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使时代》读后感——生命的平等与尊严的质问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0-1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雅拉不想再活了,雅拉死后哥哥把雅拉吃了吧,然后哥哥就有力气走到城里云,听说那里有吃的……”

刘慈欣的《天使时代》向我们反映的,正是一声挑战第一伦理的“十字军东征”史。

非洲是一个被历史进程抛下的大陆,非洲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是一个涉及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人们认为科学无力改变这一事实或史实,但桑比亚国的伊塔博士运用基辅编程技术,将食草运动的基因编码对人类受精卵进行编程,最终培养出能够下咽正常人无法忍受的食物的人。

然而,正常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样的人是“人”,为了维护人类神圣的第一伦理,文明世界向非洲开始了2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

伊塔博士作为全都来到了“第一伦理”行动的执行舰——“林肯”号航空母舰,并为将军献上一匹带有白色羽翼的小马作为礼物,那是鸽子和马的基因编程的结果。在交涉过程中,将军了解到还有近两万“个体”尚未交出,便让两万“个体”在海岸集结以便纺一接收。

当集结完成时,将军发现这两万名“个体”,每人都有一对洁白的羽翼!飞人部队强势进攻,雷达系统无法将他们与普通的飞鸟区分开来,导弹便无法发挥作用。飞人部队用手榴弹进行轰炸,飞机和人都被爆炸吞噬。

伊塔博士说,飞人即将成为合法的人,即将拥有一切作为一个人的一切权利。因为在所谓的文明世界,只要有需要,伦理是第二位的。那里的人们不需要吃野草和树叶,但却需要飞翔。天使时代即将到来,人类和飞鸟共同飞翔,蓝天的白云是他们散步的花园。

……

这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刘慈欣的《天使时代》这篇小说,站在伦理面前,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平等与尊严的质问。

基因编程技术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从表面上看,的确能够造福人类。但再深入一些看,基因编程技术和克隆技术一样,在与人搭上边时,技术便成了违背伦理的魔法。

人是人,可是当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能力时,就会被视人异类。《天使时代》中能够食用草木的人,就被视为异类;当一种动物——带有翅膀的马出现时,它便被视为精灵,是高尚的动物。同样是基因编程的产物,一个遭人唾弃,一个饱受赞扬,这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客观而事实:

伦理是针对人类而言的。

再仔细想想: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伦理退到了第二位;对丑陋事物的摒弃,让伦理为之赶尽杀绝。

技术可能会让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但在这之前,人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基因编程可以让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克隆技术可能实现器官全面移植,两项技术都有着光明的前景,但所面是的则是对伦理的挑战。

技术是反诗意的,但却是万能的。所以,在技术来临时,生命的平等与尊严,交付让人类审视自己:在文明发展的路上,人类都抛下了什么东西。

成长道路非常艰难,人类需要所属住自己的脚步,更加小心地向前走。

彦绫:

这是孩子在暑假期间自己写的读书笔记,说实在的,我也是现在整理时才发现他在这样思考人类的未来。关于基因编程这一技术,我们曾经讨论过,但不管什么答案都无法让我们自己满意。他的思考局限于他现在自身的状况,但敢于思考本身这一行为就是一种尝试,我喜欢他这样的尝试,也期待他走得更远。

2017.9.8

彦绫的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