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佛寺与道庙宫观及风水诗

 01一线 2020-10-13

(新诗)佛寺与道庙宫观之风水

文|01一线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佛教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并且在汉朝时期传入我国。而道教则是完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以来,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佛教与道教作为古代的两大教派,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融合,深深地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它们的物资承载形式分别是寺和庙,另外,还有塔。随着佛教传播到中国,塔也融入中国建筑元素。就有了后来的各种好看的塔。吉安县永和吉州窑遗址旁边有唐代建造的“本觉寺塔”。见证了唐代佛教传播到中国的历史。最早先有佛塔,但文昌阁中的文昌塔,并非佛教之物,然为道教和儒家所用,是为了振兴文风,希望多出文人,抑或也有要弥补某些“风水”之不足的用意,故按佛塔形式修建。这类塔属风水塔,多为明代以后的产物。文昌塔后来出现在很多地方。吉安作为古庐陵文化传播地,城北也有文昌塔。自从道教驻入佛教以后,佛塔保存了下来。


“道日今生,佛说来世”。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是以觉悟,灭除苦为目的。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切来说都是苦海。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寺庙是供奉神佛和道仙的地方,也是佛门子弟和僧侣们修行的场所。平民百姓也喜欢在闲暇之余到寺庙里烧香祈福。因为这些地方环境清幽、气氛庄严,烧香可以把自己的愿望通过香来向神明传达,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事实上,如果严格划分的话,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秦汉时期,朝廷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像汉代时御史大夫们办公的地方都会称作御史大夫寺,管礼仪的部门叫做太常寺。其中有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名叫鸿胪寺,佛教的“寺”也是由此而来。


传说东汉永平七年的上元节这天夜里,汉明帝梦见一个头上有日月光的金人,身长丈六,在殿庭上飞绕,自称从西方而来。大臣告诉汉明帝这是来自西方的佛陀。汉明帝深以为然,决定派郎中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和佛法。大臣返回中原时,还带回来两名印度高僧,汉明帝十分隆重地接见了他们,并将僧人安排在鸿胪寺暂住。第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将其取名为“白马寺”,僧人在白马寺翻译经文,为百姓讲经说法。自此以后,“寺”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一种称谓,在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庙”按《说文》解释: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通过对文字“庙”的注解可以看出,最初的庙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并且庙的规模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在《礼记》中规定:“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同时,古人有天地人之说,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对天地加以崇拜,历代的帝王都会祭祀上天和土地。土地神源于古代的土地信仰,土地可以生育万物,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孝经援神契》中也有写道:“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古人将供奉土地神的建筑称为土地庙,因此“庙”也具备了供奉神明的作用。


道教自东汉中叶创立以后,以神仙崇拜作为其核心信仰,道教还广泛吸收了民间的信仰,将土地神、火神、山神等信仰都纳入其神仙体系里。道教为众多神仙立庙祀奉,兴建了许多的道教建筑,并且以“庙”来命名,如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关帝庙、东岳庙等等。


道教除了“庙”以外,最常见的建筑是“宫”和“观”,如人们熟悉的白云观、玄妙观、青羊宫、紫霄宫等等。“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文始真人尹喜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天都要登楼观星望气。


道祖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尹喜请求老子讲经说道,老子传授尹喜食气炼丹之法,并留下传世经典《五千言》。“观”随着文始真人的草楼观开始,成为了道教的一种建筑称谓。“宫”最初是帝王的居所,后来为了推崇神仙之道,敕建了供奉神仙的场所,将它们称为“宫”,因此道教的建筑也有了“宫”的称谓。

今天本清静,得写一新诗,然偶见“寺”“庙”之说,便扩充此篇。

若风,

与山之巅,

风仰成物泰;

高风然圣主人物出;

与地之低,

风吹皆丘林;

低风如草莽拜。

若水,

与海之平,

水扬其波涛;

阔水然圣龙神仙生;

与洼之深,

凝水成渊源;

博水或蛟龙叩。

若风水,

天地雨雾雪霜,

气象万千。

人心高远,

风水之流;

人心贪婪,

风水之过。

安贫乐道,

内心宁静,

必能悠然自得。

安居乐业,

心平力足,

必知足常乐。


他人观花,

不涉我目;

他人逐碌,

不涉我足。

身静到心静,

心静及心清。

拥一份情怀,

守一份宁静。

岁月静好,

简简单单,

全在己心。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