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四时脉法 叁

 chrysanthemum_ 2020-10-11

          四时脉法与经方(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内经》是提倡施针的,这我们都知道,其中几篇原文对四时脉法论之甚详,由此可以得出,四时脉法是服务于内经针法的,特别是人迎寸口诊法。

         那四时脉法与汤药能否结合用于临床呢?答案是肯定的,请毋须质疑。但是,四时脉法却只能与经方配合使用。什么是经方,或者是依据什么组方原则制的方剂才能称经方?首要确认的是“经方”不是所谓的经典方剂,其概念自己去百度。现在学界公认的伤寒方是经方;没错,但伤寒方源于《汤液经》故《汤液经》的方是经方,可她失传了;呼嘘!好在《辅行诀》传了下来,所以《辅行诀》也是经方;再就是历代传承的某些著名的方剂也是;我举例两方来讲解。

       一.  四物汤;大家用了都说好!我当时的那版教材《方剂学》是这样讲述的: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各等分(10克);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妇人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仙授》首载此方:四物汤:凡伤重,肠内有淤血者,用此。剂量是:各等分。再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亦载此方:四物汤:调益营卫,滋养气血,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初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漏不下,结生瘕聚,少腑坚痛,时作寒热。剂量也是各等份。

       从《仙授》《局方》来看,四物汤主要用于血瘀证,但二书没讲明的是四物汤只用于肝虚而致的血瘀证。“血”于《内经》中的讲述,不论从“生成”到“运行”五藏都参与了,与五藏都有密切的关系。“气”亦是如此。因此,临床出现关于“血”的证,正确的是应该先辨是哪藏病而出现的“血”证。而不是一见“血”证,就先辨是血瘀还是血虚。外感天行病同样如此,你也得先辨六经中的哪经病。

       四物汤以《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的组方原则来分析,如下:药物组成:当归:味辛(补肝),温;《本经》主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

川芎:味辛(补肝),温;《本经》主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芍药:味酸(泻肝),凉;《本经》主除血痹,破坚积,······

熟地黄:味苦(补肾),寒;《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其中药味是:二辛(补肝),一酸(泻肝),一苦(补肾)。我们再来看《辅行诀》中的小补肝汤:桂枝(味辛,温,补肝),干姜(味辛,热,补肝),五味子(味酸,温,泻肝),山药(味甘,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药味:二辛(补肝),一酸(泻肝),一甘(肝之急食味。)

        四物汤与小补肝汤对比来看,四物汤明显就是小补肝汤的变方嘛!其药味的变化只是由于肝藏虚,而出现的“证”的不同(四物汤是肝虚出现了血瘀证)而已。这才是我们学习经方和化裁应用经方的正确思维和方法——四物汤中的山药变地黄,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悟其理?

        再看我的教材对四物汤的解:“和血”是对的,“肝其德在和”嘛;“营血虚滞”也合理;但“补血”是不靠谱的;通篇没讲关于肝藏的任何事!由上分析一眼就看出“我的教材”与《仙授》《局方》对四物汤的解析孰优孰劣。我的教材的这种解析思维直接导致在我的一段时间临床中,见血症就拿“四物汤”来说事!完全不顾是何藏病出现的血症!

              二·     四君子汤;也是大家都在用,用了都说好的经方。我的教材是这样解四君子汤的——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缓。该方首载于《局方》——四物汤: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从组方原则来看,该方是《辅行诀》小补脾汤的变方;小补脾汤:治腹中胀满,不能饮食,干呕,吐利,脉微而虚者方。嗯,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二方,如下:

小补脾汤:人参(味甘,凉,补脾),炙甘草(味甘,温,补脾),干姜(味辛,热,泻脾),白术(味苦,平,脾苦湿,急食苦);药味是二甘,一辛,一苦。

四君子汤:人参(味甘,凉,补脾),白术(味苦,脾之急食味),茯苓(味甘,平,),炙甘草(味甘,温,补脾)。药味是三甘,一苦。该方是小补脾汤去干姜易茯苓。为什么这样变化?有趣,接着看《辅行诀》中的小补肾汤:茯苓,甘草,黄芩。二方都有茯苓,甘草。呦!四君子汤中有小泻肾汤的影意!!!再看小补脾汤加减法最后一条“心中悸者,加茯苓三两”。

茯苓:味甘,平,《本经》主胸胁逆气,夏至惊邪恐悸(可否理解为水气凌心),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到此可总结出四君子汤的主治:心中悸,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脉(四时脉法):脾得肾脉。为微邪,为水犯脾,为凌心。

        我的教材这回算是得了半分,“益气健脾”“脾胃气虚”大体方向是对的,唯证的描述中“四肢无力”,这其实是脾实病的“证”,失半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