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硬化腹水切忌以‘肝’论治,20年中医告...

 听涛小主 2020-10-12
肝硬化腹水切忌以‘肝’论治,20年中医告诉你:脾肾不好,肝永远背着‘包袱’。

门诊曾来过一位患者,说自己慢性肝炎10年,肝硬化也已经4年,近一年来腹胀明显加重,便溏,乏力,腰酸,四处求医但是效果甚微。

我问她:“你之前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

她说:“中医西医都看过,最开始看的是西医,做了肝功检查和抗体检测,鉴定为肝硬化代偿期,吃的是甘草酸制剂、双环醇,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又去找找中医,中医说我这是肝郁,开的大多是疏肝的药,也没啥用。”

我仔细看了一下,说:“病机找不对,病能治好就怪了。”

她说:“大夫,你何出此言?难道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办法。”

我说:“并不是我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办法,只是你这病的病机就不在肝,而在脾肾。”

患者听了说:“可是我这病明明是肝硬化呀?我在西医哪里也上仪器检查过,咋可能是脾肾的问题呢?”

我说:“中医人的思维里,五脏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会把五脏中的任何一个单独分开,五行相生相克,肝出了问题,难道就一定要治肝吗?”

患者说:“那也不能治脾肾呀?这也太离谱了吧。”

我说:“你别着急,听我说完你就明白了。

你这病叫做肝硬化腹水,正虚是病之本,腹水是病之标。肝失疏泄,脾土不能制水,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鼓,肝、脾、肾三脏俱病。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治脾肾呢?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病,则脾首当其冲,脾为制水之脏,脾阳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使痰饮结聚,饮食精华无从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浊气在下则化而为湿,湿郁过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而致腹胀,况且大腹为三阴之地,脾不传输,水湿必弥漫于腹,而成腹水。

脾病则肾病,水湿下渗,则伤肾,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所以腹水的形成往往是脾肾同病,严重者心肺受累,还会诱发心衰、肝衰、肾衰。

你明白了吧,你的病治不好的原因就是治疗的方向囿于肝,而忽略了脾肾,脾肾好了,肝才能好。”

患者说:“你说的太专业了,我还是不懂,但是我选择相信你,之前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一个医生愿意给我说这么多,就凭你的好耐心,我相信你一定也会是个好医生。”

开方: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三七,半枝莲,半边莲,鸡屎藤,制附子,白术,红参,五灵脂,甘草,郁金,木香,砂仁,茯苓。

过了两个星期,二诊的时候,患者腹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小便增多,我加了黄芪、大腹皮、泽兰、三棱、莪术、车前子,三诊的时候腹水已经消失,肝指标恢复正常,追访三年无复发。

中医治病,专人专方,两个人得了同样的病,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治疗方向,病只有一种,但结合病情和患者的自身情况,病机却千变万化,所以告诫各位读者不要乱用药方,药虽然不贵,但贻误病情就得不偿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