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深夜食堂

 草草啖盐说蜜 2020-10-12

前段时间的“深夜食堂”很火,不是因为电视剧演得特别精彩,而是模仿日剧模仿得特别尴尬,第一集我都没法看完,因为搞不清年代、搞不清地域、也搞不清食物、更搞不清那一堆食客是何方神圣?仿佛这一切都距离我们特别遥远,遥远得无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一点影子......

但“深夜食堂”这个名字却能引发饕餮的无限遐想,就如“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热爱美食。那么,我所理解的深夜食堂应该是怎样的呢?

应该是带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一方饮食,在一个个深夜,诉说着我们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一、友情篇

泉州有一家锡记卤面,二三十年前,老锡和他两位漂亮的女儿,在中菜市场的一偶,支起锅架,开炉起灶卖卤面。老锡的卤面,自有他一套配方,能吃出味道的,是猪油、花生酱、耗油等打的卤,面身是生碱面,配上海鲜、肉食、青菜,最后滴上白酒撒上芫荽。老锡煮面的功夫了得,人缘又好,到店中的客无论贵贱,一律先来后到,一视同仁。所以,大清早,中菜市场刚开市,老锡去采办配料,不管是海鲜还是牛羊猪肉,小贩们都愿意把最新鲜最好的留给老锡。如此,老锡的卤面,香得百米千米都能闻得到,鲜得十里八乡都来吃。老锡的卤面得一碗一碗地煮,大家也愿意一碗一碗地等。等的过程,眼睛可以盯着两位健康红润忙碌的大美妞,秀色可餐,从老锡的卤面摊出来,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情怀。

那是我的青葱岁月,刚入社会的我,经常是下班后和姐妹淘一起逛街,叽叽喳喳的大女孩无话不谈,讲累了逛饿了就到老锡那里去休息吃碗面,老锡的两位美妞女儿,都会把小店收拾得干干净净,无论是小贩还是小年轻都爱往那凑。我喜欢在卤面里掺海蛎和牛肉,青菜一定是鹅菜。因为是熟客,店里都知道我这习惯。

有位少年,长得挺文艺的,个子高高白白净净,也经常在晚上和他的那帮略显愣头青的朋友,到锡记去喝酒聊天吃面,当然他们都是冲着两位美妞姐姐去的,傻子都能看出他们的用意。夜里昏暗的灯光下,美妞姐姐越发迷人。

这一来二去,我们也都脸熟了,都是岁数相仿的年轻人,久而久之也就从两张小桌合并为一张大桌,后来一有时间,就邀约相聚锡记。然后大家就发现我和少年都喜欢在卤面里掺海蛎和牛肉,还有鹅菜。

锡记的卤面是有魔力的,绵软细长的面条就如绵延不断的友谊。这一碗面香喷喷嫩滑滑的锡记卤面成就了我们这帮年轻人一辈子的情谊,当年我们在锡记里互相打气、共同畅想未来,高兴和悲伤都来相聚,喝杯啤酒,炸一碗醋肉、煎一份海蛎煎,最后吃一碗满血复活的锡记卤面。

二三十年后,我们这伙人也都各奔前程了,依然会在各个节假日,携家带口再相聚,但很少去锡记了。老锡的两位漂亮女儿,当然谁也没泡到,她俩当年的美就如墙上的画一样留在了记忆中。而今的老锡已经退居二线,养老去了,两位美妞姐姐扩大经营,加盟店遍地开花,但美妞姐姐似乎只懂得收加盟费,并不懂得如何经营品牌,加盟店大多经营不善,只留主店在风中飘零.....

飘零的是逝去的青春,留下的是永恒的友情......


二、爱情篇

第九码头有一家阿武水丸店,主营水丸、马加鱼羹、鱼卷等熟食品,店中曾经最出名的是鲎肉料理。鲎,是一种节肢动物,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盛汤盛饭的勺子就是用鲎壳做的,叫鲎勺。鲎肉相当美味,可以像蟹一样食用,但性味极寒凉、微毒,鲎肉要懂得烹制,烹制不当,口感差,吃后还会过敏或拉稀,但即使拉稀拉到肠直,依然有大堆的饕餮对之垂涎。阿武年轻时就是做鲎肉料理的高手,尤其是鲎羹,加点姜蘸点蒜泥,天下独一份,相当赞。他的店地处码头,海鲜多而鲜,当时的鲎满海滩都是,便宜得要命,阿武都是现抓现做。

码头工人云集,阿武店中的熟食鲜而美味,且便宜。工人忙碌了一天后,夜晚时分,便在阿武店中小酒一杯,炸两条鱼卷,来一碗鲎肉,煮一份水丸汤,解乏、享受,相当知足。

话说当年,我在锡记里认识的那位少年,因为都爱在卤面里掺海蛎、牛肉和鹅菜,而走在一起,应了我们闽南人一句老话“重吃渣某跟人跑”,哈哈,我就是当年那位“不要脸的重吃渣某”,跟着少年跑了,我好吃,他好品,我俩臭味相投。然后他带着我走遍泉州的小吃摊,哪有好吃的,他就带我去,我竟然是跟着他到处品尝美食而打下的爱情江山。

这家阿武的店,也是他经常带我去的,在一个个夜晚,坐在阿武小店外面的小桌子旁,遥望浩瀚的星空,海风习习,耳边是一群工人的猜拳声,眼前是意中人,我俩就着小酒,微醺笑着,青春无限美好,鲎羹无限美味......

然而不容我品尝几次,一纸禁令,中华鲎,这种蓝血动物,古老生物的活化石,濒临灭绝,成为福建省保护动物,再不能食用。

阿武的鲎羹,就和我年轻时的爱情一道,永久地封存在甜蜜的回忆里......

有多少人知道,中华鲎,又称海底鸳鸯鱼,它们的爱情,成双入对,至死不渝……


三、亲情篇

日子一步步在推进,城市一点点在繁荣,生活一滴滴在富裕。这世界变化太快,而不变的则是那些坚持原滋原味的地方美食,它们带着城市的烙印,带着游子的思念,不能变,也不敢变。

面线糊,揉碎的面线,漂浮在芡糊中,就如浮萍般的游子,漂泊在茫茫世界里……

不知道有多少游子,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这一碗带着泉州印迹的饮食。

泉州有这么一家夜里才出摊的面线糊,在中山路和庄府巷交界处,从我记事起,摊就存在。

锡记卤面和阿武水丸,历经岁月,他们都扩大再生产。锡记的加盟店已经遍布全城;阿武没卖鲎羹以后,致力于水丸鱼卷的制作,他家的产品已经是泉州人家庭聚餐上供祭祀赠送亲朋好友必备之物了。两家也都致富并成为泉州独特的名片。

而这家中山路晚上才出摊的面线糊,几十年如一日,永远的那几张简陋的桌椅,永远的一长排丰富的配料,永远的肥肠卤蛋和香干,永远的那一大锅面线糊。似乎永远没变的格式,没变的味道。比起响当当的曾记和阿国面线糊,这里大家只知道地点,并不知道叫什么,是家没有品牌的面线糊摊。

表妹远嫁新加坡多年,几年才回来一趟,每趟回来,这里是必去的地方,仿佛只有这熟悉的环境才能让她有归家的感觉,我们也随她所好,即使是寒冬瑟瑟的夜晚,姐几位,都会陪她逛古老的中山街,然后等面线糊出摊,坐下来,吃一碗热乎乎的面线糊,身子暖和了,时空仿佛穿越,来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来到那个贫穷却温暖的大家庭,姐妹几人嬉笑怒骂,都变成如今分离的泪......

女儿长大也远走他乡,临走对我说:老妈,我五十岁以后会回来,老家太休闲,适合养老。我点头,泉州本来就是一个多游子的地方,泉州人爱拼全世界闻名,何况在年轻时就应该追逐年轻人的梦想,我没有权利干涉。许多个夜晚,当看到女儿从千里之外发来的微信:妈,我想吃面线糊了。我都会揪心的疼……

而每次女儿回家,我们一家三口,都会在某一个夜晚,特意去这家无名无姓的面线糊摊,吃着面线糊,看着中山路来回穿梭的车,时间会定格,定格在我们相聚的每一个夜晚。

摊主似乎换了几任,几任都专注于食物,无暇理会过往匆匆食客,并不知道这帮食客在品尝食物时,那份割不断的骨肉亲情......

这是个真正纯粹的夜晚才出摊的深夜食堂,它带给人太多的牵挂和念想......


四、......

我的深夜食堂,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寒星点点、微风凉凉,带给我食物的温暖,让我回味,伴随着我一生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