地854亩。42户,200口人中有蒙古族15人。形成村落时以村南之柳河湾子得名。村东1.5公里处有1青铜时代遗址。

小清沟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9.5公里。有居民17人,是大清沟水库管理所放牧人员的住所。因地处小清沟河南岸而得名。

小清沟

六股道 村民委员会
驻地六股道。位于大冷蒙古族乡西北部。也属平原。耕地2637亩。近年水稻播种面积逐渐增多。全村182户,873口人有蒙古族204人。辖2自然村。村因驻地
得名。

六股道 自然村
系六股道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大冷西北,相距6.5公里,县城西北34.8公里。西靠柳河。彰哈北线公路由该村通过,设有站点。村内有六股道小学。耕地1800亩。144户,685口人中有蒙古族131人。养息枚场招垦后,有名孙和的于该地落户,遂得名孙和窝堡。后因屯落增多,该地通往外边有三条道路,中间又有叉路形成六股,居民便习惯称之为六股道。

东大板 自然村
位于大冷西北,相距9.2公里。耕地837亩。38户,188口人中有蒙古族73人。据传大板属蒙古语地名。应为土尔日代,其意为该地多沙坨子,相传早年人们走至该地时常好转向迷路,蒙语称为土尔日代。另据当地居民传说,早年柳河于该地流过,居民往来过河于狭窄处以木板担于石上为桥,久之,便习惯称为大板
彰武设治初期,该地为县境险要之地,曾设兵防守。《奉天郡邑志》记:“大板,县西北九十里,驻中哨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