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而不空,虚实相伴,虚怀若谷练太极

 悠悠淘228 2020-10-13

练太极拳,要遵循虚实相伴的原则。所谓虚实相伴,是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同源。虚实都是同一个来源,虚实又同时产生。

从外形招式上去理解太极拳的虚实,首先应当是每一点上都分虚实。一举手,一投足,皆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也就是拳论上所说的“处处总此一虚实”,虚实在任何地方都要有。练拳时要体会任何一个动作打出去,都要注意身上是不是整体分了虚实,是不是点上分了虚实。

太极拳的虚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有所谓“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的说法,所以,理解太极拳的虚实,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形的虚实重心转换之上,必须从内功修炼的层次上去理解太极拳的虚实。

对太极拳来说,虚实就是同一个东西,用道家修炼的话来说,就是“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这个虚实的境界是非常高的,虚的时候感觉就是空空荡荡,实的时候你也抓不住任何东西,也是空空荡荡,所以我们讲虚实是同源。

太极拳中有许多内功心法的训练都是体现虚实相伴关系的。比如说“接手半边空”,就是在平时训练中,一与别人接手,就要将与别人的接触部位虚空掉,同时立即将自己的内劲打向对方。又比如说“肘空一大片”,就是在训练中当对方的手抓住我的前臂时,我要将别人摸着我的地方变成虚,同时肘部放松虚空,这样对方就会感觉他的劲或力落在一片虚空之中而无法产生作用,自己则在这一虚一空中发出肘内劲,威力强大。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就要体会身体处处开关展窍,节节松开,虚空到没有身体的存在;同时在精神方面,同样必须做到心中虚极静笃,空空洞洞,一尘不染,万缘不着。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有一句佛家修炼的经验可以多体验:“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讲的也是这种虚实关系的变化。无限力是什么力,无限力就是虚空处产生的有力之真实。

太极拳真正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伴,虚实同源,实际上就是“阴阳混成,刚柔悉化”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炼神还虚”的阶段,到了此时,则为不难体会“虚静为主,虑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的阶段。

杨澄甫曾告诉李雅轩讲,古人练拳,是分四步功夫:

第一步:练体以固精。

即是练架子的功大。在筋骨方面,使其增强弹力;在关节方面,使其增强活动;在骨骼方面,使其坚实,精髓充满。

第二步:练精以化气。

即是行功养气之功大。使其饱满之精髓,化成充实之中气。

第三步:练气以化神。

即是养气藏神之功夫。在练得气足精满之后,再朝夕锻炼下去,即会发现神明的灵智。有了这种灵智,无论用之于任何事务,都可以达到适当之处。不独是打拳推手而已。

第四步:练神以还虚。

即是在静极默笃之后养虑灵之功夫。在练出神明灵智之后,又将它藏之于内心骨骼之中,含而不露。从表面上看,似乎什么也没有,然而在实际上,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为,无所不然的。如同绢裹明珠,光泽内藏,能普照一切。

太极拳讲以武入道,性命双修,真能确定以炼神还虚、以武入道为目标,则我们的气质、性格会发生重大的转化。练到一定的阶段,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和谦和恬淡的修养,功大要更上一层楼是相当困难的。

反过来,虚怀若谷的胸襟和谦和恬淡的修养,这种境界是要靠修炼才能真正体会到的,这也是太极拳虚实功夫的一种训练。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