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康熙匏制瓶,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非常难得的珍品

 晓明国学 2020-10-12

清康熙匏制瓶欣赏,由于瓶身分瓣,显得花纹格外突出,而且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的珍品。

清康熙匏制瓶,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非常难得的珍品

【匏制瓶】

清·康熙(1662-1722A.D.)/高23.8厘米 口径4.3厘米 足径6.8厘米

匏(音袍)器,又名葫芦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这种工艺是把初生的嫩匏纳入模范中,使它长成各式各样的器物。天然果实的形态方圆悉随人意,不施雕琢而花纹款识胜过雕琢,宛若天成。

中国匏器这种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日本法隆寺原藏有来自中国的"唐八臣瓢",哭奋形似盖罐,图像为人物三组。据文献记载,在明代有花纹和文字的匏器已是民间常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清康熙匏制瓶,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非常难得的珍品

清代宫中范制匏器,始于康熙时期。故宫的藏品有年款的匏器尚未见到有早于康熙朝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御制"咏葫芦器"诗,序中说:康熙时命奉宸院种植葫芦把不同器形的模子套在嫩葫芦上面,等待葫芦长大成熟,就可以做成想要做的碗、盂、盆、盒形器。乾隆皇帝还有诗咏康熙皇帝的一个葫芦碗。诗里面提到康熙皇帝在西苑(即中南北三海)丰泽园,曾经种植葫芦。这里是康熙亲自选择优良稻种的试验田,并且说所咏的这个葫芦碗,底有"康熙御制"的款识,色泽古穆,已是百年(距离乾隆题诗的时间)的物品了。

葫芦器的制造,虽然是用雕成的木模,包在嫩葫芦上等待它渐长渐满,天然长成,但千百件中仅成一二完好的,很难得。所以葫芦器精品还是非常珍贵的。

清康熙匏制瓶,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非常难得的珍品

康熙时的匏制盘碗,有相当多是光素的,通体只有弦文三道,黑漆里,足内有"康熙赏玩"楷书款。它们可能是早期初试范匏时的制品。后来的"六瓣碗"、"缠枝莲寿字盒""八方笔筒"上面模印唐人五言流水诗等器就和初期制品不同了,造型和纹饰都很妍美。这里介绍的蒜头瓶就是这类面貌。瓶肩有仰俯云纹,腹有莲纹,由于瓶身分瓣,显得花纹格外突出,而且色如蒸栗,莹澈照人,是匏器中的珍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