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造就了当地人的高原黑皮肤。600多年前,为逃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乌鲁斯族人来到芦苇丛生的湖上,依湖而居,从此成为这里的主人。 起初的乌鲁斯 人,用芦苇、蒲草编成厚实的芦席和蒲席,再编成草船,在船上生活。后来,他们把几条、十几条草船连在一起,成为更稳定的住所,浮岛就这样出现了。 为什么选择这样奇特的生活方式呢?原来这些弱小的乌鲁人部落当年为逃避印加帝国的迫害和大部族的追杀,逃到的的喀喀湖湖中的芦苇丛中隐蔽,靠吃芦苇嫩芽生存下来。他们发现芦苇具有很强的漂浮性能,为了使部族人口更加安全,乌鲁斯人就用芦苇根编织大面积的岛屿作为栖息地,还用芦苇造船,造房子,各种生活用品,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来。今天,仍有数百人居住在七十多座大小浮岛上,最大的一个浮岛上还有学校,邮局和商店。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下图)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东侧阿尔蒂普拉高原,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被称为“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泊周围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湖上还留存着一个奇观,那就是乌鲁族人用当地生产的芦苇草捆扎而成建立的一座座漂浮岛。 (1)说明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2)分析印第安人文化发源于的的喀喀湖周边地区的有利地理条件。 (3)说明乌鲁族人用芦苇草建造漂浮岛的理由。 【解析】 第(1)题,海拔高而不冻的原因:分析图可知,的的喀喀湖地处低纬度地区,因此虽然海拔较高,但气候终年温和;的的喀喀湖被山地环绕,地形封闭,减少了冷空气的入侵;湖泊西部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裂隙发育,易于地热资源上升;湖泊面积广大,比热容高于周边陆地,冬季降温慢。地处内陆而不咸的原因:湖泊盐度高低主要受蒸发、径流等影响。从水系上看,的的喀喀湖四周高山围绕,冰雪融水丰富,淡水补给多,对湖水盐分稀释作用显著;的的喀喀湖虽地处内陆,但其南部湖水有外流出口,盐分随水流外排;加之所处地区气候凉爽,蒸发较弱,盐分积累少。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的的喀喀湖周边地区由于纬度低,海拔高,形成夏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温和的气候;湖泊周围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可提供充足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因此有利于印第安人居住,并从事农业生产。 第(3)题,用芦苇草建造漂浮岛的理由可从原料来源和岛的特点及用途等角度分析。的的喀喀湖周边地区无天然森林,木材匮乏,而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利于就地取材。芦苇材质轻,因此建造漂浮岛易漂浮;可迅速移动,逃避战乱(减少外界干扰);而且方便捕鱼,进行生产。 【答案】 (1)湖泊被安第斯山脉环抱,安第斯山阻挡了冷空气对其的侵袭;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丰富;湖泊面积大,水量大;所处纬度位置较低(16°S),故海拔高而不冻。 四周被雪峰环抱,冰雪融水不断补给湖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有河流与外界沟通,湖水得到更新,故处于内陆而不咸。 (2)所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终年温和;湖泊周围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靠近湖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利于就地取材;芦苇材质轻、易漂浮;湖泊中芦苇广布,便于芦苇的收集和加工;可逃避战乱(减少外界干扰);方便捕鱼,进行生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周围高山环绕。有众多河流注入。数百年前,躲避外族侵略的乌鲁斯人逃到此地,他们用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在湖面建成一座座浮岛,并住在岛上以捕鱼为生。图7示意的的喀喀湖位置及浮岛景观。 (1)说明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6分) (2)分析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10分) (3)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①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②芦苇材质轻、易漂浮;③芦苇收集、加工方便。 (2)①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用水方便);②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食物来源)丰富;③地处内陆高原,高山环绕,风浪小(安全平稳)。 (3)赞同。①抵御外族侵略(防御)功能丧失(无需躲避外敌);②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③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 不赞同。①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②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③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 【解析】 (1)本题考查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可从芦苇的数量、材质、加工条件等方面分析。①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②芦苇材质轻、易漂浮;③芦苇收集、加工方便。 (2)本题考查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可从水源、渔业资源、地形等方面来分析。①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用水方便);②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食物来源)丰富;③地处内陆高原,高山环绕,风浪小(安全平稳)。 (3)本题考查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的可行性评价。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只有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可从安全性、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①抵御外族侵略(防御)功能丧失(无需躲避外敌);②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③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如果不赞同可从文化传统、经济收入、环境现状等方面分析。①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②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③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 END ![]()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
海宁中学地理组(小红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