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萝老师 宝爸宝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才两岁多,还不是特别会说话,需要提升语言能力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0-3岁的孩子虽然语言能力还不是特别强,但已经开始为日后的语言表达打下基础了;而3-6岁则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抓紧这个时期发展语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语言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3岁前,语音意识基本形成 3岁左右,幼儿在已经逐步掌握了母语的发音。这一时期,他们能够自主辨别发音,并通过模仿正确的发音来自我纠错。 针对幼儿这一阶段的特征,家长和老师在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时候,无需刻意强调和纠正发音,只需以给孩子多做语音规范、表达准确的范例,让其不断模仿学习即可。 3-5岁,词汇量有较大增长 研究表明,3-5岁是幼儿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日常基本用语,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与他人交流。而词汇量的不断增长和丰富,则在很大程度上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5-7岁,语法结构能力进一步完善 初步掌握语言能力的幼儿,很多时候还无法做到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中完成连续表达,因为这涉及到语法结构的掌握。很多幼儿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词或句子,原因也正在此。这一阶段,幼儿一旦掌握了语言的语法结构,表达能力就会水涨船高、突飞猛进。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说:“在6岁以前,儿童能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学习语言的能力就开始逐渐衰退,这种衰退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的结束。” 可见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孩子在6岁之前还没有上小学,正处于学龄前时期,所以家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家长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多和孩子沟通 激发孩子说话的热情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听懂,但就是不愿意说话。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激发孩子说话和表达的热情。 爸爸妈妈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或者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主动作为话题提出者,孩子们会就很愿意和你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了。 言传身教 培养孩子敢说的能力幼儿最初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而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需要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里也要积极的与人表达和沟通。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认识的人时,家长要热情的打招呼,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和自己一样主动热情的去和别人打招呼。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在众人面前敢说话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做一个爱学习的父母 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阅读文学作品是孩子发展完整的语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设定亲子读书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共同看书,互相沟通,增强阅读能力,并积累知识。 当然,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读完的。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固定的读书看报时间。让孩子看到,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结语 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语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语言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并通过与孩子交流和互动,不断扩展孩子的语言经验,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