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乏教育情怀,只会花样翻新搞管理的校长,很难办好学校

 梁训宝 2020-10-13

学校谋发展要走出“轻道重术”的误区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活动,注重对师生进行精神的引领,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内在积极性,才是学校发展的正确道路。如果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单单从管理策略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追求制度的完善和严密,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花样翻新,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管理措施、教学方法的关系,是“道”和“术”的关系,前者是根本,是核心,是决定因素;后者是手段,是途径,是从属因素。

考察当今许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轻道重术”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么停留在制度约束上,要么就是物质刺激,期望“重奖之下出干劲”。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常常是奖金增加了、待遇提高了,教师的干劲却没有上去。

一看光奖励不行,马上回转身,让处罚措施跟进。可是,教师的工作是精神劳动,是“良心活”,他完全可以在工作上敷衍了事,但你却找不到处罚他的理由。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除了死看硬守、停课、叫家长等手段外,就是延长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如果学生还是不出成绩,那就埋怨学生基础差、素质低。

这些学校的领导往往把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学校的生源差、条件差,有些还会加上“教师水平低,不敬业”。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领导会天南地北到处取经,但是他们看重的往往是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模式背后的教育思想。于是,今天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明天学习衡水中学的“诱思探究课堂”;今天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明天学习兖州中学的“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一时间,模式漫天飞,花样不断翻新。结果,引进的东西往往由于“水土不服”而迅速夭折。最近,我又听说豫北某中学高三年级创造的“高强度集中训练复习备考模式”在一些学校走红,一些高中、初中竞相效仿。这种每天一套模拟卷、学生从早到晚做习题,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竟然如此有市场,可见有些校长对模式的迷信达到了什么程度。

教育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生命影响生命、智慧启迪智慧的师生内在精神活动,教师的人格品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生的学习动力、责任意识、价值观念等,应该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属于“道”的层面的内容,是远远高出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之上的,而且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影响最深远的方面,必须通过建设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学校文化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加强了,学校的教育生态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也就高涨了,学生求学上进的主动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学校文化背景下,好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很容易被创造出来,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非常令人满意了。否则,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淡薄、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即使再好的教学模式也难以发挥作用。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既是学校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又是学校教育水平的体现者。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提升快,就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是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的讲课水平再高,如果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的水平也难以发挥作用。

某市一省级示范性高中,生源基础很好,教师专业水平也很高,但近几年高考成绩连续下滑,社会声誉急剧下降。据该校教师反映,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该校的学习风气变差了,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者比比皆是。学生的个性倒是得到充分张扬了,但在高考的战场上节节败退。在学生视刻苦为落伍、视放纵为时髦的错误心态潜滋暗长的过程中,该校教师卓越的教育教学水平被冲淡了、抵消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推测:该校学风的懒散,一定是教风懈怠的折射,而学风的懒散和教风的懈怠,恐怕是该校领导作风官僚化结出的恶果。

当一个学校领导的教育使命感淡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中就有可能把“育人”丢掉,单单剩下“教书”。

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仅仅“教书”是相对容易的,而“育人”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心灵也经受过各种各样信息的熏染,教师要引导其实现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发展,进而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昂扬奋发地为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刻苦学习,就要花费很大心血,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这种巨大的努力和付出如果没有教育情怀、教育使命感、高尚无私的自觉奉献精神作支撑,教师就难以做到。

当学校管理者忽视了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仅仅着眼于引进一些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我认为,这也是许多薄弱学校一直不能实现“破茧化蝶”梦想的重要原因。

“轻道重术”显然是一种认识误区,它反映出一些学校领导者浮躁、功利、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我们必须敬畏和遵循的,违背了就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因此,所有想让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管理者,必须走出“轻道重术”的误区,把对师生进行内在精神的引领、构建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的努力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

【先发表于2012年3月24日《教育时报》第二版;

又发表在《2012年4月15日《教师报》第一版,题目更换为《学校管理重在精神引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