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拨云见日治水饮

 青龙中医 2020-12-29
作者近照,医海浮沉二十年,善用经方,不排时方,唯能愈疾病为准;推广中医,养生治病为终生目标,数十年为一日从未放弃理想!

一个患者高血压170-80

头晕,腿部不听使唤,

口不干不渴不苦,纳差,心慌不闷,大便干,四五日一行,尿黄。

舌淡苔白,

这个曾经群里讨论,有的说肾虚,加点肉苁蓉牛膝

有的说肝肾都虚,

有的说尿黄有内热

我的处方是这个:

桂枝10克,苍白术各15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炙甘草10克,

有的说你这不是苓桂术甘汤吗?是的,就是苓桂术甘汤。仲景说心下有痰饮,胸肋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本患者头晕,脚轻上实下虚,按照脏腑辨证确实容易想到肾虚,但是根据仲景原文可以轻易发现属于苓桂术甘汤;大家也许疑惑便秘,其实这种就是刘渡舟老说的水秘,因此我重用苍白术,也是从中焦入手健脾助运,脾胃运化水秘自然治愈。

另外我根据仲景另一个条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又合泽泻汤,白术泽泻这个药对,虽然两方相合,药物也不多,总共五味药,可见经方之精要。

另一个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目前气短乏力,心慌,纳可,梦不多,

颈部不适,无汗不怕冷,便溏,日二三次,尿黄。舌淡胖苔白腻有些裂纹,

自觉走路发飘感;

目前血压服用降压药正常。

我给处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黄芪2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葛根30克,泽泻30克,

本方也是苓桂加减,因为胸闷气短乏力加了参芪,大便溏,白术正常运用,茯苓30克,泽泻也是含有泽泻汤之意。

不同地方上一个患者便干重用苍白术;这个患者颈部不适,加葛根,胸闷气短加参芪,所谓异病同治,只是稍微加减,采用都是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

刘渡舟老曾言,本方虽然四味药,化痰饮犹如千军万马之势,不可阻挡,投之必效!

桂枝辛温通阳,外用解肌,内用可以温心阳;我们身体中的太阳就是心脏,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太阳,那就是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运行。在中医里面,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震慑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脏的阳气受伤,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阳被伤到,比如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伤害了心阳,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气太盛,遮蔽了心阳,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是我们身体中的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因此加用桂枝温心阳,另外可以温脾主运化,比如常用桂皮煮肉助消化,也是助脾胃之意。

配合白术茯苓辛温健脾利水;茯苓白术重要药对,五苓散,外台茯苓饮,四君子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等著名方剂都有茯苓白术缺一不可,可见搭配组合最佳;那么水饮除了头眩心下满气上冲胸,还有哪些?

除了舌苔腻水滑,还有伤寒大师刘渡舟先生总结的,是面上有水斑,刘渡舟老先生认为:“水为阴邪,上凌于心。心之华在面,心阳不振,荣卫凝涩,则面必见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或在额、颊、鼻柱、唇周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曰‘水斑’”。

炙甘草扶正之意,也能补心脏,比如搭配桂枝就是桂枝甘草汤,可以补心阳;治疗心下悸欲的按;另外甘守中焦;也能免利水伤阴。可谓搭配精良无一多余之药。

大家知道脾居中焦,主运化,脾虚心阳不足,则生水湿,水湿无处可去,凝聚心下,则导致逆满,水邪上冲则头晕目眩,水邪波及肝胆则胸肋满门。对于水饮泛滥伤及少阴,可以改真武汤,一个治脾,一个治肾,前后呼应,千古不可挪移治法!后世总结疑难治脾,治肾,无非就是从仲景这两个方子启发而来。

关于苓桂术甘汤降压机制可能是水饮泛滥,拥堵气机,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辛温健脾利水,水邪排除,气机紊乱恢复正常,则血压正常,症状改善。

如果苔腻严重,水湿邪较重,除了重用茯苓,可以用苍术,这个药燥有微发汗作用,燥脾也能清理中焦湿邪,侧重驱湿邪为主,而白术健脾力量大些,通过脾胃恢复运化达到利水目的;临床有区别的。

最后学习一下条文: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总共三条,出现症状有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晕目眩,身振振摇,胸肋支满。。。以上这些结合苔腻水滑舌胖大,水斑等不难抓主证,这个方在临床还是比较重要的,不亚于柴胡类方。进入三阴首要就是水饮邪实一类,而苓桂术甘汤是首要攻补兼施方子。

最后加一个茯苓脱发小妙法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