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成绩单曝光!优秀的父母,都懂得培养孩子这项能力

 骄阳飞雪 2020-10-12

诺贝尔奖公布了爱因斯坦高中时的成绩单。

点击加载图片

当时的考核标准是6分最高,1分最低,爱因斯坦的成绩为:

物理、代数、几何、投影几何、历史均是6分;

意大利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自然历史、化学等科目得5分;

地理、绘画、工业绘图也有4分,只有法语语言文学得了3分。

点击加载图片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在高中时是文理俱佳,

后来还凭借优异成绩进入瑞士顶级学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妥妥的学霸一枚。

对此,网友们大呼被骗了,纷纷表示一直以为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学渣,不料人家一直是个天才。

然而,天才真的是天生的吗?

哲学家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爱迪生也曾说过:“天才是99%的勤奋加1%的灵感。”

深以为然。

所谓“天才”或“学霸”,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具有持续的学习力。

点击加载图片

具有持续学习力的孩子,充满斗志

还记得那份刷爆朋友圈的清华学生计划表吗?

这是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

点击加载图片

从这些计划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早上6点至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清晨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6:40开始学习,除了午休和晚餐的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学习或做科研任务。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除了极其详细的学习计划表,这群学生的作业笔记也让人折服,字迹工整的、分析详细、图文并茂。

这让网友纷纷感叹:这样学习怎能不优秀!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执行这样的计划表,一天还不觉得辛苦,可是日复一日地坚持,是非常吃力的。

能坚持下来的人,除了高度自律,更多的是心态。

感觉痛苦的事情是很难坚持的,所以,只有不觉得学习苦,才能乐在其中。

那些从小拥有持续学习力的孩子,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他们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懂得用行动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正如疫情期间,每日在雪地里学习的藏族女孩。

冰天雪地,当大家都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而她一大早就起床,带上课本,去空旷的地方寻找手机信号上网课。

点击加载图片

还有在武汉方仓医院里的学生,即使被隔离治疗,他都不忘带上一大堆书本资料,把每天的学习都安排得很紧凑。

点击加载图片

这些孩子为什么如此自律呢?

因为他们内心有一种动力,驱使他们去努力,那就是持续学习力。

具有持续学习力的孩子,内心充满斗志,自信且自律,把学习当成理所当然的事。

而缺乏持续学习力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呢?

点击加载图片

没有持续学习力的孩子,懒散悲观

说起辅导作业这件事,许多家长便开始头顶冒烟,仿佛已看到了鸡飞狗跳的画面。

同时也很疑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爱学习,自己家的孩子“吼骂打”都没用呢?

其实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持续学习力。

在国庆8天的假期里,我的两个侄子表现得截然不同。

大侄子依然像在学校那样,每天早起按计划学习。

而小侄子呢,每天睡到11点,在他妈妈催了多次后,才懒洋洋地起床。

可吃过午饭后,又心心念念玩手机。

被他妈妈一番怒吼后,才勉强坐下来看一会儿书,接着又忍不住玩手机。

大侄子感觉学习是一种习惯,而小侄子却视学习为洪水猛兽。

其实两个孩子的区别就在于持续的学习力,小侄子缺乏的正是持续学习力,所以总是两天打渔三天嗮网。

而且,缺乏持续学习力的孩子,不仅懒散,还非常悲观。

曾看过一个新闻,让人不得不警醒。

今年年初,苏州一五年级男孩从15楼跳了下去,以决裂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点击加载图片

在事发现场,他妈妈一直哭喊着:“都是我的错啊!都是我的错。”

点击加载图片

可惜,再多的懊悔也换不回一个孩子的生命。

据闻,该孩子学习很好,但妈妈总逼他做作业。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如果父母经常强迫孩子,或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孩子会感觉压力倍增,

甚至喘不过气来,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更不爱学习。

那个跳楼的男孩,成绩虽好,但学习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是母亲的一再逼迫,让他感觉自己很糟糕。

这种悲观的想法,日日折磨着他,最终把他逼上了绝路。

为人父母,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希望这样的悲哀不再有。

所以,与其让孩子厌恶学习,悲观倦怠,不如从小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让他拥有持续的学习力,以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点击加载图片

优秀的父母

都懂得培养孩子的持续学习力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智力,刚出生时都差不多。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天的培养。

学习能力也是同理,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学霸”,真正拉开差距的,其实就是持续的学习力。

在培养孩子的持续学习力方面,父母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1、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在《亲爱的小课桌》里,7岁的腾腾让人印象深刻。

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会编歌、弹尤克里里、弹钢琴等等,是多才多艺的一个孩子。

而且当他和别人说“特别喜欢写作业”时,眼睛里藏不住的开心。

点击加载图片

他把写作业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别人还在磨磨蹭蹭时,他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

当其他家长向他妈妈取经时,他妈妈表示,自己是一个不太管事的妈妈,平时多让孩子主动,她也尊重孩子的各种兴趣。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孩子天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对待学习也是一样,家长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孩子会更开心,更乐意去钻研。

反之,家长若一昧逼迫,那么,于孩子而言,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从而心生厌恶,不再主动学习。

2、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

钟南山院士曾提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他的成绩很差,还留过级。

可有一次考试,他竟然考得不错。

妈妈知道后,没有质疑他为什么突然会考出这么好的成绩,

而是很真诚的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那一刻,钟南山开心极了,他说:“我觉得有人赞美我,我有了自尊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成就感是一种莫大的动力,相比不停地否定孩子,不如真诚地多给予鼓励和点赞。

因为,感受到成就感的孩子,自然会更有动力去持续努力。

3、家长以身作则,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安徽高考状元董吉洋的妈妈,从不和孩子讲大道理,而是非常注重以身作则。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书坐在旁边安静地看。

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又不好意思懈怠学习了。

而且,她从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而是看书学习,提升自己。

她以身作则,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需要一直持续的事情。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若懒散,他必随心所欲;

你若自律,他必坚持。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律性。

点击加载图片

为人父母,是一件既快乐又痛苦的事情。

快乐的是,在育儿路上充满惊喜和爱。痛苦的是,恨铁不成钢,担忧孩子的前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每一个家长的心愿。

所以我们会焦虑不安,甚至指责强迫。

然而,我们却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内心不仅渴望自由,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指引。

没有孩子天生是学霸的,更没有孩子生来就厌恶学习的,与其指责,不如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与其强迫,不如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与其焦虑,不如培养孩子的持续学习力。

愿我们都能成为更棒的父母,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棒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