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师团】学冯老医案,体会应用肾着汤

 流形sbz 2020-10-13

按语:孙健师兄曾长期每周往返千里,跟师侍诊,周五晚上抵京,周六上午跟师抄方,下午乘车返回,求知恒切,令人感佩!师兄来自山东,敏于事而讷于言,在传承班上,老师特赠言“上善若水”,我们也希望孙健师兄与我们众多师兄弟一起在经方学用中也如鱼得水,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本文就出自孙健师兄的心受之笔,特别提到该方治疗咳嗽、胃病等,相信一定会对大家理解和拓展运用肾着汤有大启发:

学冯老医案,体会应用肾着汤

孙 健

翡翠专场高货捡漏,源头直供,便宜到底!
广告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为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学术传人,临证遵循胡老学术思想,临床中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所处亦多为《伤寒》、《金匮》之方。笔者有幸侍诊冯师,发现在临床中,肾着汤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这为学经方者所熟知,但用于咳嗽、胃病知之者甚少,通过对冯老医案的学习、随访,便能很好的理解、应用本方。

例一:张某,男,40岁,2012.11.22首诊。每入冬咳,近早起微咳少量白痰,夜尿多,3一4行,午后头昏,口中和,眠差,四逆。苔白,脉细

处方:干 姜15g 苍 术15g 茯 苓15g 炙甘草6g 清半夏15g 厚 朴10g 苏 子10g 杏 仁10g 七剂。

展开剩余77%

按:夜尿多,午后头晕,口中和,太阴寒湿注于下焦甚明,----肾着汤温化寒湿;每入冬咳,少量白痰,口中和,四逆,苔白,脉细,太阴里饮咳嗽-----半夏厚朴汤,因没有表证去生姜,改苏叶为苏子,更加杏仁降逆止咳,兼以行水。

肾着汤温化寒饮,本治寒湿在下焦的腰冷小便自利者,今治寒湿而起的咳嗽,可见经方的重点在于方证对应,同样是寒湿,就可用温化寒湿的肾着汤,不可只限制在腰冷重上。半夏厚朴汤因没有表证故去生姜,把苏叶改为苏子治疗寒性咳嗽更良,加杏仁既能降逆止咳,又能行水去饮。

结果:2012.11.29患者因事未能复诊,电话回访:自述早起基本不咳,还有痰,夜尿1—2次,别无异常,嘱其继续服用原方七剂以巩固疗效。

例二:宋某,女,23岁 2013.3.16首诊。胃脘凉,食不化,腰怕冷或腰疼,俯卧位轻,站立重,易感冒,易心慌,口中和,纳可,大便或干或粘,饮水则尿,夜尿1次,四逆,苔白,脉细

处方:苍术15g 干姜15g 茯苓15g 炙甘草6g 川附子15g 七剂。

2013.3.21二诊:胃脘凉减,腰冷减,偶有头晕,夜尿1次,口中和,苔白脉细。上方加党参10g. 七剂。

2013.3.28三诊:诸症已,胃脘有时凉,因近天凉膝关节痛,动则汗出,予桂枝加苓术附 七剂。

按:患者胃脘凉,食不化,腰怕冷或腰疼,口中和,辨六经为太阴甚明;因有腰冷疼,俯卧位轻,站位重易心慌,饮水则尿,辨方证为肾着汤;又根据腰冷疼,四逆,加川附子温化寒湿止疼。服用七剂,胃脘凉减,腰冷减,偶有头晕,说明方证对应,药效显著,寒湿仍然存在,上方加党参治在太阴胃气虚,使胃脘凉加速痊愈。三诊,诸症已,胃脘时凉,因本文重在阐述肾着汤之应用,故出现受凉膝关节痛暂且不表。此患者按六经辨证为太阴不难,但辨方证为肾着汤,确要下一番功夫,不去深刻理解肾着汤,往往误入歧途,就会辨为理中汤方证,或者建中汤方证,此患者只三诊胃脘凉疼,腰冷疼基本治愈,说明方证对应,思路明确。

总结:《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肾着汤主要用于太阴虚寒兼有饮之证,临床常见小便急、频、痛等,或者腰部怕冷,胃脘怕冷等症状;大便情况可见先干后溏或者偏溏等。因为太阴虚寒,可以引起排便次数减少或者增多。

冯老时常教导我们“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看病不能受病名的束缚”,肾着汤治在太阴,只要有腰冷重,小便自利,不管是咳嗽、胃疼、便秘、腹泻还是早泄用之多效。

孙 健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目前自己开设山东昌乐孙健中医诊所,

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工作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班二期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