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真赶路的人,值得被祝福 || 无冕5周年庆

 昵称71785450 2020-10-13


王妈妈“徒子徒孙”遍地,朋友也不少,无冕财经五周年,他们都发来了贺信,除了祝福,还爆了些料。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编辑:陈涧

设计:布冬

编辑助理:朱智琪

老王依旧像个孩子一样热爱新闻

无冕财经,是广州的第一家财经新媒体公司。

2016年初,我当时一边在广东电视台打酱油,一边在琢磨着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正好在前东家的编辑间里审片时,看见一个记者采访了王玉德的视频,那是我第一次见老王,虽然是在电视上,但还是被老王激情澎湃的发言打动:“我大学读书时,就很向往南方报业,我当年自己做《南周周末》的剪报评论,一天能写一万字。”

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前东家搞电视新闻,每天写500个字都头痛,听说大神每天能写10000字很是膜拜,我于是问记者要来电话,约好了去拜见老王。

当时的无冕财经,在海珠区的一栋小楼里,我一进老王办公室,就闻见一屋子浓浓的烟味,老王热情的派了中华给我抽,然后给我沏茶喝。

然后老王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他的职业生涯。老王当年在人大新闻系读书,被人大新闻系传统影响,认为做调查和监督是新闻的天职,于是1998年毕业直奔南方报业,一路在《21世纪经济报道》做到列席编委,后来从21去了南方都市报。

在南方报业的那些年,他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带领团队干过一系列大新闻,比如杨斌案、健力宝案,达能娃哈哈事件以及黄光裕事件等。他还干过首席研究员,干过策划、招商,也搞过创业项目,投资过餐厅,做过股东……

在传统媒体摸爬滚打10多年后,2015年初,老王决定下海创业。转型不转行,很多传统媒体人都转行做了其他,但老王仍怀着做财经领域“无冕之王”的职业理想,坚持做着新闻,于是无冕财经诞生了。

经过1年多的创业发展,无冕财经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有10多万粉丝,20多位全职员工,还有40多位特约作者,而且拿到了一轮天使轮,估值6000万元。

当时老王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做新媒体,是为了延续从事媒体的生命,不然我就去当PR了,PR钱多。”

其实我接触新媒体更早,2013年,《每日经济新闻》的涂劲军拉着李德林、黄利明和我,我们4个一起整了个新媒体平台,叫“深蓝财经”。我们4个凑了一笔小钱,把深蓝财经做成了一个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但遭遇瓶颈是,因为我们4个人都是兼职,股权分配还很平均,导致深蓝的融资和商业化一直没有进展。

于是,李德林和黄利明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新媒体的风口,2015年,他俩一起离职,在北京搞了个德林社,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

当时摆在我前面的无非两条路,一条就是为深蓝找来一笔像样的融资,一条就是自己单干。

我向老王请教深蓝财经的事,老王给我说:“深蓝财经一直做得不错,我很能理解你们的情况,但是问题在于股权分散,你的股权不多,就算有融资,你也很难协调各方,所以你应该单干,现在广州只有我们一家,我相信未来广州新媒体不止我们一家。”

我跟老王聊完,感觉未来豁然开朗,对新媒体创业整个赛道更有了信心。

2个月之后,我打了辞职报告,离开了前东家,投身财经新媒体创业,于是广州又多了一家叫“易简财经”的新媒体。当时我虽然对前路毫无把握,充满恍惚,但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感觉身上的枷锁都卸掉了,视野拓宽了一大圈。

在辞职创业的事情上,老王给了我不小的鼓励,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创业是一种极低概率的事件,在12年的财经记者生涯里,我在珠三角地区采访过上百个互联网创业者,但能够在商业上实现正循坏的项目一共只有2-3个。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如今4年过去了,铁甲依旧在,老王和无冕财经依旧活跃在华南财经圈里,老王说自己只是个新闻的手艺人,一直信奉新闻的专业主义。老王依旧像个小孩一样热爱新闻,他经常提到一个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提到的词:新闻理想

连清川曾说过:“在中国做新闻,最好的种子不是别的,而是耐心和理想。在这样一个挫败的岁月里,我们可以埋怨、可以痛恨、可以哭泣、可以诅咒、可以消沉、可以买醉、可以游移、可以沦落。可是,惟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埋葬,理想是不死的。”

坚守本业,王妈妈“徒子徒孙”遍地

一眨眼的功夫,无冕财经已经走过五个年头。

得知这一信息的时候,我身在北京,与一位前企业高层和数位同行、老友聚餐。聚餐的由头是欢迎这位“老板”回归媒体总编辑岗位。那晚,在洒水车横行的北京街头,我们抽烟,高举高打地谈论了一些媒体行业的近况,话题涉及我们共同的朋友“王妈妈”,还有他的无冕财经。

在我与之相识的12年时间里,王妈妈从未离开过媒体行业。就像那位刚刚回归媒体行业的朋友,我认为王妈妈是天生的新闻人。除了创办无冕财经的五年,他主要的职业生涯都在南方报业度过。对于新闻行业,他有着天然的嗅觉和不凡的手艺,因此,“徒子徒孙”遍地的他,才得王妈妈之名

无冕财经的五年时光,与媒体行业的某些发展轨迹暗合。优质媒体老师们的流失与内容创作的去大机构化,是行业变迁的注脚。媒体内的大牛们并不缺少企业伸出的橄榄枝,诸多从业者“下海”腾讯、阿里们的“公关营地”,而王妈妈始终坚守本业,这一点对我影响颇大。

站在无冕财经五周年的时点,我看到王妈妈曾经许下的“做华南第一的泛财经自媒体”的愿景,已然实现。诚如前述几位老友托付代言,“无冕财经办得好”

至于未来,我想说,“优质内容永远存在价值,它的创造过程永远闪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希望无冕财经活得越来越自在

2020是个十分不易的年份,不少在公司任职以及创业的朋友,都在聊天的时候互诉各种不易和坏消息,这个时候老王给我发来了“无冕财经”五周年的庆典邀请。嗯,挺好的,起码说明他和他的团队至少还是比较安逸的。

和王老师(还是以在报社工作时候的称呼吧,显得比较亲切,我特别不习惯用他的对外人设“王妈妈”来称呼他)认识十多年了,从我才工作进入报社就知道他这号人物——刚正、毒舌,有才气。主要是他书法不错,还赠过我一幅字和印章,必须毫不吝啬地赞扬他的才华。

除了和王老师在报社共事多年,我还曾兼任无冕财经总经理两年,和他一起筹办了连续两年的生活创新峰会。那会儿的新媒体大多都坑哧吭哧埋头码字赚大钱小钱,无冕财经却牵头做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大型项目论坛,可见王老师是个有情怀和使命感的新媒体人

自媒体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不少财经号都是以广告和软文变现,在我个人的感觉上,无冕财经还比较希望能从培养财经公关人才和企业公关意识的角度去做市场经营,这条路其实在浮躁的市场上并不好做。我还记得在P2P特别火的那几年,反而无冕财经极少有和这类的金融机构有深度合作,其实也离不开王老师本身关于对金融行业和财经领域的深度考虑 。

无冕财经创立已经五年了,老王有句在朋友间调侃的话非常有意思,“凡是我看不上的或者没在“无冕”达成传播共识的公司,最后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你别说,还真是都被老王都说中了。我觉得他能有这个自信来调侃,也是基于在财经新闻领域本身的积累和坚持。

过多的华丽论调我就不说了,衷心祝福老王和他的无冕财经能坚持新闻原则,活得越来越自在。至少每年的周年庆上,老友们可以借贵宝地好好地喝上一杯!

“无冕”还是那个无冕

无冕财经5周年,我在这里度过了实习生的1年、毕业后的3年。从懵懂的象牙塔之子,到初尝百般滋味的社会人,无冕给予了我无限的熟悉感。

2016年10月,到无冕面试实习生一岗,聊完了回学校朋友问什么感受,我说“小”。当时无冕真是各方面的小啊,老板亲自面试,办公室就坐着5个人吧,编辑还是兼职的;办公的地方也小,不记得有没有挂公司牌匾了,乍一看就很像藏着写字楼里的皮包公司……

聊完之后,我心里念叨了好一阵子:明年就毕业了,正是刷简历的关键时刻,就去这么个小公司吗?最后,我还是被王老师说服了,决定尝试下。虽然对新闻不感冒,以前也没做过,或许发现心动点也说不定,况且越年轻犯错的成本越低。

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待便是4年。

无冕招了新的记者、编辑、商务运营、财务,从1608搬到了对面的1610,设计了新的公司UI形象,拍了公司团队写真,举办三届线下创业峰会,从万达KTV到从化温泉团建了两次,期间夹杂海底捞、椰子鸡、寿司船等聚餐。

从实习生到正式员工,规模大了,运作成熟了,不过无冕还是那个无冕。

找选题,找角度,搭框架,纠字句;浏览新闻,追踪热点,4年里,无冕教我如何透过繁杂信息挖掘背后的故事、真相。更重要的是,这种习惯,使我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免于固步自封;使我眼界开阔,不拘泥于一个角度、逻辑思考问题,毕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在无冕,我还对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逐渐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以往我很是推崇爱一行干一行,认为只有热爱才能抵抗岁月漫长。后来逐渐理解了,入了行之后,只有真正投入并想在其中获得点什么,持续钻研才能收获更多的热爱,最终抵达终点。

当然啦,在无冕的这4年,也是走了许多弯路,至今还在绕啊绕,多来自老板、同事的善意,来自采访对象、读者的善意,生活依旧有些乐趣

今天,无冕财经5岁啦!生日快乐!汝之所向,吾之所往,汝之所往,吾亦趋之,加油!

坦率、自信又自洽,这就是王老师

无冕财经五周年啦,首先要祝贺王老师和无冕财经团队,从2015年初创时的5、6个人,一路走来并不断发展和壮大。其中的艰辛和快乐,创始人王老师才最有发言权,这些故事就留给他自己来讲吧。这篇小文,就讲讲我眼中的王老师的那点事,看看其人如何,并尝试去探寻一下他想打造的无冕财经。

我是最初那一批队员之一,2015年年初,经由别人的引荐,我一天晚上下班后去见他,他很客气用茶接待了我,还介绍我认识了他的合伙人,青山老农的李总。我当时有点紧张,握手的时候,还不小心把茶杯扫进了垃圾篓。毕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21报系的资深媒体人,又涉及到一份工作。直到我离职,他其实连简历都没要过,我到最后也不知道他对我印象如何,只大概记得他要我一个礼拜内回复,急迫开工,可见其是个痛快人。

他这种痛快不纠结的性格,在工作里中经常体现,但我也是近两年才参透其中的道理。比如不要想太多,做了再说;有些事情可以在混乱中找秩序。当时对于我这种完美主义者来说,真是难透了,我没想清楚的事情,实在很难变成行动。可是创业公司,等想清楚不就晚了么,做了再说呗。所以有时候都得作为老板的王老师在后面推着我,现在想想实在有点惭愧。

都说创业维艰,尤其对于一个曾经体制内的媒体人而言,这种转型要经历怎样的阵痛,我从没问过他,他好像也没说过。员工最不济就是离场,但是一旦创业,创始人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大到公司定位、资金流、盈利模式、员工管理、激励制度,小到每日的选题编辑、运营推广、文章排版等,在人手少的情况下,王老师都要全面思考和审核。

按理说,作为创业团队,我们都应该很焦虑才对,但他又是承担绝大部分压力的那个人,传导至我们的问题,其实在他那儿已经基本上有了解决方案。从焦虑化解,到工资、奖金、机会还有福利,王老师一直提供他能给到的最大程度。当时我是做运营工作的,但是商务、采写只要愿意,这些他也会提供我机会和空间,并给予鼓励和激励。后来我要出国,他也是一直让我干到出国前一个月。王老师就是如此慷慨。

但有时候他把我们保护得太好,其实已经不是老板的作为,更像是师友。我们平时跟他说话,也没有太多忌讳和隐藏,他跟我们也少有严肃的时候。他可以骄傲又炫耀似的诉说自己90年代人大新闻系学历,也会坦诚地表示同学或同事业务能力多么的强,以及后期纸媒在互联网环境下所遇到的窘迫。坦率、自信又自洽,这就是王老师。

王老师是抱着新闻理想主义开始的,我在职期间,处理过几次负面稿件被当事公司投诉,王老师从没在怕的。他知道稿子经得起事实推敲,事实也证明如此,我们提交的反诉申请都得以通过。但是创业毕竟要考虑商业盈利,一边是自己的信仰,一边是肩上的责任,这些年王老师和无冕财经也一直在探索中寻求平衡。

就这样在平衡中,无冕财经迎来了五周岁的生日。而我作为曾经的参与者,感谢王老师曾经给予我的这份机会,同时更要衷心向王老师和无冕财经团队表达祝贺,并祝王老师和无冕越来越好,一个社会永远需要专业公正的报道。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在无冕财经的实习经历对我意义重大。

在无冕,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财经新闻的入门知识、采写技巧等,还有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如何提前做好准备,步入社会。

我很感激王老师在2018年给了我一个实习的机会,从选题、写作上给予专业且耐心的指导。在我站在毕业的路口,思考未来发展的时候,是他帮我解惑释疑,让我在大学毕业前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成为一个财经记者

实习期间,我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跨专业读商科,正是在无冕的10个月,更加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想法。无冕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实习单位,它是我梦起的地方,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只想心无旁骛地在这个行业浸淫几年,看自己能做到怎样。很庆幸,结束实习后至今,我初心未变。

回想起在无冕实习的日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周一的报题会,每次都能受益匪浅。一般来讲,王老师和编辑会让记者和实习生轮流报题,报完题会给出相应的意见,比如写作角度是否需要调整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这句话来形容无冕的编辑、记者最恰当不过。

我仍然会记得自己第一次采访时的紧张,会记得第一次报题的忐忑,会记得王老师第一次带我去活动说要多认识人的谆谆教诲;也会记得无冕的第一次年会,第二届但我却是第一次参与的峰会……

如今,无冕财经5岁了,希望借此机会祝愿无冕财经越办越好,越办越大,推送阅读量节节攀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