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元寿最为称道的绝技(视频大全)

 cxag 2020-10-12

(来源:戏曲宝)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有生旦净末丑五角。一百年前,京剧举足轻重的名角谭鑫培创立了影响一个时代的谭派。在京剧近二百年的历史中,谭家可谓独树一帜。百余年来,谭门始终代表着京剧生行的最高水平。一门七代从事同一戏种同一行当,这在中国戏曲界绝无仅有。谭元寿,则是谭家七代中承前启后的一位。

谭元寿一生最为称道的一个绝技就是翻吊毛,它要求演员身体向前翻,以脊背着地。这是危险系数极高的动作,一旦出错,有可能终身瘫痪。连一些京昆武行演员都很少用,但是谭元寿在年近古稀之年表演此绝技也毫不费力 

戏曲小宝

今天戏曲小宝带您来了解谭元寿的绝技吊毛。

01
吊毛

戏曲毯子功,又称“吊猫”,是戏曲中常用的跌扑技术,用以表现突然跌跤,是演员手不撑地向上纵身翻吊的一种筋斗。

02
动作要领

身体向前,两臂环曲举至胸前,左脚向前上,趁势以脚掌蹬劲,上体向前俯,梗头、含胸、立腰、提气,纵身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后,梗头、翻臀,向上吊腰,向前进行翻转。过翻后仍旧梗头、提气,以脊背着地。然后,右腿蜷起,蹬劲,起身。

【关键词】向前 + 腾空 + 翻转 + 背着地

03
注意

该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便容易受伤,切勿随意试练和模仿。

戏曲小宝

8张动图带大家认识“吊毛”。

谭元寿 · 京剧《打金砖》

陈少云 ·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王珮瑜 · 京剧《桑园寄子》

于魁智 · 京剧《打金砖》

言兴朋 · 京剧《四郎探母》

张建国 · 京剧《断臂说书》

张建峰 · 京剧《焚绵山》

徐标新 · 越剧《珍珠塔》

戏曲小宝

谭元寿在《打金砖·太庙》表演绝技“吊毛”。

谭元寿《打金砖·太庙》

当年李少春堪称一绝的保留剧目。该剧既有繁重的唱功,又有翻“吊毛”、走“硬僵尸”等高难动作,没有文武兼备的真本领是不敢问津的。

当初看谭元寿演出“太庙” 之前, 我已经看过很多的版本了。流传甚广的谭元寿的“ 太庙”,是他1988年在吉祥剧院最后一次演出《打金砖》的录像。那时谭元寿已经60岁了,还能演出《打金砖》全剧,而且调门高达六半调, 即#F调,不禁让我替现在的中青年老生们感到惭愧。

......

说起“太庙”,它真不像京剧,因为从来没有一出老生戏有这么多翻扑身段,像僵尸、抢背、吊毛等,而且翻起来就唱。戏难在哪里呢?走身段是个“ 横劲”,唱是个“立劲”,演员要在这两种劲之间瞬间转换,并调匀气息。这哪那么容易呢?功力不够的演员,往往是“两耽误”,唱和身段都达不到最佳水平。

谭元寿、马崇仁《打金砖》

演这出戏很多人演法各异, 引用反客生先生《津门菊坛轶事》中的一个例子:“程正泰称尝观鞍山某学生演出《汉宫惊魂》, 竟翻跟头、走虎跳前扑。此剧卖僵尸、抢背、甩发, 此皆老生行当所有。如跟头虎跳,汉光武帝遂成大武行矣!”而谭元寿是最好的自不必说。好在哪儿呢?欣赏一出戏,首先看的是效果, 演唱的状态、关键身段的状态,而且要入戏。特别是要连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老先生的戏,比现在的演员连贯得多,快得多。谭元寿先生这个“太庙”太整了,没有一点能去掉的停顿。再加上谭世秀先生的鼓、王鹤文先生的琴,真是珠联璧合!
谭元寿的身段干净、大气,劲头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别人都走不出他那个火爆劲。富连成的学生、李少春的徒弟、谭富英的儿子,端的了得!谭元寿的刘秀按老演法, 马武引出来,[急急风]上。他脸上身上全是戏, 浑身战栗似筛糠。尤其是甩衣襟缓那一下,太漂亮了!谭先生这下甩得很大、很开,而且尺寸也刚好,为他后面的吊毛铺垫好了节奏。甩衣襟放慢,垫步,越来越快,一、二、三,走吊毛,一气呵成!反观其他人,只是在吊毛的过程中有个独立的尺寸,根本没有一个整体的尺寸,美感就差多了。

谭元寿的吊毛绝的地方还在于,只有他的吊毛翻过去之后,衣襟整整齐齐叠在上半身。而且翻过去以后往前一蹭,让人感觉特别保险。吊毛过来,落地稍一停顿,马上翻身就是一个抢背。跟马武配合得严丝合缝, 然后甩发就起来了。三个“贯儿大仓”一个比一个快,甩发一个比一个低。第一个犹如朝天一炷香,后面越来越快......

——摘自马玢的《浅议谭元寿版“太庙”》

戏曲小宝

谭元寿在《桑园寄子》里表演绝技“吊毛”。

京剧《桑园寄子》

谭元寿、闫桂祥主演,附带谭元寿先生的绝技吊毛。


戏曲小宝

当今头牌老生“过关”合集,看谁翻得最帅?

《那些年看过的吊毛》

按出场次序:谭正岩、张建峰、凌柯、李军、于魁智、言兴朋、安云武、谭元寿

通过看完这8位演员的表演,大家可以看到“吊毛儿”起范儿分为两种,一钟是前跑几步起范,前跑是为了助力,这种“吊毛儿” 叫做“跑马吊毛儿” ;还有一种“吊毛儿”,不前跑助力,而是在原地不动 ,脚跟一跺,身形拔起,这种功夫叫“干拔吊毛儿” ,“干拔吊毛儿” 难度很大,不经多年锻练是做不到的 。

说一说我对《四郎探母·过关》这段“吊毛儿”的理解,此时是整段戏的小高潮,从演唱上可以感觉出来,节奏非常紧凑。京剧程式化表演用摔“吊毛儿”,扔马鞭儿,来形容杨四郎在骑马奔跑中,被人用绊马索搬到了(人仰马翻)。

从舞台上效果上,跑马吊毛儿容易翻得高,但舞台节奏上显然没有干拔的吊毛紧凑合理,不过也不能算错。关键是扔马鞭的时机,马鞭代表马,拿着马鞭翻代表人马都跌倒,扔了马鞭翻表示人跌下马了,可要助跑前就把马鞭扔了,那就是平地摔跤了。

——来源《古木戏苑》 

戏曲小宝

附:谭元寿武功大集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