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地可参禅 煮粥亦悟道

 无处可逃kh3pps 2020-10-11

  煮粥,就如同扫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每天都可做的小事,也许你和最初的我一样,难以理解这里面有何道可论?

  ?当看着老师在视频里一边搅动着粥,一边给我们讲解着“负阴抱阳”、“戴阳归阴”、“阳动阴从”几个术语时,我感觉自己似乎有一些明白 ,可又心存不少疑惑。这是我平常理解的负阴抱阳吗?带着这个疑问,直到第二天深夜,才突然一下豁然开朗。

  原来,是我忽略了老师说过将勺子理解为“冲气”,而着了“勺子”和“粥”这个物象,犯了迷糊。看来,透过物象看本质,明白虚实有无,不着于实象,应该是深入学习中医以及学习脉诊必须要过的第一关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万物在天地间,不可执谓之万,不可执谓之五,不可执谓之一,不可执谓之非万,不可执谓之非五,不可执谓之非一。或合之,或离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数,以此必气,徒自劳尔。物不知我,我不知物。”——《关尹子》,又名《文始真经》(原书佚失,后人所见乃唐宋时期由世人托名所作)

  ?也就是说,其实,中国古代的先贤圣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不要执着于象,否则若被表象迷惑,则难见其真,终究不过徒自劳尔。

  原来,这是一锅粥,这又不是一锅粥。而这锅粥里,应该蕴涵着怎样的道呢?老师讲解的负阴抱阳,戴阳归阴,阳动阴随,又是怎样呈现的呢?

  看来,能否明白阴阳之道,则是深入学习中医和能否掌握长桑君脉法必须要过的第二关了!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系辞》

  “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系辞》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这些,都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阴阳概念,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说,如果脱离了阴阳理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医都将难以存在。

  此刻,我终于明白我的老师为何用心良苦的让我们从煮一锅粥开始,去悟天地之道、阴阳之道、治病之道的原因了!能明天地之道,解阴阳之理,看清虚实有无,才能透过表象、现象看到万事万物的实质、本质,才能找到宇宙天地阴阳之规律,证悟至简大道。如不明此理,如何能学好中医?如何能学好长桑君脉法?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明医?

  ?如以这锅粥应天地,一锅、一勺、一米、一水、一火,不正是宇宙起源之时的各种元素吗?当水是水,米是米时,不正是天地混沌之初,阴阳未分的无极状态吗?当炉火点燃的那一刻,不正是阴阳始生的太极之时,也就是“道生一”之时吗?当勺子代表冲气之时,不正是负阴抱阳、阳动阴随的“生两仪”和“一生二”之时吗?

  如以这锅粥应人事,则炉火可理解为人之先天元气,主动,为阳。勺动为人体后天无形之肾气,主动,为阳。元、肾二气皆系于肾。水、米、粥皆可理解为体内精血津液等有形之质,主静,为阴。阴阳水火之升降沉浮形成人体太极之圆运动,可应五脏六腑之气机升降开阖出入。若阳太过,则损阴。阴太过,则耗阳;阳不足,阴难以化生。阴不足,则阳易烧空鼎。想煮一锅不稠不稀、不糊不生、恰到好处的粥,掌握水火,把握阴阳是关键!

  ?阴阳既一分为二,又合为一体。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共生共存。阳主阴从,阳动阴静......这些都是阴阳之特性。无论是应天地万物,还是应人体、脏腑、经络、穴位、脉象等,我们都可在其中见阴阳之道。

  天地定乾坤,人体有阴阳,掌中见八卦,脉道如天道。

  此正所谓:“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近无我,其远无彼。”

  是故,冲气以为和,和的便是那阴阳二气;冲气以为和,才能阳动阴随,才能负阴抱阳,才能戴阳归阴,才能阴阳不离决;冲气以为和,则天地相和,阴阳相和,精气乃和,气血乃和。

  和,为生之本。天地和,万物乃生。气血和,身心乃健。故,治病养生当求其本,以和为贵。诊脉当求其道,以人脉应天地阴阳,循道而往,但求其法,闻道虽浅,亦终有所获。

  ?此刻,逐渐明白之际,尤为感恩我的老师,长桑君脉学传人——李树森先生!先生不仅身怀绝技,还将此绝技毫不保留传授有缘人。先生不仅传授家传绝学,还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引人入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而这锅粥里,其实还蕴涵着更深更广更细的大道、医道,我想,自己应该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真正悟到、悟透!

  这不正是“扫地可参禅,煮粥亦悟道”么?看来,最近需要经常扫扫地,煮煮粥啊!

  ?今天是丁酉年大年三十,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大家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如意安康!新春吉祥!让我们一起迎接戊戌年春天的到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