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煮”驾到 开阔创新思维——向阳钧窑贺岁新品欣赏兼议钧瓷传承创新

 乐陶学社 2020-10-11


钧瓷煮茶壶  猴年贺岁礼品

【向阳钧窑】首创作品 直径18cm 高15cm

时下正值寒冬,向阳钧窑出品的贺岁作品,勾起了我对小时候吊壶驱寒情形的回忆。

那时,在位于豫东农村的老家,堂屋里,吊一把水壶,壶下火焰跳动,给人温暖,火舌舔着壶底,让壶“心”跳不止,如少女娇喘,呼出的氤氲之气,驱走了冬日的干燥。

那时候,家里的馒头都是装在吊于房梁上的竹篮内,小孩子只能望“篮”兴叹,一般不到饭时是吃不上的。

实在又冷又饿,壶内的开水便发挥了用场:既能驱走因缺乏能量而产生的体寒,咕嘟咕嘟喝上一碗,也是一个肚儿圆。

只不过,不扛事,一泡尿,肚子就又空了。

好在,当时农村柴多的是,水又不限量,一天下来可以享受N多次“水饱”,即使再撑,也胖不了肚子!

……

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催生了茶文化的盛行。

如今,解决了温饱问题,营养过剩开始露头,不少人中部崛起,站直啰看不到自己的脚尖,进门时脚还没跨过门坎,肚子已经抢先而入——有人自嘲为“肚先锋”。

这可是实实在在自己把自己的肚子搞大了,负担重啊,要想法搞下去。

这时候,“水饱”给人们提供了减负的理论和物质支撑。

鼓起来的钱包,提供了经济支撑,更多的人开始把“水饱”与千年积淀的茶文化挂上钩。

那些先行“水饱”与茶文化挂钩的人们,钱包再鼓,一般的茶杯、茶壶已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近年来钧瓷、汝瓷等中原名瓷突破技术瓶颈,生产出的茶具因其独特的窑变效果,深受人们的青睐。

但传统的壶型就那么些个,大家你有、我有、全都有,型的审美疲劳很快驾到!

为此,在不少研讨会上,人们都在大声疾呼“传承创新”,可真正的新东西却少之又少,一个既出,众人直追。

看到向阳钧窑的这件贺岁作品,我最担心、最盼望的就是这种众人直追现象的出现。

这件作品最大的突破,即创新之处,就在于它赋予了钧艺壶煮茶功能。我最担心的就是,大家瞄准“煮茶”,一拥而上,一夜之间“钧煮”满街。

说到盼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件作品,挖掘出传承创新的门道来,加入到传承创新的行列。

说说传承。这件作品采用的是传统的钧瓷烧制技艺,在设计上融入了多项传统文化元素,拉近了作品与人们的心理距离。它是猴年贺岁作品,用“猴头”作壶钮,“丙申大吉”的款,如意雕饰,寓意鲜明,大众喜闻乐见。

再说创新。李向阳注意到,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冬季煮茶喝正成为一种更有情调、更符合节令气候特点的时尚。钧瓷虽然制壶技艺突飞猛进,但他还没有发现做煮茶钧壶的。他开始思考,壶如何设计,才能与现代化的电器完美结合,煮出茶来?怎样设计才能实现对煮茶浓淡的掌控、干预?

经过一番番思考、设计、改进,“钧煮”诞生了!

我盼望有更多的瓷艺匠人,打破匠人思维定势。长期以来的父传子、子传孙,传承的是技艺、是规制,让匠人们少了创新的主动性。

我盼望更多的匠人,走设计创新的路子。

什么是设计创新?

就是要像李向阳那样,不断研究人们的需求变化,坚守自古传承的技艺,本着更贴心、更好看、更好用、更安全的原则,去塑形,去实现型与窑火、与釉的完美结合!

金猴纳福--【钧瓷煮茶壶】局部欣赏

1
【钧瓷煮茶壶】盖


【钧瓷煮茶壶】系钮


【钧瓷煮茶壶】落款


传播陶瓷资讯,促进行业交流,推动传承创新。乐陶新媒体投稿信箱hntcys@126.com,主编微信DHBWY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