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以为你喜欢

 昵称535749 2020-10-11
发布时间:2020-10-01 

文章封面

今年暑假把老妈和侄子侄女带到家里来,因为一直在咨询和上班的节奏,所以也没时间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在家里待着也还算安定,两个孩子玩得挺开心,自在。但对于我而言,总觉得大老远把他们接过来还不带出去转转,是一件不那么地道的事情。

 

千方百计抽了一个事情比较少,可以早点下班的日子,准备带他们去西湖溜达一下,坐个夜游船,想象中挺美好。决定好后,就果断宣布,这个时间,我们出去吃顿饭,然后玩一玩。和孩子们说的时候,他们很开心。于是早早打算好,让我们家爸爸也做好准备。

临出门前,老妈突然说,这么热的天出去干什么呀,别出去了,一脸的不乐意。当时我一愣,内心有点点隐怒,爱人已经带着三个娃先去了,没有回头路,执意地领上他们开车去,那时候我的内心就是:等去了你就会开心的。

 

结果没曾想那天是周末,外面又特别的热,商圈周围竟然特别多人,到停车场那段路足足堵了二十分钟,而我的车刚好空调又老化,可见那个焦躁。

娃儿们一直在问怎么还没到,老妈也在说,就让别出来了,家里呆呆挺好的。我只能蒙头开车,啥也不管。进入商场,没曾想吃饭的地方也是爆满,整个楼层到处都是人。

最后只能草草找一家人少的店(家周围也有这个店)用了餐。吃完准备出去逛,发现路上全是人,而且温度还是很高,老妈说这么热不去了,就往商场里退,其他人也一样,只有我还想尝试。

最后发现是真的太困难了,只能放弃,于是打道回府。从商场开车出来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等了半个小时。最后终于回到家,大家都很累。老妈还是那句话:让你别出去了。

 

当时我的内心有委屈也有对自己的怀疑。以前每次带父母出门,他们总是会有各种推诿,说不要去啦,浪费钱啦,没什么好玩的啦之类巴拉巴拉。

 

从小耳濡目染的理解是,他们说的不要就是要。他们从来不会主动说要什么,亲戚朋友间也总是各种说不要。比如压岁钱要推来推去,送礼要半推半就。这些都让我不能理解。我分不清到底什么是真的不要,什么是真的要。所以总结出来什么都是要硬推才行。

 

每次带出去他们还是开心的,总结起来就是我负责安排就好。但这次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每次出去玩,可能我内心觉得完成了一个愿望,是让自己开心吧。因为我能够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弥补了常年不在他们身边的遗憾,觉得总应该做点什么,才尽到女儿的责任。

 

于是这个每年一趟的旅游会成为我的功课,而这个功课并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次只是小小的安排,就发现我可能高估了自己对他们的理解。或者是没有发现自己的自以为是。我以为,他们喜欢。

 

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不要强行安利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这个东西很好,但可能并不适合他人。我当时是基于作为被给予者的感受而记录,这次,变成了那个给予者。

 

当自己反省到这一点,原来带他们出去玩是我的需要,而不是他们的需要时,我就不再对老妈的那句“让你别出去了”,产生愤怒和委屈的感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彼此参与的更多,所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总是时有发生,而这种情形自己是很难意识到的。我们以为自己有着好心,办了好事,但对方却并不接纳。

 

很多女性在婚姻中付出了很多,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照顾的很好,但是往往对方却不领好心,让作为妻子的你特别的委屈。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用尽了全力,孩子依然不领情,出现各种问题,父母们也很委屈,孩子也很委屈。

……

这些情况在生活中几乎总在发生。

 

大家似乎习惯了猜谜游戏:我觉得你需要什么,你觉得我需要什么,但这种猜测总是带来失望和不理解,只会让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怎么才能避免?

如果在刚开始,我们就能进入到一个顺畅的沟通频道,就能避免这类“好心当成驴肝肺”的事件。

你需要什么和我说,我来做;我需要什么和你说,你来做。

 

当然,能够很直接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是一件看上去容易做起来特别难的事情。这个和我们的文化特别相关,大家都非常的含蓄,不太会表达。这个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彼此的包容度会增加。

 

所以,没有一定是好的方式。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找到一个方式,理解自己。

 

就比如前面的例子,当我理解了自己:我以为你喜欢,只是我以为,这是我的事情,你不喜欢是你的自由。

 

那种压抑的情绪自然也就消散了,这对自己身体是一种保护,继而关系自然也顺畅一些。

 

 

文:王丽芳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