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水火之德

 阳光之波 2020-10-13

——观《佛陀》第20集随感

       水的特点是宽容大度,接纳万物;火的特点是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水德过甚,柔弱无力;火德旺盛,个性冲动。水能滋生万物,火能焚烧万物。水生火灭。

       初观《佛陀》,以为悉达多只有慈悲之水德,悲悯万物,柔性似水,不喜杀戮。但越往后发展,越觉得悉达多之德性并非仅有水德一种。他也有怒发冲冠之时,当他得知叼走小孩的豹子被提婆达多取下首级时,当他了解到美娘被提婆达多侮辱不堪时,当他被婆罗门指责不顾身份帮助车夫推出陷于泥沼中的车轮时------他的怒火被点燃。

       这种怒火,被净饭王视为悉达多身上的珍品。净饭王一直在找寻挖掘悉达多身上的这种火德,或许他认为只有火德才是刹帝利应有之德性,他的世界观限制了他的认知。相比之下,毫无疑问,悉达多已经青出于蓝。

       在迦毗罗卫王国与阿拘罗王国的战争即将爆发前,悉达多在树林里对灵魂的自我拷问可以看做是两种德性之较量,也是悉达多内心矛盾冲突的呈现。这种拷问的结果就是使两种德性逐渐取得统一。这种统一是以水德居上,火德其次。

       因为荣誉和责任,他要出谋划策去消灭敌人;因为爱惜生命,恐伤无辜,他要停止战争,谋求和平。因为火德,他一箭射中敌人的手腕;因为水德,他建议用其它方式代替战争。他既看到战争的胜利,也看到战争背后的忧伤。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他也去慰问伤亡战士的家属。

       水德使人心性恬淡,火德使人热情果敢。因有水德,所以能够平易近人;因有火德,所以能够取信于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比较重视水德,努力追求和平。西方的基督教貌似更重视火德,以除去异己而后快。

(文中图片来自群友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