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登基,伪满洲国竟全盘“抄袭”自中华民国

 海枯石烂海枯 2020-10-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伪“满洲国”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日本蓄谋已久,由日本关东军经过周密计划并实施。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登基,伪满洲国竟全盘“抄袭”自中华民国

中国东北长春,伪满时期称首都-新京

1920年代日本开始加强在中国的势力扩张,随着日本染指山东半岛,日本具有政治野心的政治家们,便开始寻找重建“大东亚帝国”计划的方法,日本希望通过在所谓的”亚洲主义”和日本主导的“东亚共荣”的思想下,建立不同于西方殖民的新统治形式。利用所谓的“共荣”拉拢中国的军阀,实现实质性统治,但收效甚微。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逐步加强,日本开始忧心。终于在1931年动用武力占领东北。利用溥仪作为傀儡,建立一个所谓的“独立国家”。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对于日本也是无可奈何。奉系军阀的东北军,被当时的日军看做是占领东北的最大障碍,可不成想短短数日,多个主要城市沦陷,东北转瞬成为了日本人的“满洲”。

“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在没有得到东京最高指挥部授权的情况下而采取的行动,因此,招致日本部分高层的不满和担忧。关东军随即推出蓄谋已久的建立所谓独立的王道乐土“满洲国”的计划。关东军表示该计划是参照中国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的建国理念而来。借用孙中山的“大国之道”的思想。1911年,孙中山带领革命党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改组“中华革命党”创立“中国国民党”。“大国之道”便是在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所提。孙中山提出国家皆以民族主义为立国之基础,而中国的衰落,就在于民族主义之阙如。中国人如一盘散沙,完全缺乏国族的凝聚力,因而国势日趋衰落。关于国家和民族,孙中山认为:“民族是由共同的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天然力之演化而形成的;而国家则是武力之征服的产物。”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登基,伪满洲国竟全盘“抄袭”自中华民国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

伪“满洲国”的建立就是通过武力征服,虽然“建国”的目的是满足日本殖民扩张的野心,但建国理念和执政理念完全是强化民族主义。因此,提出了“五族协和”,号召伪“满洲国”汉、满、蒙、朝、日五个民族和谐共处。所谓“五族协和”也正是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的“五族共和”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的理念。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登基,伪满洲国竟全盘“抄袭”自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五色旗”与伪满洲国国旗

中华民国建国之初,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横条旗作为国旗。直到1928年,通令取消”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伪“满洲国”的国旗可谓直接照抄“五色旗”,只是改变了颜色的顺序、大小和位置。日本人真是聪明过头了,直到今天还是没学会“大国之道”。因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是抄不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