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古意学伤寒,细辨证妙施方

 中医畅谈 2021-08-05

遵古意学伤寒,细辨证妙施方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2020.9.29

从六月份会员群开课以来,经过四个月的系统讲解,到这里,我们把三阳三阴篇算是讲完了。通过学习上述六篇,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好多条文虽冠以本篇病名,却并不属于本篇的内容,有些干脆就没有冠以本篇病名,就这样突兀地被安置于本篇之下而显得不伦不类,特别在厥阴篇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几乎把所有讲述寒化热或是热盛的条文,因无法安插进其它篇章中而都放在了此篇,以至厥阴篇显得过于痈肿,仿佛是硬生生地堆砌出来一般,这就不禁令人怀疑是伤寒论的错简所造成的问题。显然王叔和当时发现的是伤寒论的竹简残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修复,难免就会夹带自己的观点,或自出己意予以注解,例如“所以然者……故也”几乎都是王叔和所加,以致我们读到的《伤寒论》有许多地方出现重复、显得累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过于苛责,相反要心怀感恩,若不是他,《伤寒论》将会失传,令我们终不得一见。

我系统学习《伤寒论》已十余年,此次给大家讲解了一遍原文,所谓“教学相长”,颇觉收获满满,对此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近日更是利用书中所载进行临证化裁,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病案。到此不由地长叹一声,两千年之前的仲师真是太伟大了,像一盏指路明灯,由衷地表示诚挚的感谢。

病案1

一年轻妇女,32岁,未育。婚前曾人工流产,以致卵巢有积液,少腹寒冷拘急,腰膝寒冷疼痛,经期错乱,每届经期更是痛苦不堪。脉诊微细欲绝,触手冰冷不温,询知平素手足冰冷,口中和,不喜饮,颈项拘急,大便溏泄。舌质淡瘦小,苔略薄白。另外还有乱梦不断,睡眠质量差。之前已服过许多中药,几乎没有作用。

我们已系统学习了《伤寒论》,应当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病正是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证,因为大便长时间溏稀,且有卵巢积水,外又现寒冷,这些都宜吴茱萸,在此基础上加龙牡即可。依证处方,7剂,二诊反馈睡眠好,手足温,脉变为弦而有力,少腹腰不再寒冷。现仍在服药中。

凭我多年的经方实践经验,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过于追求药味的剂量和品种质量的好坏。临床中使用经方一旦无效时,要首先反省自己辨证的准确性,是否背后还有未被发现的病机,自我检讨用此方是否正确。

临床上我常用仲师原方,且量极小,由于我们是四线城市,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因此药材及其品种相对不是很好,但即使如此,只要辨证准确,对症下药依然能取得卓越的疗效。有时甚至用少量药味打成粗粉泡服,也能谱写一个个神奇无比的医案。

病案2

近日,经病人介绍,来了两位同单位、同为头部易汗出且同是知天命之年的男性患者。

先说甲患者,平素就全身易出汗,尤其是头部,且常有盗汗现象,嗜酒,嗜茶水,不喜白开水,极怕热,不恶寒,口苦口干,血压高,心下满胀,大便粘滞不畅,小便可,舌质红,舌苔白腻略黄,脉浮弦有力。

再说乙患者,仅在吃饭时前额汗滴如水流,全身无汗,恶寒恶风,也嗜酒,但不嗜水,口中和,腿常自感无力,腰易酸疼,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薄腻,脉细弦无力。

从以上症状可知,二人皆有郁热,甲为实热、热盛,乙为虚热,以虚为主,但未陷入三阴之中。

甲全身汗出,头部严重,又盗汗,怕热,很明显是一个麻杏石甘汤证。还有口苦口干,心下满胀,大便粘滞不畅,这种情况下的粘滞不畅,要按大便干燥处理,是一个大柴胡汤证。因此甲患者的处方为:麻杏石甘汤合大柴胡汤。

乙患者也是郁热,只不过较虚罢了。仲师说阴不得有汗,似针对乙的情况而言,还恶风寒,加头汗出,自然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莫属。还。口中和,不嗜饮,又腰酸腿无力,是有饮血虚,再合当归芍药散。因此乙患者的处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这两个患者,按现代中医来分析都是有湿,湿郁化热,这只是一个粗辨证,具体用什么方药是大问题,虽方向对了,但要想治好病,还得一下番苦功夫,否则离治愈就差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