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在教家长怎样表扬孩子,可我们更应该了解如何批评孩子

 长沙7喜 2020-10-11

“不要随便表扬孩子”“正确表扬孩子的四个方法”“表扬与鼓励的区别”……做了父母之后,类似的育儿文章纷纷迎面砸来,看多了总会产生一种“好家长就是会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家长”的误解。

现实中,掌握了很多表扬技巧的爸妈们,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却不知如何处理。不少家长在“第一阅读”的后台留言,表达出类似困惑,尤其是看到那些因为批评不得当导致家庭惨剧的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后,家长对批评本身产生疑虑。

其实家长的疑虑是有道理的,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批评的心理学实验,实验选择了600个孩子进行分组游戏并进行评价,最后研究者测试孩子的自我评价和情绪感受等指标,结论是:成人批评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思维。 

知乎上关于语言暴力的讨论帖中,网友的评论

家庭教育中,“批评”不得当对孩子的破坏性远大于“表扬”不适宜,要知道批评本身并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而是一种让孩子得到正面引导的方式。本期第一阅读就和家长们聊聊“批评孩子”的话题。

1

我们所谓的很多批评,都是无效批评

批评孩子是教育过程中十分常见的行为,所以家长关于批评的困惑也同样常见:

为什么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孩子都无动于衷?

说轻了怕不管用,说重了又怕他受不了,该怎么说?

没说几句孩子就气冲冲的,难道还不能说他了?

这孩子总是这样,我们也说得多了,再怎么批评都没用了!

其实,我们所谓的“批评”,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比如:

1.情绪化

电视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苏明哲被派到上海工作后,太太吴非不得不独自边工作边带孩子。因为要送孩子上学,导致她上班总是迟到,面临着可能会被开除的结果。下班回家后,她打电话给苏明哲却没打通,这时女儿小咪把袋子里的食物打翻了。吴非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不仅狠狠地批评了小咪,还打了她。

作为观众,看到这场景会同情吴非,却也很清楚地知道她不该对孩子撒气;然而作为家长,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吴非这样的尴尬时刻,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放大了孩子此时的“错误”,去批评惩罚孩子。

此时孩子即使真的做了错事也可能被你的情绪失控吓昏了头,无法思考自己到底哪里错了,只会出于本能启动内心的防御系统,要么配合你:“我知道错了”,要么也用“失控”去反抗你的失控。

2.翻旧账

很多人在长大后回忆童年,会说自己是“被骂大的”。其实,他真的是因为总是在犯错而被批评吗?未必。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他的父母总喜欢“旧事重提”。 

比如孩子这次只是不愿收拾自己的屋子,而妈妈会在盛怒之下,联想起他以前犯过的N个错误:没完成作业、丢失钥匙、挑食、上课被罚站、玩手机…… 

当孩子听你说完这些后,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妈妈对自己百般挑剔。性格倔强点的孩子,会很不服气地反驳你;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会一言不发,内心感到绝望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3.习惯性

心理学家黄杏贞分享过她和孩子逛超市时的一件小事:

“妈妈,我想买芝士块!”儿子突然停下来跟我说。

我脑袋中的自动模式立即启动,脱口而出:“不行!”

儿子不再说话,继续往前走。

看着他小小背影,有个念头一闪而过:“我为什么说‘不行’呢?”然后,我愕然了——我习惯性地、没有理由地否定了孩子的要求。

我内疚地把他叫住了:“跟妈妈说说,你为什么想买芝士块?”他的表情有些意外。我继续说,“如果理由合适,妈妈是可以给你买的!”

他开心极了,开始滔滔不绝:“妈妈,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在吃,他们说吃了可以长高。我觉得我也可以长高,你知道的,我比他们矮一些,妈妈你不也希望我长高吗……”

我说:“理由合适,可以买!”

听到我同意,他就高高兴兴地拿了一袋芝士块放进了购物车里。我松了一口气,就像一个刽子手及时丢掉了砍刀。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她一样,在毫无意识时习惯性地去否定、批评孩子,当看到孩子失落或不耐烦的神情时才发现:我又在批评他了?

有了孩子,家长似乎在“养育者”之外,还自我赋予了“掌控者”的身份。孩子要碰碰茶壶,先呵斥阻止;孩子成绩下降,就批评他不够努力;孩子说了谎话,不问青红皂白先训斥一顿……

时间一长,我们自己都对自己的批评浑然不觉,孩子更是把批评当成耳旁风,带来的只有压抑的情绪罢了。

还有些批评,比如以偏概全、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只否定不肯定、总是说反话讽刺嘲笑等等,同样是无效的。毕竟,批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而不是打击孩子、显示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

2
批评孩子,有方法可循

1.忌先入为主,要先听孩子说话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一股情绪涌上来,随之负面语言便滔滔不绝了。甚至有时候,结束了漫长的批评,孩子却一个字也没机会说。这样的批评往往是破坏加伤害性的,因为缺乏理性思考。

如果能在批评之前,给孩子说明的机会,结果会大不一样。因为父母给孩子机会进行自我解释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刺激父母的理智脑,帮助父母思考和调整情绪。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你差点“误伤”了孩子——

孩子碰茶壶,可能只是看到别的孩子自己倒水,他也想尝试;

孩子成绩下降,可能竟然是最近身体状态不好;

孩子说谎,可能正是害怕父母生气……

2.对事不对人

“你这道题是不是做错了?遇到什么困难了?”

“你怎么连这道题也不会做,你真是个笨蛋。”

这两种说法,哪一个让你更不舒服?答案显而易见。

虽然我们气急攻心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口不择言,但这种泛化到人格的批评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贬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因此,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并跟孩子说明他被批评的原因,让孩子心服口服,不然,孩子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批评,也难以起到效果。

比如,孩子吃饭前忘记了洗手,与其大声训斥:“洗个手有那么难吗?你怎么那么邋遢!”不如舒一口气,换个方法:“每个人吃饭前都要洗手,不洗手吃饭会把手上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对身体不好。”

3.犯错后及时批评,不要拖着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留给孩子喘息的时间,但有一点要注意:犯了错要及时指出。因为批评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改正错误的前提是要让孩子知道错误是什么。

当然,“及时批评”不是说一刻也不能等,如果当时的场合不适合当面批评,也要在事后找到恰当的时机告诉孩子。

不要瞻前顾后憋在心里,否则总有一天,这个错误会变成陈年旧事,而当时憋在心里的情绪没有得到解决则会成为隐患终将发作,到时批评就成了“翻旧账”和“滚雪球”,孩子除了觉得委屈和莫名其妙外,丝毫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改正什么。

4.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适合的批评形式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对别人有用的方法,自己用起来完全无效,有时则相反。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搬经验当然行不通。

有的孩子敏感内向,对批评反应激烈,父母在教育时要注意语气柔和一些,不可过分严厉;有的孩子,活泼外向,敏感度低需要强刺激,这时父母的态度可以严肃一些。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还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5.控制批评时间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现象,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简单地说:再正确的批评姿,再端正的受批态度,也熬不住家长说个没完没了。

父母们之所以会长时间批评,都是自我感觉孩子没听进去。但孩子吸纳信息的能力本就弱,超时批评只会让孩子心理倦怠。点到为止的批评,才是把感悟责任和自愈权交回给孩子。

6.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批评的目的不是引发低落情绪,而是情绪低落后的自我唤醒。但很多父母只做到了前半部分,而没能促发后半部分的价值。

教育家简·尼尔森提出过“正面管教”的概念: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因为孩子只有先感受到好,才会做得好。‘让孩子感觉好’,并不是说妈妈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学会对孩子说‘我爱你’,但答案是‘不’。”

批评孩子时,让孩子感到你的关爱,对他说一声“我爱你”吧。

这样,孩子在进行自我批评时,才会更理性地专注于错误本身,不至于将所有归因于“父母不爱我”;同时更能受教。要知道很多时候,犯错的小孩,不是不能改,只是跟父母怄气不想改。

3
这些时候,一定别批评孩子

读到这里,你一定觉察出自己之前批评孩子的方式或多或少有不妥的地方,也知道了恰当批评孩子的方法。在这里,还想给家长们提个醒儿:有些时刻,是不适合批评孩子的。为了保护孩子稚嫩敏感的心灵,请一定注意:

1.当众人面的时候

在父权当道的古代中国,有个词叫“人前教子”,意思是父母教育孩子要不分场合,无所避讳以示父权威严。

父母在人前批评孩子,本意是想让孩子长记性,最后可能“印象深刻”的目的达到了,他却因为自尊心被践踏,那深深的羞耻感成为了他一生的阴影。

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说:

“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父母当众宣扬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2.吃饭的时候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时刻,本应该分享一天中彼此的经历,是最美好最放松的时刻。

可是,很多爸妈就喜欢利用这个机会来教育批评孩子。特别是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更喜欢趁这个时候絮叨孩子的问题。从夹菜的姿势说到学习不上进再说到生活拖拉品格低下,种种问题都牵扯了出来。听得孩子满肚子怨气,扔下碗筷就走。

吃不好饭还不是最糟糕的后果,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对与家人一起吃饭产生了阴影,出现厌食的现象,这种阴影可能会一直影响着他。

所以,饭桌前就把口边的唠叨咽回去,分享点开心的事吧。

3.睡前

睡前批评孩子,就好像一天算总账一般。把孩子一天内犯过的错扒拉出来复习一遍。

通常在临睡前,人的情绪会变得敏感,孩子更是如此。你觉得是平素常用的语气,在孩子听来就变重了。家长搞不懂为什么随便说一句话,孩子就会哭泣,睡着后,还会说梦话。甚至有的孩子在梦里还会哭醒过来。

如果希望孩子能美美地睡一觉,那就在睡前给他讲个故事,温和地道一声晚安,而不是选择此时指责批评。

最后,我们要做的不是正确地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孩子怕的也不是批评,而是盲目无理的批评。“如何批评孩子”的课题,是成长路上,一个需要家长认真思考学习的大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