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元魏,分东西

 德昌馆 2020-10-12

一、序

西晋的八王之乱开启了中原乱世的序幕,随后东晋、十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为最为黑暗的时代。十六国之后,中国南方和北方以长江淮河为界,陆续形成了南朝诸国与北朝诸国。在南方,先后建立了宋、齐、梁、陈等国,北方则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国。魏是拓跋氏政权,后改汉姓,称“元氏”。北方的东魏和西魏都是由北魏来,故有“北元魏,分东西”之说。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试图统一全中国的最后一战中败于淝水,北方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称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后以“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宜称魏如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8年7月,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并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并全面汉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魏都是中原地区的强大存在,甚至和苻氏的前秦一样,有一统全国的潜力。然而不幸的是,最终北魏并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而是一分为二。

二、子贵母死

帝位继承一直是历代王朝在延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王朝生命线中最薄弱的环节,仿佛螃蟹蜕壳一样十分凶险。中原政权从周代开始就有了一种相对较优的实践,那就是“嫡长继承制”。嫡长继承制解决了由谁当皇帝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后宫、外戚干政的问题。所以汉族朝代的历史,在很大程度就是皇权和和士人、外戚、宦官等三股势力合纵连横的历史。

在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政权针对后宫干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就是所谓子贵母死”。即当某位皇子被册立为继承人时,他的生母将被立即赐死,通过肉体上消灭来避免新皇帝继位后,生母干预朝政的问题。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被册立为太子之时,他的生母就按照这一制度被献文帝拓跋弘赐死,拓跋宏则交由他的嫡祖母文明冯太后(非亲祖母)抚养。

北魏是佛教在中国影响巨大的时代,拓跋弘在北魏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拓跋弘和历代北魏皇帝一样都崇信佛教;但又和历代北魏皇帝不一样,拓跋弘是极端崇信佛教。公元471年,拓跋弘毅然决定不再留恋世俗富贵,把帝位传给了年仅5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则称太上皇帝(有别于刘太公这样有名无实的太上皇)。拓跋宏登基后,经朝臣们的请求,太上皇帝仍对朝中重大决策负责,后由嫡祖母文明太后(非亲祖母)临朝称制。直到公元490年太上皇帝和文明太后都驾鹤归西后,孝文帝才正式亲政,当上了名符其实的北魏皇帝。

孝文帝受文明太后影响极深,他亲政后延续了文明太后的既定政策,继续推进对鲜卑族旧俗的全面改革。除了一般性政策外,还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姓代替鲜卑姓,并以南征为名,胁迫皇亲贵族和朝中大臣迁都洛阳。正是此时,他们将国姓由拓跋氏改为元氏。

三、母以子贵

孝文帝亲政之后锐意改革,然而却命不长久。他在一次对南齐的亲征中病逝,享年三十三岁。孝文帝驾崩后,他的次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

元恪子嗣不多,长子早夭,直到二十八岁才由嫔妃胡氏生下次子元诩。元诩的生母胡氏很不一般,她明知按祖制生出继承人的嫔妃是要被赐死的,但仍期望着能生下长子。宣武帝好不容易又有了儿子,心中大喜,在元诩三岁时,元恪就册立他为皇太子。不但如此,元诩的生母胡氏非但没有被赐死,反而升格为贵嫔,更加宠幸。于是埋下了后宫干政的种子。

宣武帝元恪和他老子一样都是短命皇帝,享年也是三十三岁。这时,元诩还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他的生母胡太后因此得以临朝听政,逐渐掌握了北魏的大权。胡太后凭美貌成为后宫妃子,又因生下皇帝得以临朝听政。她一朝掌握大权,就开始享受人生,放纵自己。胡太后掌权期间,淫乱宫庭,任人唯亲,朝纲败坏,由此引起宗室大臣的不满。后来,宗室元义等人联合朝中大臣发动政变,夺权之后把胡太后幽禁起来。胡太后被幽禁期间韬光养晦,等到元义等人逐渐放松了警惕之后,再次利用自己皇帝生母的身份,联合皇帝本人及部分大臣发动政变,解除了元义领军的职务,重新夺回政权。

四、尔朱氏时代

权力如同毒品一样会令人欲罢不能。胡太后二度掌权后,对权力的控制欲更加强烈。这时,她的儿子元诩也已慢慢长大,按照祖制应该亲政。然而,尝到了至高无上权力的胡太后并不愿向自己的亲儿子交权,原来的政治盟友突然变成了政治对手,于是母子之间为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孝明帝元诩沉思苦想,想到了东汉何进何大将军用过的那一招,就是召诸侯进京勤王,以武力逼迫自己的老娘交权。孝明帝环顾四方,他看中了尔朱荣,尔朱氏于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何大将军邀来了董卓,然而董卓还没到长安,何进自己就人头落地,董卓乘机夺取了中央政权。东汉末年长安城里的一幕在北魏的洛阳重复又演了一遍,所不同的只有演员。

尔朱荣是契胡族人,和历史上后赵的石勒、石虎是同族。他子承父业成为契胡酋长。尔朱荣所在的时代,北魏政治处于黑暗时代,社会矛盾突出,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尔朱荣借着镇压起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尔朱荣和其他各路诸侯相比更有追求,因而他比较注意收拢民心。尔朱荣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广络人才,挑选其中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在这一时代陆续出镜的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主角,都是尔朱荣从降兵中发现并收罗起来的。

尔朱荣很有政治抱负,他并不满足于一个地方军阀,而是等待机会,有成就霸业的大志。

胡太后得知自己的亲儿子召外兵来夺权的消息后,她在儿子和权力之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权力。胡太后迅速下定决心要干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时朝廷大权控制在胡太后手中,于是她和自己的姘头抢先动手,不费什么力气就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那年,元诩年仅十九岁。

胡太后脑子不太够用,她在弄死儿子后,竟然把元诩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冒充男孩,立为皇帝。这个女婴连名字都没有,只好叫作元姑娘。懵懂无知的婴儿元姑娘很“荣幸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份的“女皇帝”,虽然她是最名不符实的一个。很快,胡太后觉得大家对皇帝暴毙表现得还算平静,于是对外宣称这个孩子是女孩,又改立另一个年仅3岁的男孩为帝。

这时尔朱荣已经接到皇帝密诏,他又怎肯罢休,放下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名,列举胡太后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并另拥立孝文帝元宏的侄子、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兵发洛阳。

胡太后此时已然众叛亲离,完全无计可施了。在尔朱荣大兵压境之下,帝都洛阳很快里应外合被攻破。胡太后祈求保命不成,被尔朱荣处死。尔朱荣于是入主中央,成了北魏的“中兴”重臣,掌握了朝中大权。

尔朱氏清君侧的行动太过顺利,以至于他手下的谋士认为战功太少,立下的军功不足以树立尔朱氏的无上权威,于是就给尔朱荣出了一个馊主意。尔朱荣不假思索,采纳建议并发动了河阴之变”。尔朱氏以新皇帝的名义召朝中大臣到河阴举行祭天大典,不许请假,然后一举把朝中大小官员聚而杀之。这此事变中,尔朱氏将新皇帝亲兄弟在内的满朝文武几乎连锅端。这种血腥杀戮使得尔朱荣和孝庄帝之间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把朝臣杀光,虽然暂时让尔朱荣树立了权威,然而这种权威是建立在血腥之上,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支持。

这时,尔朱荣觉得满朝之中已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抗衡,于是篡位之念也就油然而生了。然而,尔朱荣的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当他们的主要敌人胡太后不复存在之时,他们内部的矛盾就上升为了主要矛盾了。在废立皇帝的问题上,尔朱荣的下属们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再加上尔朱荣自己的迷信,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继续和孝庄帝维持着这根本无法调和的脆弱关系。

尔朱荣掌握了北魏大权之后,本应坐镇帝都。然而他杀了太多的朝臣,觉得在洛阳不安全,所以自己率大军镇守军事重镇晋阳(太原),通过亲信遥控制朝廷,同时把自己的女儿硬塞给孝庄帝当皇后。尔朱荣父女对孝庄帝非常不客气,一心就想着独揽大权,以孝庄帝的恩人自居,稍不如意,就一再训斥孝庄帝。孝庄帝忍无可忍,于是找了几个亲信,以皇后生了孩子为由,把尔朱荣骗到洛阳、骗进皇宫,成功刺杀了尔朱荣。孝庄帝元子攸虽后被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所杀,但他却荣幸地成为历史上罕见的成功刺杀权臣的傀儡皇帝。

然而,此时的尔朱氏已经大权在握、尾大不掉了。尔朱荣虽死,尔朱氏仍统领着帝国的军队,尔朱荣的同党仍掌握着朝中大权。尔朱氏兄弟很快就拥立北魏宗室元晔为帝,率军再次攻入帝都洛阳。孝庄帝手无可用之兵,迅速在尔朱氏的反扑中失利被幽禁,直至被尔朱兆所弑。

五、高欢之兴

历史总是在不停地重演。尔朱氏家族中的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等人在攻入帝都洛阳、完成了为尔朱荣复仇的大业、掌握了朝中大权之后,内部矛盾就成为了主要矛盾,再也形不成对外的合力了。

尔朱世隆在打下帝都洛阳之后,认为傀儡皇帝元晔已失去了利用价值。在尔朱世隆的逼迫下,元晔被迫“自觉地”禅位给元恭,即节闵帝。

元恭作为皇子一直不顺利。一开始他被怀疑有异心,故而一直韬光养晦,扮成一个傻子,几年不发一言。后来被尔朱世隆看中并拥立为皇帝。其实元恭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说出了天何言哉”这句千古名言。

尔朱氏武将出身,特别是尔朱兆,他的性情十分残暴。这群人掌权之后并不得人心,这时高欢开始走向前台。

高欢,字贺六浑,是一个没落贵族子弟。他早年曾参加杜洛周的起义军,杜洛周死后又归顺葛荣,成为他的亲信都督。后来又投奔尔朱荣。在尔朱荣下决心造反之前,高欢为他做了详细的分析,他的政治判断力也因此得到尔朱荣的认可,并成为尔朱氏的亲信和重要谋士。如果尔朱荣不死,高欢的下半生也就这样了。但历史没有假设,尔朱荣死了。

尔朱荣是高欢的伯乐,高欢很服尔朱荣。但高欢对除尔朱荣之外其他姓尔朱的人却并不感冒。高欢见尔朱氏不得士人贵族的拥护,便和他们划清界线,并最终决裂。在和尔朱氏决裂之后,高欢为了凝聚人心,也找了一个宗室当傀儡,以便“携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元朗。经过数战,同时也在其他各路势力的配合下,高欢最终取得了对尔朱氏的彻底胜利,掌握了洛阳的大权。

高欢掌握了洛阳的朝廷之后,一开始还想仍尊节闵帝。后来在手下谋士的劝说下,另立元修,是为孝武帝。原来的傀儡,可怜的元朗则以“宗室血统不纯”为名废掉。

六、宇文泰之兴

宇文泰是贺拔岳的下属。贺拔岳和高欢一样同属尔朱荣的手下,当时也是一路诸侯。高欢掌权之后,为了消弱诸侯的权力,试图以朝廷的名义征召贺拔岳,想把他和他的部队分开。贺拔岳手下一名谋士及时劝止了他。

北魏孝武帝虽然是被高欢拥立的傀儡,但他身上仍遗留了先祖的血性,并不甘心一辈子当傀儡。他敏锐地发现了贺拔岳和高欢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利用这个矛盾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

宇文泰当时已是贺拔岳手下的重要将领和谋士,如果贺拔岳不死,历史上也就没他什么事了。但很幸运,贺拔岳在一次平叛中被刺身亡。贺拔岳一死,他的部下顿时群龙无首,此时宇文泰在外面当刺史。孝武帝、高欢等人都想乘此难得的机会把这支人马弄到手。然而,贺拔岳的部下们在孝武帝和高欢动手之前统一了认识,他们派人力邀宇文泰当这个头。于是天下掉下个偌大的馅饼砸到了宇文泰的头上。

孝武帝和高欢同床异梦,矛盾越来越大。孝武帝虽在帝都,却无兵无权,高欢镇守外藩,却威慑并遥控中央。到后来孝武帝实在受不了了,就率一部分忠于自己的人和部队离开了帝都洛阳。一开始,孝武帝追求的目标是在高欢和宇文泰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结果高欢迅速出兵打败了孝武帝,这个计划失败了。孝武帝吃了败仗后,不得不放下幻想,一心一意只身投奔宇文泰。宇文泰从此掌握了北魏正统皇帝,开始号令天下了。

七、东西两魏

好了,到了这个时候,雄居北方的北魏被两个强人分为势均力敌的两支力量了,二分北方之势已初步形成。

高欢丢失了傀儡皇帝,在政治上失分极为严重。于是他不停地给孝武帝上奏章,希望这个傀儡皇帝主动回来给自己继续当傀儡。孝武帝已经和他撕破了脸皮,又怎能再回去?于是对高欢的奏章一律留中不发。高欢压力越来越大,只好以“为社稷”为说词,另立元善见为帝,这就是东魏第一位皇帝孝静帝。

在西边,孝武帝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刚摆脱了权臣高欢,又立即落入权臣宇文泰的手中,所谓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孝武帝是个有志青年,空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心中实有不甘,自然又和宇文泰产生了矛盾。宇文泰一世枭雄,干脆利落地毒杀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皇帝。

自此,北朝元氏的大魏国分裂为东西两国,两国之间的斗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

八、几点思考

其一、打破旧规则之前,必须做好建立先规则的准备。北魏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奉行“子贵母死”制度,虽然这一制度极为残忍,但却是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有效的。宣武帝元恪好不容易得了个儿子,一时兴起就废除了祖制,没有足够重视可能出现的太后干政,更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造成胡太后干政、两次政变、母子争权,并由此引发孝明帝被毒死、尔朱荣屠尽朝臣等严重后果。

其二、打天下和守天下的能力极难兼得。胡太后有政变夺权的本事,但却不能维持;尔朱荣以清君侧为名掌握了朝中大权,却大肆屠杀朝臣,结果很快败亡;高欢顺利夺权上位,却留不住孝武帝。胡太后、尔朱荣、高欢等人在开展政治或军事斗争方便很有水平,但在整合资源、治理国家方面却一再犯错。

其三、暴得大名者不祥。秦末陈涉首举义旗,以戍卒之长忽称王道寡,结果身死于车夫之手;更始帝以宗室旁支忽为义师首领并承继汉统,结果身死于赤眉。尔朱荣以边民酋长,一夜之间成为总揽朝纲的北魏丞相,然而德不配位,既不能以德能镇抚四方,又大肆杀戮朝臣,结果身败名裂,为高氏北齐、宇文后周做嫁衣。故后世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