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盘《叶问3》资金链之谜:小米贷、苏宁众筹等8平台入局,缘何未上映已亏损? | 调查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沸沸扬扬的电影《叶问3》虚假票房事件仍在发酵。可以借鉴的是,e租宝倒下之前经历的一幕,此刻正在《叶问3》关联企业身上重演:自媒体报料、关联企业辟谣、传统媒体介入、关联企业删帖……

仿佛在一夜之间,《叶问3》成功盖过票房33亿元的《美人鱼》。而达成这样一个结果的路径并不光彩,由上海快鹿集团在《叶问3》身上自导自演的“金融创新”大戏,似是要走向“坑爹”局面。

“买票房”成为了这场大戏的第一幕剧,但是,快鹿集团并非演技派,它的底裤迅速被扒下。在上周末影片上映不久,媒体就曝出了拙劣演技的内幕。随后,其背后的资本运作在媒体的曝光之下也呼之欲出。

▲快鹿投资董事局主席施建祥。

此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介入调查,据媒体报道,电影局约谈了《叶问3》相关负责人,并对近期电影市场票房波动进行排查,相关票务机构也被要求提供与《叶问3》有关的票务合同以供审查。

由此,迷醉在《叶问3》宣传盛宴的投资者正在逐渐接受一个事实:即将上映的《叶问3》已经提前背负了多重债务。这导致接下来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其一是《叶问3》票房超过当前所负担的债务量;二则是投资者继续支持游戏者“击鼓传花”。

1
“创新”原点:
私募基金

《无冕财经》特约记者梳理发现,《叶问3》的第一笔资金是从私募文化产业基金开始的。早在2014年3月19日上海合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禾影视”)发行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基金,该基金总融资额度为1.5亿元,期限为12个月。基金类型属于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宇鸿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而资金的用途一项则标注为:用于投资拍摄与天马电影出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电影”)一起合作的电影《叶问3》项目。

在风控方面,该基金也作出了如下说明:

首先,有合禾影视参与投拍的 72 集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已拍摄完成进入播放阶段,目前进入电视台接洽购买版权的过程中,后续资金回笼较快且稳定,批量化的资金回笼完全能覆盖本次融资额 1.5 亿元。(附注:《精忠岳飞》电视剧演员阵容强大,由黄晓明,林心如等一线明星参演,电视剧收益有所保障)。


▲由黄晓明出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海报。

其次,合禾影视此次募集资金用于电影《叶问 3》的拍摄制作,拍摄周期为 7~8 个月,加上后期制作及全球院线上映的周期在 1 年内完成,能迅速回笼资金及收益,投资的电影《叶问 3》由香港导演黄百鸣及天马电影全权负责制作和宣传上映。为超越前两部《叶问》的成绩,除沿用了电影《叶问 1》及《叶问 2》原班的演员阵容及制作团队外,此次电影《叶问 3》还融入 IMAX3D 元素,电影票房有一定的保证,电影的收入完全能覆盖本次融资额 1.5 亿元。

最后,该基金的此次融资由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全额现金代偿保证担保。基金到期若出现偿付违约风险,则由东虹桥以现金代偿的方式确保投资款的本息收益(东虹桥落实反担保措施,合禾影视 72 集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的国内版权及海外版权的收益权质押,电影《叶问 3》的收益权质押,合禾影视 100%的股权质押)。


▲上海和合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首页《叶问3》的上映信息。

《无冕财经》特约记者梳理调查了《精忠岳飞》的投资上映情况。根据公开资料,该剧最终上映一共69集,总投入2亿元。版权分别对山东、天津、浙江和安徽四家卫视出售。根据业内人士说法,2013年电视剧行情每集平均售价在30万—35万元,按照最高35万元/集计算,该剧收益在1亿元左右。

而且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该剧当时并未在任何网站的首页做相关宣传预告,而是“悄悄”上映。回归前述第一重担保说法,这部电视剧的收益必须在3.5亿元以上才能保证。也就是说,网络版权收益必须在2.5亿元以上。而去年最火的《琅琊榜》网络版权才售出8000万元。至于第二重保障,显然更是不可能实现。因为原定2015年3月份上映的《叶问3》直到今年3月份才上映,整整延迟一年。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知,《叶问3》项目利用文化产业基金融资的第一笔债务1.5亿元可能并未得到偿付,当然不排除该基金最终由东虹桥全额待偿。不过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东虹桥并未回应此事。

2
离奇融资局:
小米贷等8平台凑齐

在基金到期的同时,《叶问3》也正式开拍,时间已经到2015年3月份。进入开拍阶段的《叶问3》,融资手段变得灵活多样起来。记者粗略梳理发现,当前比较火爆的影视众筹概念、债权转让、收益权转让等融资手段均有采用。

资料显示,2015年10月28日《叶问3》在苏宁众筹平台以众筹形式融资4000余万元,该项目由合禾影视和上海毓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并由易联天下平台归集消费权益。

此外,利人金融、小米贷、玖那里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当天财富等平台均在销售《叶问3》相关融资项目。


▲《叶问3》的“融资游戏”。

金鹿财行执行总裁张伯伟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与《叶问3》发行方合作时,他们就要求所有对外融资行为必须通过易联天下平台,以防止超募和重复募资。按照张伯伟的说法,目前其他平台在售《叶问3》融资产品总额应该等于易联天下《叶问3》发布的融资总额。

那么,到底有哪些平台在利用《叶问3》融资?融资总额又是多少?

易联天下方面对相关媒体作出回应称:《叶问3》项目是2015年7月28日开始在易联天下平台发布的,累计融资总额约为1亿零50万元。与该项目有关的合作平台包含苏宁众筹在内的8家平台。具体分配额度及平台名因与合作方签署过相关保密协议,数据不便透露。

根据记者梳理出的利人金融、小米贷、玖那里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当天财富,加上此前提到的苏宁众筹以及张伯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金鹿财行,8家平台已经凑齐。不过,此外还有一家名为海投汇的平台当时也参与了《叶问3》项目。也就是说,项目平台并非只有易联天下宣称的8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具关于《叶问3》票房异常波动的红头文件。

此外,在融资总额上也与易联天下回应的数额有较大差距。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前述苏宁众筹平台筹得的4000余万元之外,东虹桥金融在线平台还发布了“东影宝-叶问3之咏春宝”和“东影宝-叶问3之万拳宝”共计5000余万元,再加上利人金融发行的100万元债权融资,仅3家平台的融资额度就已经超过易联天下平台提供的1亿零50万元的数据。

关于上述债权转让的总额度,因为无法证实到底有多少家平台,无法详细准确计算。但是,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3月人民网上海频道的一篇报道中提及,《叶问3》总投资额度2亿元。而同样是2015年3月凤凰网的一篇报道中,《叶问3》的总投资额度赫然变成了3亿元。

这个说不清究竟是1亿多还是2亿或者是3亿元的债权转让,显然成为《叶问3》项目的第二笔债务。

3
疯狂收益权背后:
最高近20亿才回本

不过,似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上述围绕《叶问3》拍摄投资债权转让融资之外,一个新的融资形式在《叶问3》还没拍摄结束之前已经面世,那就是《叶问3》电影的收益权融资。

2015年4月,北京忽然出现了一家名为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银幕电影”)。这家公司很快在当天财富平台上发行了一款名为“咏春盈泰”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发行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共分成4000份。产品的类型是《叶问3》电影收益权转让,产品期限为9个月。


▲《叶问》三部曲票房总结。

截至收益权,《叶问3》整部电影的债务资金链条已经可以基本看清:私募基金、债权转让、收益权三部分总融资额度在4.5亿至6.5亿之间。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波动,究其原因是总投资额度模糊不清。

根据电影业界人士计算,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版权收入、海外销售、商务合作、授权及衍生品、政府补贴、行业补贴等多种途径。

但是,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而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一部最终票房 1 亿元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票房收益要在总投资额度的3倍以上才能收回成本。按照之前计算《叶问3》的总融资额度,《叶问3》的票房要在13.5亿元以上甚至是高达19.5亿元,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这或者能成为A股神开股份和港股十方控股疯狂为《叶问3》十亿票房收益权“豪赌”的注解。当然,也不排除前述提到的融资担保公司为《叶问3》项目提供全程全额担保。不过,这样的结局似乎更令人担忧,更何况还有媒体报道出上述所有融资平台与《叶问3》制作方之间千丝万缕的股权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