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测

 budaozheli 2020-10-12

这里是悦读国学,本期内容,继续解密老子《道德经》。

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里面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短短几句话,看似不起眼的文字,却蕴含无尽玄妙,可以这么说:这几句话你要是彻悟了,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那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呢?这两句话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经42章翻译一下——道的运行规律,就是“反”字,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天下万物来自于有,有来自于无

关于有和无,实在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做专门的解释,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一笔带过——有,即可感知,可辨别的物质,包括一切形象,一切现象,一切存在。

无,即不能辨别,无法感知的能量,注意,有并非真有,无不是没有,有和无是大道的两种状态,一体无二,非空非有,有即是无,无便是有,形态不同而已,所以老子会说,有和无“同出而异名”,又说:有无相生。

重点说一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解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测

字面上的意思,我先解释一下

反者道之动:道的法则,就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总是相互向着对立面运行,在临界点返回,如此反复循环。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反者道之动,此句结构,是“道之动者反”。意即——道的运行规律,就是这个反字

这里的反,包含三个含义:

①相反,指大道对万事万物的反向调节作用。比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②返回。事物永远存在对立的两种属性,两种属性之间永远相互运动、转化,在临界点返回原来的属性。比如,物壮则老。再比如,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举个简单的例子,太阳光在夜晚最弱,然后经历黎明,上午,一点点变强,到正午达到最强,之后一点点变弱,由最强的那一个点开始,反向、返回,也就是返回它原来的属性弱,这样,循环往复,运动不止。同样,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相同的变化规律——婴儿至柔至弱,到中年至刚至强,进而进入老年,恢复到至柔至弱。

③反复。道的运行规律,不是单一的一次运动就终止,而是不停的循环往复,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是说,天下万物自然生长,我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那么,我们就要懂得,不要仅仅重视可见的,有形的,外在的事物,对于不可见,不可知,无形的因素,也要足够重视

解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测

正因为反者道之动,所以呢,我们做人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不要过度把持,也不要过分强求,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一旦事物发展到临界点,很容易走向它自己的反面。所以老子会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因为道的反向调节作用,所以我们就要懂得:凡事应该柔和,不要强势,要随顺自然,不要张扬跋扈,否则,道会让你适得其反,道会让你得到反面。

另一方面,做人做事,不要过度,适可而止就好,如果用力过猛,过于求胜心切,必然走向事物的反面,正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握好一个度字,守于中,止于善,这样,才可以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融合于一处,得到天道正能量的加持,自然无往不利。所作必成。

正如老子所言,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解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测

弱者道之用。道在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这个弱又如何理解,怎么把握呢?

弱,非懦弱,非孱弱,也不是虚弱,而是柔弱,柔,就是不强硬,弱,就是不强势,心存善念,常怀感恩,不急躁,不冒进,完完全全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法则,有条不紊,不卑不亢,顺其自然,这样,就是老子所谓的弱,只有这种状态,道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任何状态都不会永远常在,都是暂时的,都在过程之中,我们能够拥有的,也只不过是当下的刹那而已。所以我们不必苦苦强求,紧紧把持,而应该看淡一些,看开一些,虽然努力做事,但不必强求结果,正所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就可以了,不必争什么。要知道: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必然。一切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经典,这里是悦读国学,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