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skysun000001 2020-10-11

核心观点:

  • OMO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相加,连接和融合是关键词
  • 在线教育的体验、效果正在逼近甚至超越线下,线下教育不会消失,但不OMO的传统教培会消失
  • 全日制学校正从“教育信息化”走向“互联网 教育”时代,并成为教育OMO的重要角色
  • 营销能力、产品融合能力、教师模型构建能力和管理升级能力是教培机构在OMO时代的核心能力模型

“乘风破浪”是今年的一个热词,在这个时间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司都希望能够乘风破浪。但这个词其实包含两个意思,乘风是顺风起飞,破浪则是勇敢地面对变化、危机或者红利,积极地迎接它。实际上翼鸥更希望做到的,是破浪不乘风。

教育行业的发展途径了太多风口,我们几乎全部主动选择错过。翼鸥创立时最火的概念是O2O,之后有在线一对一、知识付费、AR/VR、AI课,包括今年为止最火的在线大班课。这是非常热闹的六年,但遗憾的是每一波风口过去,并没有真正留下太多东西。

这让我们相信,在线教育进化的目标一定是最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如果这两点不能达成,就很难在学生和教师端发生本质的改变。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2017年,ClassIn发布基于OMO模型的双师电子教室产品)

2020年,几乎每个人都在说OMO,不只是教培行业,体制内学校、政府主管部门也都在尝试和探索OMO模式。这也是ClassIn迄今为止唯一追过的风口,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以融合为目标打造教育底层基础设施。

结合现在的行业形势,让我们共同来看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从何而来、向何处去,我们又应当怎样去做。

2020年,教育的变与不变

疫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带来大量让我们始料未及的变化,比如在线教育史无前例的渗透率,线下教培机构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开始积极地拥抱线上等等。但技术自打被视为重要因素起,它与教育融合的逻辑就始终是清晰的。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从大周期上看,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有四个阶段和步骤。2014年教育科技刚刚出现时,是以颠覆和替代传统的线下培训为目标的,相当长时间内,二者是割裂并相互竞争的状态。

约在2018年起,开始出现将线上与线下教育做加法的尝试,市场中逐步涌现了成熟的技术产品可供选择。整体来看,任何机构、组织都能够从得到所需的技术支持,科技本身不再是门槛,机构竞争的本质又回到最传统的教学、内容、招生与管理能力的竞争。今年,在线下班课之外附加周中的线上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这还不是OMO,我们仍然处在线上与线下简单相加的阶段。很多人会关注疫情期间有多少学生被留在线上,线上如何给线下赋能等话题,这都仍然是以线下为主的思路,线下原有的体系、打法都没有被改变。

真正的融合,是打破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实现无差别的场景切换。未来,老师的课件使用、作业布置与检查、课上与课后的讲解,在场景上都是无差别和可互换的。

几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做音乐培训的老师去维也纳出差,就在多瑙河边给孩子上了一节蓝色多瑙河的课;在北京的部分知名学校,已经能够做到不论老师和学生是否到校出现在教室,都能以远程接入的方式,和在线下的同学老师们一起,完成与此前相同质量的课程互动,这就是无差别的场景自由切换。

这背后需要,不只是把课堂搬到线上,而是教学练测评所有教学动作的无缝切换。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我们距离进入到这一阶段还有不小的距离。

但并不意味着过去几年我们在原地踏步,在与教学相关的很多问题上,在线教育的体验与效果都在逼近甚至超越线下。我们有许多固有的印象,在线学习受限于学生自控力而效果差、在线不能完成复杂的互动课程、更完成不了操作性教学。以现在的视角看,这些限制和缺点其实都是可以被解决和攻克的。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基于ClassIn的分组教学课程)

我们同样举实例来看,这是一个少儿英语课程,老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学生在组内完成讨论、协作后,最终将成果在全班进行分享。这与我们更常见的一对一、AI课、大班课都不一样,更像是我们在线下常见的小班教学,在互动、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上可能也是最接近此前教学的一种形式。

底层基础设施接近成熟,且不存在技术获取门槛,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2020年教育科技的现状。基于此,完成线上、线下场景的深度融合,将是教育行业接下来最重要的课题。

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不可逆的结构变化

更受关注的,是这次疫情为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有观点认为,这次在线教育是真的“狼来了”,也有人认为所谓的“利好”只是在特殊时期短暂的“Plan B”。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疫情留给我们的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可以从四个层面来拆解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政策层面,从十四五规划到各地区的文件,都将在线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对待。在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首条就提到要“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鼓励加大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等。”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意味着以教学效果而非商业目标为核心的全日制学校,将成为下一阶段教育变革的主角。大、中、小学全面“触网”,国家对教育OMO建设的引导与投资,都意味着在线教育将是未来五至十年绝对的热点话题。

供给层的变化则更加直接和明显。首先在师资方面,在泡沫时期,仓促“上线”的新人、未经培训的大学生和没有教学经验的外教构成了在线教育的主要老师供给。疫情期间,百万级别的专业老师完成“触网”,极大地改变了在线教育供给层,也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发现,在线学习的体验和效果其实并不“差”。

另一方面,是机构对在线能力的积极部署,以及全日制学校教育科技配置的升级。疫情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并与教师结构的变化一起,完成整个在线教育供给端的大升级。

与之相对,需求层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在线学习行为的普及,和对优秀老师及内容的渴望。疫情之后,现在几乎没有学生和家长对在线感到陌生,在线本身也早已不是稀缺品。此后的差别不是线上或线下,而依旧是对优质师资、内容与服务的强烈需求。

基础设施层的变化完全匹配于政策、供给与需求层的改变,包括技术、平台与内容,与物流和支付之于电商一样。不只是ClassIn,包括腾讯会议、阿里钉钉等产品都在此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此,无论是教育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还是疫情后教育的各个参与方的变化,都指向了线上与线下无场景差别的深度融合。这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红利或风口,而是可以确定的未来方向,也将真正提升教育的效果与效率。

教育科技方向的再思考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已经有很多人明确并且非常重视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但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未来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提出的观点是无限联通:

  • 教室内与教室外的联通;
  • 课上与课后的联通;
  • 教材与内容在线上、线下的打通;

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学与学习都不再受物理空间的制约,老师与学生可以在既有的教学计划下,在任意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完成教学与学习,在蓝色多瑙河边讲解《蓝色多瑙河》也成为可能。

实现无限联通的先决条件,是授课平台基于软件跨平台运行,同时教材与内容基于云端,可以在任何硬件上随时上传、修改和调取。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基于此,我们有机会构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型,涵盖线上与线下完整的教、学、练、测、评环节。在不久之后,ClassIn将正式发布针对线下教学场景的电子教室解决方案,以实现完整的OMO闭环。

最终我们会发现,重要的不再是线上或线下,核心在于有统一的课件、社群与学习数据,在合适的场景下能够被正确使用。

2020教育行业的变化与机会

因此,教育行业在OMO时代的核心能力,将来自于如何将招生、教研、教学、内容等所有环节重新融入新的线上线下体系内。

首先是营销能力,无论是销售驱动还是运营驱动的销售团队,都必须适应新的营销工具和场景。此前传统地推、广告、试听转化流程,选择不同的场景灵活应用新的工具,从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流量池。

其次是构建统一的教、学、练、测、评产品矩阵。在技术底层齐备的前提下,不再以线上与线下进行割裂划分,而是在不同的环节选择合适的形式,以达到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最大化。

另一个融合的重点在教师与教材。线上线下无差别的场景切换,将是未来教师能力的核心维度,而内容基于云端的无差别使用也如前文所述是OMO实现的前提。

管理融合可能是其中最难的一项,内部团队的改变、人才结构的搭建、考核方式的变化,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此前三项能力所必须的。

作为行业的服务方,与机构一同实现OMO进化、完成核心能力搭建,也是翼鸥一直以来的目标。

作者:谷岩 翼鸥教育联合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