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充电宝10天5起融资,为何创始人却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 || 追踪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资本加持、竞争者搅局,充电宝“共享”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对于已经盈利的来电科技而言,创始人袁炳松为何说“赚钱很难”?

共享经济虚火不退,这边共享单车激战未果,另一边,资本已悄然围堵共享充电宝。

4月10日,充电宝租赁企业小电科技宣布完成近1亿元Pre-A轮融资,腾讯入场。

此前,来电科技获得由SIG、红点中国等投资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创下迄今为止行业最大一笔融资纪录。

据《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不完全统计,从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天时间里,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完成5起融资,金额近3亿元,吸引20余家投资机构入局。

资本加持、竞争者搅局,充电宝租赁市场争夺战似乎一触即发。尚不为大众熟知的共享充电宝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对用户和商户而言,“共享经济”是充电宝租赁市场的真痛点,还是伪需求?

一台充电宝45天回本

对于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来说,琢磨做充电宝租赁是急中生智的无奈之举。

2013年双11当天,淘宝卖出200万台充电宝,销售额高达190多亿元。但袁炳松为此准备的6万台充电宝却只卖出8000台,京东又退回了2万多台。

一时间,袁炳松手上积压了近8万台充电宝,他急得嘴角起泡。焦头烂额一个多月后,他突然意识到可以出租,“大部分充电宝有1斤重,随身携带是反人性的;而用户对充电的刚需、高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共享充电宝存在较大机会。”

2014年,袁炳松成立来电科技,研发一年后将第一台充电宝租赁设备投入市场,而后在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立地式大机柜铺设,每台机柜可放20-40台充电宝,同时铺设单机可放6-12台充电宝的小场景机柜。

 

来电科技在商场的充电宝租借机。

用户通过扫描机柜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100元押金借用充电宝(若芝麻信用分达600分或以上即可免押金),租借的充电宝第1个小时内免费使用,超时后按1元/小时计算,10元当日封顶。

值得一提的是,来电科技实行充电宝在全国任意网点通借通还,用户成功归还原先支付的100元押金后可在1-5个工作日内提现。

由于大机柜需要线机分离,且充电线的属性决定其无法远程管理,来电科技还提供了数据线售卖服务,定价10元/根,以首单5折的卖点吸引用户。此外,袁炳松还将充电宝以及租赁机柜当做流动媒体,以承接广告的形式获取盈利。其中,广告占总利润的40%左右。

2016年4月,来电科技启动“城市合伙人”方案从深圳走出去,通过与各地具有市场资源的合伙人合作,进行快速拓展。

截至目前,来电科技已入驻80多个城市,铺设了1600多台机器、25000多台共享充电宝,每天租借超过2万次,累计用户突破200万。

据自媒体“小饭桌”报道,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机柜成本、场地费用情况下,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便能回收成本。

而据袁炳松透露,来电科技在去年8月份便已实现盈利,这似乎比为盈利而苦苦挣扎的共享单车们强了不少。

闻风而来的竞争者

进入门槛低、资金压力小,使得这个行业尚未为消费者知悉便已对手林立、硝烟四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这三家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入局。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科技的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

共享充电宝市场上多家公司获得融资。

从使用场景来看,它们也是目前市场上三种不同类别充电宝租赁企业的代表: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以来电科技为代表,主攻大场景;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以街电科技为代表,主攻小场景;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科技,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

街电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主打小场景的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实行与来电科技相同的押金交付与超时收费方式。用户线上下单后,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解锁便可借走充电宝。

3月31日,街电科技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街电科技CTO严景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大规模铺设。据了解,目前街电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10余座城市,铺设充电宝数量10万多台,用户数量已达到100万。

小电科技则主打餐厅、台球室、KTV、亲子中心、地铁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桌面单机,不可移动、机线一体。用户可通过App、微信扫码之后一次付费1元即可充电,无需缴纳押金。据悉,截至今年4月,小电在北京已签约餐厅1000多家。

与此同时,新入局者不断。电小鸟、云冲吧、魔宝电源、Hi电等各式玩家纷纷入场,其中部分项目受到资方青睐,4月5日魔宝电源获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4月10日Hi电亦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上述的各共享充电宝平台皆已分别进驻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主要商场,但从产品来看,场上的竞争者只是在外观、操作细节、具体收费上有所差别,模式可谓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换言之,这些充电宝租赁企业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收入结构单一、壁垒较弱、可替代性强。尽管袁炳松坚持,来电科技有着大场景的先发优势以及32项专利的技术优势。

难以做大的生意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对《新京报》分析道。

在赵豪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成长到近百亿的规模。而从产业规模的角度,按照来电科技的收益逻辑,即每台充电宝每天收益2元计算,北京20万的本地商户(餐饮、休闲娱乐)和公共服务设施(机场、高铁、车站),每个商户放置容量20块充电宝,一年的市场规模就接近30亿元;再算上上海、广州、深圳及其他二、三线城市,充电宝租赁市场规模的确超百亿级。

用户使用小斑充电前,需交纳99元押金,使用价格为1元每小时,每天封顶收费5元。

然而目前来看,这个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风险和压力,疯狂的资本追逐背后隐藏着一池子泡沫。

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IDC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4.7亿部,预计2021年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55亿,人们对充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广阔且快速扩张,但这并不等同于充电宝租赁也是高频和刚需。

充电宝本质是解决17:00以后,离开家和办公室时的移动、应急充电问题。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升级,手机电池电量逐渐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充电问题得以缓解、根除,充电宝租赁市场自然受到影响。而更轻便的充电宝以及充电桩子、无线充电等充电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则蚕食着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

此外,安全问题始终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绕不开的问题。“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是否过关很难把握,一是它自身硬件质量无法保证,二是现在通过数据线窃取手机数据、信息的事太多了。”一名扫描了二维码但最终放弃借走充电宝的用户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

种种情形之下,共享充电宝争议不断。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认为,充电是刚性、高频需求,但共享充电宝是否适合VC投资,能否形成独角兽级别或以上的公司,仍待观察。

松禾资本业务合伙人张海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则表示:“投的意义不大,充电宝租赁技术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是一门生意,但不容易做大。”

对此,袁炳松坦言,共享充电宝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数据线、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还是很难赚钱的,“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呗”。

| 周航乐视 | AC米兰 | 白百合 |

| 辉山乳业 | 阿里文娱 |

| 锤子 | 博士眼镜 | 知乎 |

| 联想移动 | 乐视危机 | 尚品宅配

| 水滴互助中科云网 | 云联惠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