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不是“怪人”,他们只是患上了自闭症!

 常笑健康 2020-10-12


孩子的世界

总是快乐又天真

但在他们当中

有这么一部分

总是显得内敛不合群

独来独往

他们不是“怪人”

他们只是患上了自闭症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什么是自闭症(ASD)?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目前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孤独症谱系障碍,它是一类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不是心理疾病,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孩子为什么会得自闭症?

一般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SD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中遗传因素已获得较多的证据,随着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约有20%孤独症患者找到了相关的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中,如母亲孕期和围产期压力、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免疫和代谢异常等环境因素均曾被报道与ASD的发生相关,然而其真实性仍需验证。

如何判断确诊孩子得了自闭症?

对于初次就诊的小朋友需要做一个全面的专科评估,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收集病史

所收集的资料包括:

  • 孩子现如今的问题及进展情况;

  • 出生到现在的发育情况,游戏玩耍能力,模仿能力等;

  • 社交能力和行为表现;

  • 感知发育情况(视觉、味觉、嗅觉等);

  • 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患有言语障碍;家庭是否出现重大变故。

2.直接观察孩子在诊室的表现和医生设计的简单游戏完成情况

3.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及诊断量表进行评估

4.对孩子的智力、语言和沟通等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5.脑部核磁共振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的神经疾病

6.根据临床不同的表现,做其他进一步的血液检查

万一确诊孩子得了孤独症,家长和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要立即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在幼儿时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交场合,家人是孩子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对象,每天家庭中发生的日常活动是最多的自然社交场景,所以在孤独症幼儿的早期康复干预中,父母和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具代表性的是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结合孩子的各项日常生活,开展相关技能学习尤其是社交和沟通能力。在自然场景中,以孩子发育技能为基本导向,将日常生活逐渐演变成孩子能共同参与的常规活动,开展密集化的干预训练。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1、对刚刚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家长,参加专业人员开设集中1天8小时的孤独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让家人能统一对孤独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以及目前的治疗原则和干预基本技巧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2、接下来,进一步参加专业人员开设的早期干预基本技能的家长小组培训,培训课程是以8个家庭为一组,二位老师做督导,通过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这三小时包括老师讲课和教学视频展示、家庭视频点评、老师训练示范三种形式),连续8次共二个月的时间,让家长能真正掌握早期干预的基本技术。

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还可以:

  • 尽可能争取更多时间高效陪伴孩子,寓教于乐;

  • 主动学习干预技能,包括看书、上课、观摩老师的训练方法,学习一些基本的干预技术,在家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开展有效的训练活动;

  •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 时时想着如何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参与社交互动和技能学习中。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最重要的是提升社交动机,产生沟通意识,主动向他人学习社交沟通技能和模仿技能。

在康复干预中,自闭症家长一定需要好好理解自闭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然后需要转变理念,改变自身和孩子的沟通和互动行为模式,真正具备帮助孩子的养育理念和互动行为,多多学习基本知识,练习实践干预技能,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学习和社交沟通技能的发展,最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最后,这八个“一定”要谨记:一定要训练、一定要自然、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有爱、一定要快乐、一定要动脑、一定要用心、一定有前途。

作者介绍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儿童保健科

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儿科学会儿保学组织和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国家973项目研究。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副主编专著4本,主译专著1本。

擅长:自闭症、儿童营养及喂养问题、儿童语言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儿童发育及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