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国产逆袭救星,我宁可不要

 第一导演 2020-10-11

忍了好几天,还是想和你讲这个笑话:

春节档后唯一的档期奇迹。

端午三天(6月7日-9日),《最好的我们》(以下简称《最好》)三连升,一天一部,碾压老片《哥斯拉:怪兽之王》以及同期新片《追龙2》《X战警:黑凤凰》,在工作日那一天,排片、上座率、票房均逆升至第一名。

混黑道的,有超能力的,还有远古怪兽,全输。

有人开始急了。

幽灵场负面消息滚滚而来,王晶微博怒骂,博纳副总裁朋友圈爆黑料,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没用,这都没能影响《最好》收割票房的脚步,猫眼专业版也后知后觉地把《最好》的预估总票房从第一天的1亿多拔到3.79亿,翻了近四倍——可它明明是端午档最弱的选手啊。

星光寥寥的小成本国产爱情片,压制同步引进的好莱坞A级制作,往前推,一时间只能说出2011年的《失恋33天》。

它们唯一的相似性,好像是一种——你的故事与我有关。

是吗?

《同桌的你》、《前任3》都有过类似的成功,也有过一样的口碑矛盾。

有些观众今年首哭,有些观众惊念受苦。

看哭的观众举起手机,在电影院屏摄,有秩序地在社交媒体上缅怀别人不一定能get到的情怀。

《光明日报》特别肯定了《最好》创造的共鸣:“每一个人,都可在影片中与曾经的自己相遇,重逢最好的青春。”

第一个与自己相遇的是片中的语文老师,她由《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扮演。

不买账的观众反手就是一颗星、两颗星,不承认这是真实的青春,称其为“最烂的我们”、“最尬的我们”。

逆袭黑马都当了,怎么还存在争议?

电影是商品,也是社交货币,巧了,这枚硬币,两面都在发亮。

01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最好》片方的分账票房已突破8070万,对于一部目测制作成本不超三千万的影片来说,赚大了。

从商人角度看,《最好》的成功毋庸置疑。这种成功,也没玩什么花样,因为它赢得太顺水推舟。

一号对手《X战警:黑凤凰》,和前段时间火爆全球的《复联4》承担着同样的历史任务——为各自的电影宇宙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并且,也希望你能哭两嗓子。

其实在最初,《最好》都称不上和《黑凤凰》成为对手。

二号对手《追龙2》,借用前作票房口碑双赢的IP,换了新一轮影帝,还有新任晶女郎大胆演出,卖相极佳。

两个IP影片,一个历史悠久,一个趁热打铁。

小体量的《最好》呢?

出自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系列,五年来口碑最佳的国产青春大IP。

同系列的网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豆瓣评分人数超过22万,平均成绩8.8,是当之无愧的国产青春剧之光。

看明白了吧,这哪是小成本影片和大片的对抗,而分明是三大IP前世的较劲。

这是一个比谁的粉丝先撤退的较量。谁撑得久,正在于当下的自己,和曾经创造的高度,相差几里。

于是,《X战警:黑凤凰》全面塌陷的质量,给它19年的观影门槛再修了一堵墙,全球范围内同比票房减半,地球人看了都失望。

《追龙2》剧情和前作毫无关联无所谓,但质量也和电影开场的跳楼机一样垂直下坠,几乎第一时间就被观众放弃。

战争打响,两位对手,自动退兵了!

《最好》就这样被衬托得格外好。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就是在良币暂时缺席的情况下,误以为这堆劣币中,有一枚看着像良币。

谁的误会?

《最好》面向的是最具消费欲望和情感自我投射力的年轻女性观众。

为了抓住她们的心,故事里大幅修改了男性角色。

原著中,男主角余淮完全不是陈飞宇的模样。

形象上,绝非一眼让人心动的美男。

学习上,天赋不足,努力有余,考进前三名全凭埋书本。

性格上,自恋,却从不炫耀、卖弄。

陈飞宇饰演的余淮则被强化成了完美男神:

高智商、高颜值、高个子,不但学习成绩好,篮球场上流的汗都像散着香味。

女主角耿耿倒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个平凡的高中生。

她不能动,是因为,她是精神象征。就像《五十度灰》里的女主,千万不能美艳,不然缺乏受众的心理平衡,影响观影代入感。

代入什么感?

即,可能你家境普通,长得并不出众,学习成绩也一般,但请放心,我们安排了男神一般的人物来对你一见钟情,百般呵护!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袭,学生们告别校园,成年人受到感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高中、试卷、老师、学霸,怀旧的氛围恰到好处,青春的回忆涌上心头。

原来,端午档是个幌子,毕业季才是真相。

《最好的我们》,天时、地利、人和。

02

但它真不是一部好电影。

因为虚假。

一旦你看完走出影院,看到街上真实的人类,就开始反省自己刚才轻易获得的感动,到底是电影赐予的,还是你一开始就带着它进了影院。

想想那些窗户纸一样的情节设置吧。

人群中撞在一起的那两个人,必定一个是男主,一个是女主。

撞击之后再加一个眼神,爱情开始了。

暴雨中,一个男生冲出去把另一个伤心自暴自弃的男生打了一顿再扶起,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可是暴雨还没停啊)。

男主辛苦打工赚钱,照顾病重的母亲,历经七年困苦,再见面时依然不减当年风采。

女主毕业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职业装,车窗外叹口气,还是一个需要含根棒棒糖才能开心起来的小孩子。

我们本来天造地设、两情相悦,就差一句表白,可编剧强行让我妈得尿毒症。

爱情,木有了。

第一次当导演的章笛沙,也是《最好》的编剧,采访的时候说“因为你回不到那个年代了,年龄变了,对爱情的感触、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再去创作那样一个东西其实是很难的。”

他忘了,青春期三个字,永远和欲望、懵懂、大胆、好奇、试探以及反抗紧紧连接,不然,为什么总让《阳光灿烂的日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背负着青春圣经的名义去通行世界。

那时候,阳光过分炽热充足,但它不是和树叶搭配在一起的空镜头,而是映照年轻人按捺不住的生长。他们的身体在发生变化,性意识开始觉醒。

经常有人说大陆没办法获得真正的青春片,就像孩子没办法获得青春那样。

确实,欲望被阉割,大胆被删除,懵懂变成顺从,好奇和试探都被制止,这都是现实。

但电影的存在,导演的存在,就是对走着歪路、一瘸一拐的现实,努力说“不”啊。

《最好的我们》不敢说就算了,但它在安全线内又自动后退了八百里,并利用了原本我们被禁锢后而麻痹的思维,在一个舒适区里,它模拟出了一种虚伪的叛逆青春。

你会问,有人敢真实的叛逆吗?怎么没有。

3月的黑马《老师·好》,故事里,学生和班主任斗了三年。

第一次上课,老师板着面孔,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削成同一个模样。成人世界的规则开始碾压新的生命,维护地位。

但等到毕业时,老师退让了无数次。这是世界进步的方式,权威会被打破,老去的人会被年轻的人改变。

同样的高中三年,《最好》如此温和,主角最出格的动作是在课堂上挑衅老师“这道题我不会”,然后国庆表演《黄河大绝唱》时改唱了一首《勇气》,即便如此,我们还要讨论这些情节是否符合基本逻辑,讨论导演的能力是否达到了他的目的。

《最好的我们》像一只绵羊,它安静地安全地走在既定的范围里。但绵羊怎么会有安静或安全的命运?

包括爱情,也被砍掉了一半。只有喜爱,没有情欲。

未成年人的早恋位于模糊的禁区边缘。

去年顾长卫拍《遇见你真好》剑走偏锋,要特别把学生设定成高四复习生,因为长一岁,你才能有做春梦的权利。

《最好》没有这个顾忌,这些本该处于荷尔蒙旺盛期的年轻人,完全没有窥探“我”的好奇。

只有在片尾彩蛋里,爱情得到了一次出现的机会,但又立刻被巨大的鸣笛声打断。

没有青春的青春片,年轻人才不是它最好的观众。

家长、学校和社会才是。

他们乐见一批这样的学生,如此纯真、温顺,有上进心而不反叛。

即便爱上异性,也不会出现破格的触探,反而会使“差生”走向人生巅峰。

年轻人为这样的电影流泪,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你是个有故事且能够自我感动的人,要么就是对自己的青春有什么误会。

不用豆瓣分数在6分左右徘徊,最终跌至5.8。犹豫什么,《最好的我们》就是“最烂的我们”。也因此,它的成功潜藏了另一种危险。

在创作范围日益收紧的当下,阉割欲望的校园青春题材如此安全,且成本不高、操作简单,却拥有巨大的成功几率。

它示范的不是艺术创作,不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是一次自盲后的商业秘诀。

这难道,不是一个大笑话吗?

下面是投票环节

关于国产青春片还有啥想说的

留言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呗

第一导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