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传承记忆之传统中医美学

 皇甫太医堂 2020-10-11

原创

以下为子恒老师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体会?

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写一些自己的一些体会,以后我会不定期在这里分享一些基于个人成长的一些感悟,希望这些感悟和思想能像古人家风里写的那样:“吾道一以贯之”,把自己对生活,对工作,对纷繁复杂社会的体会,分享给我后人,不管是爸爸的日记,还是家风的传承,还是对于经验教训的反思,总之古训所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看;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有一天当家族里的人,看到有这些感悟时,不论是认同还是继续反思,亦或者是继承发扬,或讨论升华,让后辈从学习中促成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学问,也算是对后人不随随便便,不糊里糊涂了。

最近下班回来晚上和朋友交流,有以前的学生,也有现在我的学生,也有互联网上即将走向大学,报考了中医志愿的同校师弟师妹,今天就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二

如何正确理解中医?

这么多年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中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学科?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可以学好中医?认真的来说,这些年我有点像一个观众的心态在审视别人如何评价中医,07年大学毕业这样那样原因,临床没有做成,去了外企做运营,就这样一遍继续新的工作,一遍继续中医的学习,经常在饭局上聊到健康这个话题时候,很多人都会说,中医慢,西医快;中医治标,西医治本,更有甚者说到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现在也算是回归中医有一些时间了,所以今天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也和大家谈一下自己简单的感受,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早古代中医又叫汉医,国医,岐黄之术,杏林之术,是区别于现代西方医学的一个称谓,其实更精准应该称为传统医学;医学本无过节之分,中医之分,现在的分法确有意识形态的争论之说,个人认为这个叫法会引发歧义;这里我们暂时叫为中医;第二:是我们古代一个医者水平的等级体现:针对医家能力范围的归类,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他的著名著作《大医精诚》里面说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也就是说按照能力区分中医分为三种类型的医家,第一种叫大医,要有治国理政方面的韬略;第二种叫中医,要有洞悉人性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方面的理解能力;第三种叫下医,要有基本疾病诊疗方面的临床素养。第三:这个也是西医和中医争论最多的地方,整个医学思想方面的观点,这里我们重点来谈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的这张图,中医是太极原则,阴阳对立统一;现代医学是矛盾对立原则,二元矛盾结构。

中医调和原则,西医对抗原则

上面这两张图,中医采用的是太极图,而西医采用的是矛盾图。共同点在于都有黑和白,然而结构不同、关系不同。中医对待疾病采取调和性治疗,西医采取对抗性治疗。在西医看来,一定要找到疾病的原因,然后将它杀灭,比如这次的新冠治疗;中医不是这样,一位很有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说,中医不是以杀灭癌细胞为目的的。如果以杀灭癌细胞为目的,那么中医的疗效肯定赶不上西医的放疗、化疗。中医的原则是先认同,然后通过理法方药来改变身体环境,让癌细胞和人体处于相互兼容的境地,减少癌细胞的活性,所以中医治癌症虽然没有杀灭癌细胞,但可以延长存活期,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德国前年有个报道,有一项研究是寻找癌症在放化疗之后反而扩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是主要的癌细胞被杀灭以后,那些为辅的癌细胞原本是不发作的,这一下都跑出来了。可想而知,这种治疗并没有改变产生癌细胞的内环境。

中医生命医学,西医是疾病医学

受《易经》影响,中国人做学问是“生”的学问,《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动态变化,生命生生不息,同时《易经》里面讲一阴一阳为之道;这个道就是中医的核心观念,守中,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寒不热,机体的最佳状态就是平衡,所以真正中医谈的是合的哲学,是不分科的,真正的中医应该是健康全科医学,包括环境和人、精神和人、饮食和人、人和人等等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是学习西医改成疾病分科医学。而西医受现代西方思维的影响,专科分门别类、数据量化标准、影像报告描述、实验验证,做到最后都是在分,数据在分,实验在分,类别在分,什么都分,分到最后支离破碎。所以你去看西医,他问你挂什么科,这就糟糕了,我们又不是医生,怎么知道该挂什么科?挂个外科试试看,治了半天才说你搞错了,应该看内科才对,可是性命已经危在旦夕了。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患有严重糖尿病的患者,并发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早博、房颤、心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便秘、失眠、口腔溃疡不愈、风湿性关节炎,眼底出血……这个病例怎么治?先治糖尿病呢?还是先治高血压冠心病?还是内分泌科?亦或者是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码这个病人要走五六个科室。各科给各科的药吃,最终的结局可能也不言而喻,而反观中医呢,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天地大宇宙”。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还用上面的例子解释,心痛,便秘,失眠,口腔溃疡,眼底出血这些都属于中医白虎汤证的范畴,那这些看似复杂所谓糖尿病的问题,中医一个方法可能就搞定了。这里我并不是顾此失彼,现代医学的优势也不言而喻,急症救治,外科骨伤,手术解剖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我们继续讲讲中医和西医管代的不同,过去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症,一个是外实症,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也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真正的中医的大夫是应该是通才,应该是孙思邈那样的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当然中医也肯定有水平不行的,但是学习中医的前提必须认同整体观念,必须认同阴阳太极理论,这是前提,不然肯定学不好,也学不精。你去看中医,他会告诉你,你的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情志,饮食,六淫、甚至地理风水等,因为全身是一个整体系统,人和人,人与宇宙,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这些都是《易经》给我们的启示。

中医对待健康的理念

调和平衡属性,提高自愈力和免疫力

接下来我们讲讲中医对待健康的理念,中医的主要治疗思路就是改变内环境,提高自治愈、机体修复的能力。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机体不是西医二元对立的理论可以解释的,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中医就是采用中药、针灸、导引、砭石等方法去激发这种自我治愈、自我调节的能力。

同时中医对于健康的定义,和西医也不尽相同,中医认为一个人的健康标准就是“是否和谐”?要达到三个和:人与自然要和谐,这叫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这叫人我合一;人自己心身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和”,才是健康的人。《黄帝内经》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理阴阳,“以平为期”,就体现了阴阳和谐的理念。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尖刻,但中医重视整体、重视宏观,西医重视具体、重视微观,倒是事实。

我这里来举个例子,赵小姐是我朋友,一次偶然的原因得知最近身体不好,我和太太去她家探望她,进门前敲门很久才有人应,打电话后过了10分钟才有人开门,一开门首先让我们两个都没有认出来,蓬头垢面,脸色深暗,声音低沉,有气无力,情绪有点低落,我们进来坐下后,她去给我们倒水,我发现她走路也有点一瘸一拐,家里的帘子全部被拉上了,整个房间昏昏暗暗,甚为压抑,坐下后我就问她什么情况,得知最近发现走路高跟鞋脚疼,长了一个类似骨刺凸起的东西,疼的不行,就去医院看一下,首先自己以为是骨头增生问题,挂号看到医生后被告知不是,应该是尿酸过高看内分泌,内分泌看完后说肾脏损害指标很高直接给她转去了肾病科,然后接下来大家知道的,一顿操作,开了一大堆药物回来,连续吃了5天,然后接下来就是感觉自己晚上开始起夜夜尿,感觉自己有点忧郁,接下来就是感觉自己有点没有信心,现在完全不敢去医院检查,怕听到不好消息,失去希望,是不是快要不行了?她问我怎么办,我帮助她做了问诊,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检查

用中医观点来看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花一点点时间跟你们系统性的去理解中医诊断如何使用天地人三才的观点:

1问诊:

大体情况:朋友是销售公司的市场经理,脚部疼痛发作1星期余,上次是客户吃了海鲜和喝过酒后加剧忍受不了而就医,

寒热:手脚平时极度怕冷

是否有汗:日常缺乏运动,很少出汗

头身:以后偶有心慌,头晕,睡眠障碍情况发生

大便:近期大便比较稀,不成型,结便不爽

月经:期量少,月经不规律,月经有血块

其他情况:口渴喜饮热水,情绪压抑,消极,连续在家不出门5天多了

2.体查:

脚部疼痛的位置,在足太阴脾经太白穴的位置有骨刺样增生,腿部水肿,以腿部三阴经的位置为主,手压有凹陷,水肿以下肢部为主;

3.舌象:舌型胖大,吐出舌头后大于口腔两边很多,两旁有齿痕,腐苔厚腻,舌面较为干燥

3.职业:朋友是销售公司的市场经理,压力大,经常有应酬

4.性格方面:五行八字缺木,木不生火,木属肝,管理情绪疏泄,平时性格比较低沉,会有抑郁问题,朝气不足,我这里对婚姻的情况也打个问号?八字福德宫化忌,加上工作这么忙,情绪低沉,一定出现危机。

5.体质综合推断:属于典型的阳虚+气郁体质

6.中医判断:脾虚(土弱)克水无力的水液代谢症,肾阳不足,肝木升发无力的阳虚症

我上面讲到了,中医有同病异治的观点,治病必求于本的核心要则,所有的病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对吗?

同学们,一是内因的情绪病:肝的升发无力导致本人情绪长期属于低沉状态,外在表现的工作能力强大体内的精神状态难以长期维济,情感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导火索;二也是外因问题:包括长期高强度的客户节奏,应酬等生活不规矩,导致过食酒精和食物过于营养,造成镖令升高,长期造成肾脏压力,出现怕冷阳虚的情况发生;同时工作原因,导致吃饭不定时,运动少,脾虚,肺气弱导致停留在体内的多余的水不能完全运化和气化,加速了此次疾病的发生;

因为这个问题发现的早,我告诉她不用担心,这就是一个生活富贵病,调理好生活和情绪就身体会慢慢自我恢复,会慢慢自愈;她说西医已经告诉她是二期肾衰的情况了,要住院治疗,我说放屁,如果你去了就回不来了,这个阶段调理生活状态,饮食,艾灸,运动,积极阳光心态一定好。

走之前我给了他药膳的方子,以祛湿健脾,温中补虚为主,同时建议她去定期艾灸(2个疗程穴位配方)、附加定制了泡脚发汗的艾草中药混合包给她,2个星期后她发信息我说完全消肿了,已经不痛了,手脚也不怕冷了,还回复信息给我说:目前心情大好,我宽慰她说,发现的早,这个问题中医介入确实有很大优势,我问她你去复查指标吗?她说不想再被吓一遍,现在吃啥都香,睡觉也香,同事都说她精神好了很多,皮肤也光润了很多,被人夸心情自然大大的舒畅,我之所以举这个之前最近发生的案例,就是告诉你们,这个案例代表中医综合统效,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一个典型的案例,这种例子还很多,所以我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要了如指掌

中医喜欢观其脉诊,随症治疗,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环境不同,习惯不同,朋友圈不通过,饮食习惯不同,你问的多,就可以根据症状、体质等信息,就可以辨别出不同的“证”,然后对“证”下药或者对症施灸。中医用药物增强体内的正气,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增加机体的正气,帮助机体营造出一个病毒不能生存的内环境。西医采用对抗性治疗,需要找出敌人,然后制造出针对性的杀伤武器去杀灭敌人;西医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所以我用我的经历过的案例举例子给你们听,就是告诉你们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人和社会环境也是密切联系的,中医的综合诊疗无时无刻不体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

庚子年八月二十五日 酉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