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随易中天看历史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0-10-12

摄影:彦绫

易中天讲历史很平和,张鸣讲历史很有火气。两人的风格迥异,我却都喜欢,但想到前不久我才读了一本易中天的书后就无知地说出我更喜欢张鸣讲历史的话来时,脸上仿佛有人给了我几个耳光。我得说,那时候,我对易中天的作品真的不了解。

也许就在今天,最多是明天,我就可以把《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全部看完了。

在微信读书上,《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与第二部,全部加起来也没超过三千页,不长,很是适合对中国历史有兴趣但又不太了解的人来看,比如才上初中的孩子们。

当然,易中天讲的历史和教材上所讲的历史肯定有太多不同的地方,因为易中天不仅仅是在讲历史,他更在告诉读者,如何去看历史,如何通过历史事件来看待社会的发展。他平和而睿智的娓娓道来,让他的粉丝众多,作品的销量也非同一般。

学生时代学习历史时,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封建,老师似乎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叫封建。小时候的我们如果说一个长辈顽固不化,就会在背后说他是老封建。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几种社会形态,过去,我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封建社会。在我的想当然里,我以为封建社会就是人们的思想和态度永远不会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发展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中天在《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中第三章的邦国制度中这样讲解到:封建,通俗地说就是“分封”,但叫“封建”更准确。因为不但要封,而且要建。封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国。封和建,都是动词。邦和国,是名词。封邦建国,是动宾词组。这是本来意义上的“封建”。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封建不是指迷信与顽固啊。当这个词的意思得以明白后,再看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发展历史时,很多不明之处就豁然开朗,对当时战争的起因及国家内部的一些争端就更明白了。

今天是七夕,是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天上的织女与牛郎我们倒是看不见,朋友圈里晒礼物的、求约会的、拆鹊桥的,各种段子在前几天就已经风生水起。除了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外,七夕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说到情人节,还是在《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中第五章的中国情人节里有这样一个讲述:接受了笄礼和冠礼的姑娘和小伙子,有权利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时间是在仲春之月,日子是三月三,名字叫“上巳节”。按照周礼的规定,这一天所有成年男女都可以到荒郊野外,享受最充分的性爱自由。这是中国的情人节。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情人节居然是我们的三月三?在我们云南,每年的三月三是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幼会聚集在一个地方,吃喝玩乐,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与情人节都扯不到一起,除了一些中老年人在一起唱山歌表达节日快乐外。

说到情人节,我想起诗经里有很多表达爱情和男女之情的诗歌,比如小孩子们都会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一直想不通,在唐朝的女人们都还能露个胸,为什么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对女人的束缚就越来越大了呢?我知道这是宋朝朱程学说造成的后果,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想来我应该把《易中天中华史》全部看完才得到解开心中之惑。

事实上从西周到汉唐,宗法礼教之外也尚有性爱的自由,以至于被卫道士们骂作“脏唐烂汉”。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是宋儒造的孽。其结果,是殷的豪放灵性没了,周的天真烂漫没了,春秋的高贵风雅没了,战国的血气方刚没了,汉的开拓和唐的开放也没了。士人堕落为文人,而且集体阳痿,只知道在皇帝面前磕头如捣蒜,然后回家打老婆。——易中天

现在的人们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于是满屏让人分不清的的锥子脸和满屏雌雄难辨的小鲜肉让人看得起腻。那么,只有现在才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吗?当然不是。在魏晋时代,潘岳,也就是潘安,他一出门就被无数女人围着,如果他坐着空车出门,那么回到家后必定是装一车水果回来;而另外一个文学家名叫张载的,他看到潘安有如此待遇,也就效仿潘安空车出门。张载也有收获,不过是收获了一车的石头让他回家盖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张载长得丑。

那个娶了大乔的孙策:“孙策被仇家刺伤,伤并不致命,只不过脸被划破。孙策却说:我的脸都变成这副样子了,还能再建功立业吗?说完大吼一声,创口破裂而死。奇怪!建功立业与长相有关系吗?有,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以貌取人。一个人如果才貌出众,就会受到追捧,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易中天

所以,看脸并不是现在才有,只不过网络已经远处不在,才把这一现象拿放大镜放大了。想想我们自己,谁不爱美呢?

有限的历史,有限的人生,只有思考才会实现真正的无限。我想继续跟随着易中天的脚步去实现更多无限的思考。

2018.8.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