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运河之都——淮安

 听月工作室 2020-10-11

1美篇淮安.jpg

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这里不但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故乡,还是周恩来同志的故乡,韩信故里。并出了西汉辞赋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京剧大师周信芳等名人。淮安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我多少次想站在淮安的古老的“驸马巷”牌坊下面,或站在荡人心魄的“河下古镇”的牌楼下,感受古运河之都——淮安的历史厚重。

20美篇淮安.jpg

缘分淮安,我有幸乘着飞机来看你。到达淮安下午三点,我们安排好住宿,就打地前往拜谒周恩来同志故居。

3美篇淮安.jpg

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破格将侄女无娇封为庆阳公主,封黄宝为驸马都尉,赐名黄琛,驸马黄琛在淮安时一直居住于此,后将原名望仙巷改名为驸马巷。如今依然保持旧日的风貌,巷道两侧青砖灰瓦、粉墙相间的座座民宅,古建筑上精美绝伦、富含寓意的砖雕、石雕,贯穿小巷南北的古老的青石板路,与周恩来故居整体协调,构成历史街区的基本格调。总理故居的门口挂着牌匾,匾额上的“周恩来总理故居”七个大字由邓小平题写。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故居曾经做过专门指示,国务院吴庆彤同志给当时的淮安县委打电话,正式传达了周恩来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一,不准让人去参观;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故居是淮安县委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有关部门按照一九一零年周恩来总理离开淮安时的原貌修复的。故居共有三十二间房屋,包括周恩来读书房、出生的房间、父母的房间、周恩来家世、图片画展等。

4美篇淮安.jpg

我们在故居前留影纪念,然后怀着朝圣的心情,依次进入故居,缅怀伟人。望着伟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我们的眼里都显得那么神圣。

5美篇淮安.jpg

周总理童年时的读书的家塾馆,处处透露着古色古香的气息。

6美篇淮安.jpg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在这里成长、生活至十二岁。一九一零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踏上了为被压迫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道路,从此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看到此,我感觉自己很欣慰,我也是十二岁离开家乡,但是,在我工作以后回过一次家乡。

7美篇淮安.jpg

继续往前走来到另外一个院落,这里是主堂屋、厨房以及院落中还有一口水井,水井至今依然有水,水质清秀且特别的凉,当时的生活用水皆取自于这口井。我想这口井现在已经不能使用,水位很浅,估计不到一米五十。

淮安12_conew1.jpg

随之来到故居的后院院落,后院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周恩来童年的时候曾跟随乳母在这个院落中种植瓜果蔬菜。在后院还有一株素心腊梅,据说是周恩来出生时祖父栽种的,如今腊梅枝叶繁茂,非常旺盛,若是冬天腊梅花盛开,整个院落都可以闻到腊梅的香气。

9美篇淮安.jpg

腊梅树旁有一个长廊,是后来建成的周恩来墨迹碑廊,在长廊中间放置有一块碑刻,周恩来年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时无刻不激励着中华儿女。

10美篇淮安.jpg

翌日上午,我们先来到淮安区西北隅河下古镇游览。从写着荡人心魄的“河下古镇”的东牌楼转弯向西,是一条平坦而幽长地石径,石径靠南的一边,是一些三三两两的青竹。随意遥曳的竹叶,影映在屋后的墙上。淡淡地,象是诗意地竹画,这多少使我幻想听到水竹琴声了,我的心情似乎也随之舒畅起来。历史上的河下古镇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及盐商重镇,公元四百八十六年,吴王夫差开凿中国大运河最早的邗沟,并在河下古镇(当时称为末口)沟通长江与淮河相连接,极大地方便了军队和粮草运往北方,在清朝时期朝廷派遣盐运史驻扎河下古镇主管盐政,那时沿海地区所产的淮盐皆要运输到河下古镇进行检验,之后再运输至全国各地,足可见河下在当时的地位。

11美篇淮安.jpg

估衣街好深。鳞次栉比的全是淮扬风格的古旧建筑,让我目不暇接。石板路贯穿古镇中心,历经百年冲刷,凹凸之处述说着岁月的坎坷不平。石板路可以说是这里的灵魂,蜿蜒曲折向远处的转角处,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石板路早已变得非常光滑,每一块石板长一米,宽零点五米,至于有多少块石板我没有细细去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山的小镇子,数量如此之多的石板是从何而来,当然那时这里的水运如此发达,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便用江南之石压船运至下河,无心插柳却筑就了千年古镇的道路基干。

12美篇淮安.jpg

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两侧是一座座明清风格砖木结构的民宅,而且这些民宅中至今依然生活着当地的居民,站在石板路上聊天的人、房屋外晾晒的衣服以及时而飘来的饭菜香味,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你诉说着河下古镇的千年历史岁月,依稀可见当日的繁华景象。

我漫步流连着,不仅是巷子里许许多多外观建筑让我喜不自胜,连了许多内宅和庭院,我也要扒门再三探看的。拍了又拍。在这条石板道两侧还有许多的小巷子,转身走进小巷子中,同样是石板路延伸向远处,两旁皆是古朴的居民房屋,一只猫咪透过窗户望向我这位不速之客,时光此时似乎一下子静止了下来,永远定格在了这幅画面之上,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转角邂逅陌生的奇妙感觉。

14美篇淮安.jpg

河下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淮扬菜的美味,不时的环绕着我,不等我走到门口,这时会有一个巧笑巧言的妹子迎了过来,说正宗的文楼汤包如何好吃,这时候的我,心里其实是很庠庠的。那浮现在头脑里的诗句我会脱口而出:“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黄馅味美,入喉顿觉周身畅。”然而前面森森的楼巷风景招引着我,我婉然拒绝了她。

淮安的美味还有朱桥甲鱼、博里羊肉、文楼涨蛋、开洋蒲菜与近年来火起来的盱眙小龙虾,以及满街的淮安茶散、钦工肉圆、淮安捆蹄与大头菜,且各有故事。淮杨菜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明清,为淮安、扬州、镇江菜的总称。

16美篇淮安.jpg

另外,河下古镇的“茶馓”也是当地一道著名的特色美食,现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下茶馓诞生于明末清初,在乾隆年间最为兴盛,茶馓主要材料有白精面、芝麻油、细盐及白糖等,制作茶馓主要在于其工艺之上,需要将揉好的面团拉成一道道细纤纤,然后再放到芝麻油中炸制,炸出来的茶馓非常之细,颜色呈金黄色,吃起来脆脆酥酥美极了。

17美篇淮安.jpg

估衣街是淮安最早的商贾繁盛地带,名人辈出。我放漫了脚步,来细细品味老街上的每一栋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走不多远可看到一座与周边建筑有着明显区别的楼阁:文楼,这是一座始建于清末的状元楼,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为纪念当地状元沈坤和叶允武而建,红色的门匾彰显着这座楼宇的地位。

18美篇淮安.jpg

目前这座文楼是一座餐厅,很多人来到这里品尝文楼著名的汤包。不过,在文楼吃饭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吃饭前先要对对联,如果没有对出对联则要请对方吃饭,在院落的墙壁之上就有半幅对联,据说是乾隆帝带着纪晓岚来到河下古镇,当地人对了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虽然纪晓岚才华横溢但始终没有对出这幅对联。那么,你可对得上?

  • 19美篇淮安.jpg

再往西走就是梁红玉祠堂,早期的梁红玉祠后期毁于兵火,如今重建了一座梁红玉祠,大门坐北朝南、高大雄伟。祠堂的门口是热闹的人群,门前的亭子里,坐着许多人,她们围聚在一起,不厌其烦的在听一位老人津津有味地讲那几百年来不灭的故事,我也挤进其中,听了一会儿。那沙哑地声音,带着浓厚的淮安方言,讲的全是梁红玉抗金兵的故事……为纪念抗金英雄梁红玉,在梁红玉祠一侧还建有一座梁红玉的塑像,高一点七米的梁红玉塑像站立于神台之上,梁红玉塑像手持宝剑、神采飞扬、英姿飒爽,如今是河下古镇地标性建筑之一。

21美篇淮安.jpg

河下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街道至今还保持着明清时建筑风格。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踏着石板路,走过小桥、茶巷、花巷,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如果静下心来听,就会听到那古老的建筑,在低声细语向游人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

再往里行,巷子越发纵横扩大,蛛街密布。看看时间,已不知觉耽搁快两个小时了。还要去下一个景点,吴承恩故居。

23美篇淮安.jpg

观瞻吴承恩故居悟园。悟园:这个名字就是佛教上“觉悟”的意思。清代人张潮评价《西游记》是一部悟书,今以此来为园名,以示吴承恩在这里“悟”出文学巨著《西游记》的思想真谛。

园门楹联:“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此联是《西游记》第一回的回目,既是《西游记》里故事的根子,也是《西游记》思想根本。

悟园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颇具江南园林式风格的建筑群。回环曲幽的庭院,青砖白墙,轩厅书斋,竹林茅舍,环境幽雅;幽静的后花园,长廊楼阁,亭轩舫桥,水榭假山。我们仿佛走进的是一座典雅的苏州园林。虽然看出来有些庭院是刚刚扩建和修缮的,是一个复古建筑,但整体格局上还是不错的。在右边的偏房里陈列了西游记中的人物造型,左边的偏房里是一些模拟影视图象。行走在这幽雅的庭院里,很难想象出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他是如何调整辞官后的心情,老先生是如何静下心来写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让我不由的对吴承恩老先生又凭添了几份敬仰和佩服。

傍晚,我们来到了漕运广场。一座以红梁白栏灰瓦为基调的具有明清主流风格的建筑矗立在我们面前,整体呈品字形,典雅凝重、古朴大方,这就是有名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放风筝的,有溜冰的,有卖小吃的,整个欢天喜地的景象掩映在运河之都这古色古香建筑之中,相得益彰。在漕运博物馆不远的南北两侧,还分别矗立着镇淮楼和淮安府署,可惜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留恋这良辰美景,就匆匆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27美篇淮安.jpg

漕运博物馆

28美篇淮安.jpg

                  漕运总督部院

淮安府衙

30美篇淮安.jpg

汉淮阴侯韩信故里

晚上我们又一次来到河下,天刚刚黑下来古镇的小路挂起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亮了起来,红色的灯笼倒映在了水面上,非常的温馨,水面上停了一条无人的船更显的一份宁静,抬头映入眼帘的是刚刚帽点小芽的柳枝在夜色的衬托下就像春姑娘舞起优雅的发舞,夜幕下的小桥,倒映在小河上就像一幅泼墨画。长长的古巷街道在夜色里屈指可数的几人更显的寂静。听不见一点儿声音,我走到河边的护栏旁,往下凝望着小河水,此时的小河水并不那么清澈见底,在漆黑一片的天幕下显得有些朦胧混浊。

31美篇淮安.jpg

走到宴乐桥的时候,天已然是暮色初临了。渐渐地从曲弯的河水里,可以看到华灯映水的景象了,路灯的光是晕黄的,人们的脸也是晕黄的,在重重地黄的深巷里,酒楼和那些古玩字画店铺的彩灯,闪耀着纷繁地光芒,那满载着岁月印记的古石板路,和旧式的茶楼都在古巷的长廊中,默默的承载着无言的回忆。我的眼会不经意的落到灯红闪绿的酒楼上,从酒楼的玻璃窗里,可以看到灯影和人影散乱的幻影。

  • 32美篇淮安.jpg

浏览河下夜景后,我们打车去淮安水陆码头,这里立有御碑亭与刻有“南船北马”的石牌坊。岁月沧桑,淮水悠长。大运河桥,(京杭运河流经淮安),水色混黄,宽阔,有大驳船,运沙石、建材等,远处有码头。夜色下的里运河水韵流动,两岸灯火绚丽。灯火照射下的清江浦楼、国师塔、清江大闸、常盈桥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千年大运河的繁荣。

此处为里运河大闸口和石码头,昔日南来北往的官员商贾与游人都要在这里舍舟登陆或下马上船,有“七省咽喉”、“九省通衢”和“天下粮仓”之谓。自吴王夫差开邗沟、隋炀帝凿运河,经宋、元、明、清历代疏浚,特别是陈瑄建立了漕运制度,从而使淮安成为京师联通南方经济中心的枢纽与繁华六百多年的商埠,那时商贾酒肆遍布城中,其繁华程度俨然省会。诗人描述当年的景象:这里小坝茶楼,晚风酒韵/这里普光禅院,落日晚钟/这里游舫弦歌,遥相和应……。直到清朝末年开了海运、陆运,才废止漕运。以至淮安的繁华逐渐消退了。

34美篇淮安.jpg

大闸口夜景

夜晚古运河,妖娆多姿,灯影璀璨。道路两旁,霓虹闪烁,繁星点点。五彩斑斓的游船画舫穿梭往来——让我感觉到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

35美篇淮安.jpg

里运河夜景

36美篇淮安.jpg

淮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淮安人更是优雅、风趣和幽默。我从街巷的命名可略见一斑。淮安以镇淮楼为老城中心,对称展开呈棋盘式格局。街多、桥多、巷子多是淮安的一大特色。三十二条街,四十余座桥,七十六条巷都基本保持了明清风貌。一条南高北低的长街命名为上坂街。曾挖出一窝蛇的巷子叫龙窝巷。一个路口很小命名为耳洞口(即耳朵眼)。一个水塘小且形状象勺子,以此为主建成的公园叫勺湖公园。对面有个更小的塘干脆起名叫又一勺。淮安人的风趣幽默真让我忍俊不禁。

淮安的古城墙很有名,号称“铁打的淮城”。淮安古城确实结构独特。晋代筑就老城,宋代在老城外北部增筑新城,明代又筑联城,将新老二城连成一体。是我国唯一的由三座城相连的古城。被逐渐拆除,真是可惜了。当我漫步在城内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皆是宽阔的大道、接近都市化的楼房、商店和衣着时髦的人群了。和过去比,现在的淮安已经面目全非了。目前在淮安,地下岩盐正在开发。淮安已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我感觉到,曾经孕育了中国历史主创者之一的淮安正在横空出世。曾经湮灭了的都市般的繁华正在到来。

饱览淮安,我不自觉地被它悠久的历史、古运河边上河水的氤氲所吸引。也被它神秘的气氛所吸引,更被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感受淮安,感受它那源远流长的神话故事;感受淮安,感受它那星光闪烁的文化名人气息;感受淮安,感受它那纯朴无瑕的风土人情;感受淮安,感受淮安人顽强斗志的梁红玉精神!

40美篇淮安.jp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