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人群还有必要注射流感疫苗吗?

 常笑健康 2020-10-1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急起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呼吸道的症状,传染性强,尤其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心脏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导致死亡的可能较大。而注射流感疫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

然而就有人问,如果自己平时身体都非常健康,是否还有必要注射流感疫苗?答案是当然要注射流感疫苗,其原因如下:

①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

流行性感冒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够多次反复。并且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散播到空气之中,病毒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0分钟之久。易感者吸入后就可以获得感染。因此,流感病毒传染性比较强。

② 流感病毒也可导致一定的重症感染及死亡

经典的流行性感冒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较好。但是,也有部分流感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比较严重,并且可以有一定的肺部继发感染率和肺外的并发症,比如Reye综合征(一种肝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中毒休克综合征、心肌损害、横纹肌溶解以及脑炎、急性坏死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等。

在老年人和伴有基础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有一定的死亡率。中毒型流感可以表现为高热、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虽然极其少见,但是病死率很高。

③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其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没有关系。任何年龄、无论男女,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是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

流感疫苗是否需要每年都接种呢?

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疫苗使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毒种的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全球流感监测及应对系统。自199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每年2次公布南半球及北半球推荐的疫苗抗原,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的放矢,避免疫苗接种无效,再次感染流感的可能。

但是,也有可能出现疫苗株与流行株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此时,疫苗仍然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如2017年底到2018年初我国发生的流感感染,是乙型流感病毒BY系为优势毒株、H3N2和甲型H1N1流感混合感染。而本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北半球疫苗中包含的是H3N2、甲型H1N1和BV组分,不含有BY组分。

由于乙型流感病毒Y系和V系之间的交叉保护很低,两种疫苗不能互相代替,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种疫苗对部分接种人群没有保护效果。但是由于是混合病毒感染,不仅有BY乙型流感病毒株感染,还有甲型流感病毒株H3N2的感染。因此,接种三价流感病毒疫苗,至少可以预防甲型流感病毒H3N2的感染。

此外,即使接种的疫苗不含有本季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也可以起到百分之三十的预防效果,降低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发病可能性。当然,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接种四价流感病毒疫苗,即同时含有BV和BY两个系乙型流感病毒的疫苗。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研制成功这样的疫苗。我国从今年起也会使用四价流感疫苗。

常笑温馨提示

综上所述,健康人接种流感疫苗非常必要的!对于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也会很容易地被感染到,临床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传染性较强,危害较大,发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即使是非常健康的人也必须接种流感疫苗~

并且由于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每年流感病毒都会发生变异,和前一年的病毒不太一样,所以疫苗也是每年都需要接种的哟~

专家介绍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发热科

硕士生导师

华山北院感染科 执行主任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艾滋病学组成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艾滋病学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骨结核组成员;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

简      介:1969年3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2004年获得复旦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从事HIV感染者细胞免疫及HIV耐药机制的研究,获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Keck School of Medicine Pacific AID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证书。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至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进行支边工作,期间获红河州科技局科研课题一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已结题)。2008年11月获得复旦大学青年骨干基金一项(上海地区HIV合并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免疫发病机制研究)。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2011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发病机制及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2年获得上海市医学引导类项目项目:结核潜伏感染与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标记物的筛选和鉴定(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编号: 124119a6400,课题负责人).2013年1月至7月,日本北里大学进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