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业务收入大涨近5倍!美团的增长逻辑变了吗? || 深度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在互联网红利消退、业务仍旧亏损的情况下,作为上市公司的美团,到了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时刻。三季度大涨的新业务,会成为美团未来增长的新动力吗?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陈涧,编辑:陈涧,设计:甄开心,编辑助理:苏欣然

11月22日,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营收继续大幅增长97.2%,达到191亿元;调整后的亏损净额为24.6亿元,同比有扩大趋势,但相较上一个季度收窄8.4%。同时,其整体变现率同比增长13.1%。

受净利亏损影响,11月23日,美团股价一度出现大跌,不过瑞银集团发布研报称,部分投资者会因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外卖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暂时处于观望状态,但仍看好美团在外卖行业的前景及盈利能力。

根据财报,美团在餐饮外卖方面的营收大增近一倍,变现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并带动了平台上其他业务的增长。

上月底,美团进行上市后的首次组织架构调整,明确了以“Food + Platform”为核心战略。美团点评CEO王兴认为,三季度业绩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正是得益于这一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的新业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近5倍,占总收入的比例已经接近20%。

在以“吃”为核心构建的超级平台里,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探索从未停止,据36氪报道,按照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的说法,每一年研究一下、考虑要不要尝试一下的新业务,“可能有几十个”。

这些新业务,会成为美团未来增长的新动力吗?

核心业务稳固

对美团这个超级平台来说,“吃”是核心,稳固发展很重要,更何况它还面对饿了么的强势进攻。

根据三季报,美团餐饮外卖实现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84.8%;实现毛利19亿元,增幅达到287.3%。虽然最大的对手饿了么来势汹汹,不过从业绩而言,美团仍牢牢占据优势地位。

美团点评餐饮外卖业务近几个季度收入情况。

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显示,饿了么第三季度的营收约为50.2亿元,但为了抢占用户,饿了么仅在7-9月就投入30亿元用于营销和补贴,这也导致其三季度出现大幅亏损。

但在线外卖市场并未因饿了么的大肆补贴而出现明显变化。

据第三方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在网络外卖领域,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达到60.1%,相当于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市场交易额之和的1.9倍。而在今年一季度的报告中,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还未超过50%。面对饿了么的狙击,美团外卖表现堪称稳定。

在用户量方面,美团也领先于饿了么。三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止的12个月,美团年度活跃用户数达3.82亿,相当于饿了么的228%

仅就今年三季度而言,美团也体现出更强的用户黏性。根据Trustdata数据,第三季度,美团外卖APP日活用户一直稳定在500万之上,而饿了么APP从7月份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目前已降至300万左右。而这仅仅只是美团外卖APP的数据,如果考虑到大众点评、微信钱包入口、微信小程序等众多流量入口,美团外卖的整体活跃用户应该更多。

关于美团与饿了么的竞争,本质上是美团与阿里巴巴的战争,至于两家何时出现终极之战,外界关注颇多。对此,王慧文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我们跟阿里冲突的时间表,根本不是美团决定的,是阿里决定的。阿里买饿了么那一刻,就已经和美团正式冲突了。”

战争已经开始,面对阿里巴巴在外卖领域不计成本的投入,美团似乎更显沉着,王慧文认为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只有一家,“美团可以接受他们的存在”。

事实是,在占据外卖市场六成份额之后,美团已经转向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阶段,在上个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美团新增用户平台,主要由王慧文负责。该平台包含美团平台、点评平台、服务体验平台部等部门,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

 美团点评10月底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而效果已经在显现。三季报显示,美团餐饮外卖毛利1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87.3%,与此同时,毛利率达到16.6%,而去年同期为7.9%。

平台价值显现

随着美团的上市,其构建的超级平台逐渐为外界所理解,而从此次三季报可以看出,这个平台的价值正在显现。

对互联网平台型公司而言,交易量、用户量、商家等都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美团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交易金额(GTV)1457亿元,相较2017年同期的1041亿元,同比增长40%。

此外,即使外界普遍认为线上流量枯竭、用户获取困难,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前十二个月,美团交易用户数仍同比增长了30.3%。同时,美团的活跃商家数已经达到550万,同比增长44.3%。

用户和商户对美团的依赖性仍在持续增强,逐渐成就超级平台的价值。

在围绕“吃”提供更多与用户生活、娱乐相关的服务时,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增强了消费者、商家黏性,形成良性循环。作为美团营收大头的餐饮外卖、到店与酒旅两大业务实现了极好的协同,而这正是超级平台能力的体现。

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到店及酒旅业务实现毛利40亿元,同比增长46.8%。与此同时,这一块的毛利率也达到90.6%,成为美团整体毛利率提升的最大助力。

 美团点评的到店及酒旅业务收入及毛利变化。

酒旅业务正式运营不过三年,已经成为美团的主营业务之一,主要还在于餐饮外卖业务的引流在起作用。根据招股书,美团2017年80%的酒店业务新增用户,均来自外卖及到店餐饮业务。

超级平台带来的低成本流量获取,使得美团的在线酒店预定量在今年二季度超过携程系。今年第三季度,美团酒店间夜量较2017年同期增长34.8%,国内酒店间夜量的每间夜交易金额持续稳健增长。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在谈到酒店业务时,美团点评CFO陈少晖也表示,“我们利用了来自高频餐饮服务的流量,在酒店预订领域进行交叉销售,这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我们将继续这样做。在继续推动高频流量的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提升从高频向低频品类的转化率。”

在最新一次的组织架构调整中,美团也提出将进一步提升超级平台的协同价值和用户体验,建设和提升平台综合能力。

新增长动力何在?

依靠数年的跑马圈地,美团积攒了近4亿C端用户,但在互联网红利消退、业务仍旧亏损的情况下,作为上市公司的美团,到了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时刻。三季报也许给出了部分答案。

在最新的财报中,除了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主营业务外,美团的另外一部分营收主要来自新业务及其他。今年第三季度,美团的新业务及其他收入35亿元,同比实现近5倍增长,达到471.3%。

在美团的新业务中,针对C端的有小象生鲜、闪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不过这些业务大部分处于探索阶段,远未到能提供大规模收入的阶段。而美团对这些业务也基本上抱持王慧文所称的“试一试”态度,即使是投入巨资收购回来的摩拜单车,一直都是保守对待。

因此,美团新业务的增量,其实主要还是来自B端市场。根据财报,美团向B端提供了餐厅管理系统(RMS)、B2B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前者是对包括餐桌管理、菜单管理和库存管理等进行餐厅数字化改造,后者则是对餐饮领域的采购过程进行数字化。

王兴也表示,“过去我们大力投入和发展消费侧的数字化,但商户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美团希望持续通过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实现数字化。”事实上,美团在B端早已发力,希望通过B端来挖掘增量市场的机会。

 美团点评在B端投资了一些公司,图片资料来自B2B圈。

在服务商家方面,美团做出的是一个整体布局,包括针对外卖业务的美团外卖商家版和美团专送,以及针对采购的美团跑腿和快驴进货。

作为餐饮供应链方面的新业务,快驴进货通过聚合商户需求,尽力缩短供应商到餐饮客户的中间链条,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提供持续的改善和效率提升。快驴进货发展迅猛,美团此前预计其10月份交易额将突破4亿元。

陈少晖也曾透露,餐饮供应链解决方案已经吸引超过45万年活跃商户,餐饮管理系统则服务了超过42万的年活跃商户,“这些数字还有增长空间,这也是我们向新业务的投资所在。”

美团的增长逻辑没有问题,只是需要市场给予更多的时间。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