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神内这些年 | 抖抖的困惑,肝豆状核变性科普

 常笑健康 2020-10-12


抖抖的困惑

20岁的小凡双上肢不自主抖动快1年了,而且近两三个月症状有加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抖的就更厉害了,后期连睡觉都在抖,更别说吃饭、写字、拿筷子等生活的基础运动。

小凡自己也很痛苦。心理上、生理上都难以接受自己的“疾病”。

小凡和家人都很困惑,小小年龄就摊上这样一个病,而且各处求医均未找到病因。

18年11月至上海A医院就诊,查甲状腺指标提示T3减低,本以为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手抖的原因,口服“左甲状腺素片”3个月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小凡又陷入了绝望。

19年4月,小凡找到了我们,初见小凡,看着她手、肘、肩膀都不停的抖,确实很影响生活。

当查体看到她的瞳孔的时候发现了端倪。

什么?角膜周边有一圈棕色的环。

角膜K-F环

角膜K-F环

角膜色素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体征,出现率达95%以上,是诊断Wilson病的金标准之一。但要排除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新生儿胆汁淤积。

K-F环位于巩膜与角膜周围缘的膜后弹力层,一般呈绿褐色或暗棕色,宽约1.3mm,是铜在后弹力膜沉积而成。

以此为线索,我们有找到了以下辅助检查的证据。

患者血铜蓝蛋白减低,肝脏有弥漫性病变,血清铜减低。

 

按肝豆状核变性的评分系统,小凡大于4分,诊断成立。

十足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

以下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进行相关科普。

01

WD的临床特点

由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胆汁、汗液等将摄取的铜排出体外。

也无法有效地运送和排泄身体里的铜参与正常代谢。

造成体内过多的铜,在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是肝脏、大脑豆状核、角膜、肾脏等部位沉积。

继发了肝功能受损、角膜铜沉积、神经系统受累、精神症状、肾功能损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俗称,铜中毒。

临床类型可分为:肝病型;脑型;其他类型;混合型。

临床所占比例

02

变化多样的WD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详细描述,故又称Wilson氏病。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00 000~1/30 000,是一个十足的罕见病。

该病发病年龄悬殊5~35岁为高发,有报道称年龄最小为9个月,最大为72岁。并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起病缓急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

(2)各脏器受损的顺序和程度也存在差异;

(3)体内铜沉积的部位和数量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造成不同脏器为主的全身性功能损害。

03

容易误诊的WD

因该病临床症状复杂而多变,极易容易误诊,据国内有关报道综合,一般误诊率在24~90%之间,平均为43.2%。误诊的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9年。

而我们病人小凡近1年的时间也没有得到确诊。

该病的治疗效果与确诊早晚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延误诊断,不能及时忌铜饮食及驱铜治疗,将会产生永久的神经功能和肝功能的损伤。

以下分享快速诊疗方法

有以下症状者,需谨慎WD可能。

(1)常见于儿童,多次及多项检查均不能解释的肝脏疾病。比如,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肝硬化、黄疸及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等。

(2)不能解释的神经精神症状。如不明原因的锥体外系症状,尤其是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言语含糊或声音低沉、流涎、吞咽困难、步态不稳等。

(3)精神症状伴肝脏病史和(或)肝脏症状。

(4)不明原因的肾小管病变或骨骼病变。

(5)不明原因反复出现的溶血性贫血。

(6)家族中有相同或类似患者,特别是病人的近亲。

04

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的WD

WD由ATP7B基因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

遗传模式图见下:

说明如下:

(1)这对夫妇的无WD症状,但携带有可以导致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突变,可能会生育出肝豆状核变性患儿。

(2)生育WD患儿的概率是25%,男孩女孩概率一样。

(3)生育无WD症状却为携带者的概率是50%,男孩女孩概率一样。

(4)生育无WD症状,同时不携带有肝豆状核变性致病突变的概率是25%,男孩女孩概率一样。

05

可以控制的WD

肝豆状核变性,是罕见病中的“幸运儿”,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WD虽然不能根治,却是少数几种可以完全控制的罕见病病种之一。

该疾病治疗的目标是“控铜”,即防止或减少铜在组织内蓄积。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限制铜的摄入,减少外源性铜进入体内;

1.禁用食物:

(1)含铜较高的为动物内脏及海鲜类等食物,包括动物脊髓、各种动物内脏、蛋黄、虾、蟹、乌贼、贝类等。

(2)含铜较高的坚果及豆类食物,包括黄豆、青豆、黑豆、扁豆、花生、芝麻胡桃等。

(3)其他还包括蘑菇类食物、冷冻、脱水、罐头蔬菜尽量少吃、

(4)不可使用铜制品盛装食物及饮用水。

2.可用食物。

可增加摄入锌、锰、钼、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促进铜的排出。

(1)主食:面食、米饭

(2)肉蛋奶类,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蛋白,牛奶(牛奶不仅铜含量低,而且长期补充可有排铜的效果)

(3)蔬菜类,萝卜、藕、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莴笋等。

(4)水果,新鲜水果和果汁均含铜量较少。

以下列举部分食物含铜量。单位为(mg/100g)

二是服用排铜药,以促进体内过量的铜排出,避免铜在体内继续沉积,以恢复和维持正常功能。

服药原则为尽早治疗,终身治疗,定期随访。

(1)青霉胺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青霉胺作为一线治疗用药。建议小剂量逐渐加量给药,以提高患者对青霉胺的耐受性。

250~500mg/d,4-7d+250mg,

750~1500mg/d 3/d

根据24小时尿铜可动态监测患者依从性。

青霉胺不良反应较多,有30%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而最终停药。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蛋白尿等。

(2)锌剂

锌剂特点为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但起效慢。可作为神经型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的一线用药。

但因指南推荐服药剂量较大,在国内实行较困难。

(3)曲恩汀

该药价格昂贵,至今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4)二巯基丙硫酸钠

是我国特有的重金属螯合剂,可用于砷、汞、金、铜等重金属中毒。具有水溶性好,以及高效的特点。平均排铜作用是青霉胺的3倍。是治疗神经型和爆发型等重症患者的理想选择。

06

预后良好的WD

WD的远期预后主要取决于肝脏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患者对食物控铜和驱铜药物的依从性。

大部分肝型患者在药物治疗1-2年肝功能恢复正常。神经型患者也会有相应改善。

写在最后

最后回到我们的病人小凡。

非常不幸,她患了罕见病,但不幸中的万幸,目前有相关药物可以给予治疗,而且预后良好。

加用驱铜药物“青霉胺”后,虽有皮疹等过敏症状,但经过小剂量药物逐渐加量、脱敏,手抖症状逐渐改善。

但我知道在驱铜和避铜的路上,她有一辈子的路要走。

作者介绍

武玉军 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905医院 神经内科

章悦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简介:章悦,男,1981.07出生,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七年制,2006年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1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4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专业方向:癫痫,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内科各类疑难杂症。目前为华山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