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阿里“抛弃”,等待易果生鲜的是什么? || 深度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6年前,在巨头阿里的保驾护航下,易果生鲜开挂般屡上新台阶,但也因此放弃自营的电商业务,埋下致命隐患,“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胡慧茵,编辑:程昱,设计:甄开心,实习生:何慕丹

成立14年,“中国首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甚少会如此坐立难安。

7月5日,有消息传出,易果生鲜下属企业安鲜达发布风险提示函称,与菜鸟和天猫共建的生鲜冷链业务合作已终止。

对此,易果生鲜方面回应称,函件内容并非安鲜达官方公示,“终止合作”等信息不准确,目前该公司与菜鸟、天猫仍在多项业务上合作,未来也将继续合作。目前,安鲜达官网仍保留有“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全国性冷链物流专网”的介绍。

难以否认的是,“独角戏”背后,阿里的态度早已由热转冷。

起初为杀入生鲜电商,阿里用资本为易果砌起抵御同行的壁垒,自建盒马后,形势大反转——易果手中的天猫超市独家运营权“被迫”交给盒马,无奈退居二线。而在盒马凶猛攻势下,面对建设平台的高成本“漩涡”,易果几无招架之力。

借助资本得以站上高台,资本退潮苦果开始显现,易果的命运,似乎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紧系阿里

2005年,电商概念尚未普及时,上海生鲜市场已出现第一家名为“易果生鲜”的生鲜电商。

甫开始,易果只有单一的水果品类,但由于没有竞争者,一路算是坦途。靠着一单又一单的好口碑,三年之间,易果的市场渐渐大了起来。

再加上在一个项目实现了财务自由,易果生鲜创始人金光磊在易果的布局上越发大胆,决定迈开步子,走向北京市场。

易果生鲜创始人金光磊。

这一次的尝试,不仅让金光磊摸索出生鲜在不同区域中的特性,更有了下一步改进的想法,“生鲜的痛点不是买某一类东西的痛点,而是要平衡整个家庭膳食结构”。

2009年,易果再一次大胆扩充品类,从单一的水果增加到包含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烘焙等生鲜全品类。此后的两三年里,漂亮的数据给了易果团队极大的信心。

但同时新的生鲜平台涌入,原本只有易果一家独大的生鲜赛道变得拥挤不已。

“2012到2013年,团队明显看到生鲜消费的势头有点起来了。我们判断,如果再埋头做下去,只会是个小而美的生意,需要通过外部的资本来扩大规模。” 尽管尽收先发者红利,金光磊渴望着借资本之力更攀新高峰。

恰巧资本雄厚的阿里正在寻找生鲜电商领域的理想标的。“阿里把中国所有做生鲜的企业全部翻了个遍,最后大家走到了一起。”金光磊自信,易果拥有的优势值得阿里一掷千金。

二者一拍即合——阿里不仅主导了易果2013年的A轮融资,还在2014年、2016年领投了B、C两轮融资。

阿里带来的远不止真金白银。公开资料显示,B轮融资之后,易果得到了天猫超市生鲜的独家运营权,年订单量的增长因此高达400%。

易果生鲜融资概况。

简而言之,与阿里紧密“捆绑”后,易果一边把融资来的钱“烧”在自建物流,一边动用生鲜冷链在前端运营天猫超市。当同行们还在做“一颗橙子一只虾”的生意,易果已在阿里的扶持下率先搭建起自己的冷链供应平台。

据易果方面透露,单是物流配套的IT系统就投入了上亿元,而这也成为其闯荡市场的护城河。2015年,易果一手培育起的生鲜冷链——安鲜达业务,正式独立为易果集团的物流公司。

三轮融资之后,易果正式由传统的B2C电商转向有供应链、冷链物流和生鲜大数据能力的综合平台。

更让内部士气激昂的是,易果转型后的“首战”,就赢得了苏宁的青睐,成为后者生鲜品牌“苏鲜生”和社区“苏宁小店”的供应商。

“我们更像一个生鲜领域的阿里,如果说有潜在的友商,应该是京东。”彼时的金光磊坚信,易果会一直受到阿里的眷顾。

落入资本“圈套”

“没错,我们易果就是阿里系。”2016年,借助阿里的三次融资,易果不断站上新台阶。金光磊始料未及的是,心中的“铁杆联盟”,会在短短几年间变得摇摇欲坠。

2018年12月,阿里宣布,将天猫超市生鲜运营权转交给盒马。这就意味着,易果不能再接触C端,只能在B端为阿里提供供应链、冷链物流方面的支持。

要知道,在易果“退居二线”之前,来自阿里的订单占据了易果集团收入的50%,其中也就包括份额巨大的天猫超市。这对易果而言无疑是沉重的一击。

此前在高投入建冷链仓时,金光磊曾算过一笔账:“在花钱时需要考虑相互匹配效能,在数字相互的调配过程中,你的投入和产出要匹配到一个收益最佳点,这个点最好不要动。”

算盘打得很精,事实却是一直沉浸在阿里甜蜜“诱饵”中,没想过会被“断流”,更没给自己留下退路。

在接触阿里之前,易果也有自己的生鲜平台,但由于一心要转型生鲜行业“军火商”,再加之担心自身生鲜平台会与天猫生鲜的运营产生冲突,思量再三最终放弃了这块业务。

另一方面,易果也把安鲜达的冷链配送开放给第三方,缓解自建物流带来的成本负担,但至今,能“圈”住的供应链上的伙伴也只有阿里和苏宁。

而在自建冷链物流“深不见底”的投入面前,易果颇是力不从心。“我们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2016年,吞下几轮融资、意气风发的易果信心十足。3年过后,易果却仍未宣布盈利,更少有披露相关的增长数据。

“现在肯定是不盈利的,但是作为一家商业企业盈利是必须的,只是什么时间、效率、方式、规模来实现盈利的问题。”退一步来说,易果或愿意以亏损为代价,筑起冷链物流的防护墙。

不过在盒马接手天猫超市运营权时,就有业内人士发表评论称,“易果用了13年构建的生鲜供应链,水平远不如盒马仅用3年所构建的供应链。”

对此,新零售战略实施专家云阳子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说明了易果与盒马在供应链配送上存在的差异,“安鲜达一直以来是用‘冷链宅配’长半径的运输,一单履约成本大约是30元;而盒马是采用前置仓短半径运输,履约成本可以做到15元以下。相比之下,盒马的履约成本可以节省一倍多。”他表示,由于易果的冷链成本高企,因此需求量并不算大。

安鲜达生鲜仓配流程。

依附资本,易果如芒在背。云阳子认为,盒马成立了事业群之后,负责的范畴比以前更广,未来盒马可能会把易果并入事业群,实现一体化。

或许,易果旗下安鲜达被边缘化的这个结局并不意外。无论是飞牛网还是莆田网,在阿里融资后的强势改造,都导致这些电商平台最终沦为“弃子”。

9年前,金光磊刚完成了易果生鲜从水果到全品类电商的跨越,侯毅刚加入京东负责物流,准备大展拳脚;3年前,易果完成了阿里投来的三轮融资正值高光,侯毅主帅的盒马还是初生牛犊;转眼间,曾经的“全国第一家生鲜”已然掉队。

“易果的结局,或许就看阿里对它的爱怜还剩多少了。”有观点如此说道。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张一鸣讲新故事:最大对手并非腾讯? |

小红书,等钱来 |

娃哈哈交班之困 泼向李彦宏的冷水 |

滴滴找“车” 董明珠强撑 |

多方“剿杀”,腾讯游戏迷途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