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岁以内的孩子,补什么最重要?医生提醒:缺了这个后果最严重

 昵称GlkcOO5L 2020-10-13

俗话说养儿百岁忧,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要操碎了心,生怕哪里没关注到。尤其是在宝宝的营养方面,很多妈妈都会注意给孩子补钙,却常常会忽视了补铁。其实尤其是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最缺乏的营养素并不是钙和锌,而是铁!如果宝妈们不熟悉铁,那应该不陌生贫血吧,铁元素就是和血液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不仅会影响人体的造血功能,还会细胞色素、血蛋白、各种酶的合成,并且还是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因素。而如果宝宝缺铁,就会导致血红蛋白不能输送足够的氧气到身体的各处肌肉和器官。宝宝缺铁,不仅会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还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宝宝大脑发育,对孩子的认知发育造成损伤,所以给宝宝补充铁元素是很多有必要的!

孩子两岁内为什么最容易有缺铁性贫血?

由于很多宝宝出生时自身储备的铁元素只能维持4~6个月,随着宝宝的成长和发育,对铁元素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如果宝宝6个月后添加辅食,却没有及时补充铁元素,或者没有吃含铁的辅食,就会导致宝宝缺乏铁元素不能正常发育,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所以这也是很多家长会奇怪的,为什么宝宝吃饭挺好的,还会贫血呢?其实宝宝吃得好,并不能只看食物量是否达标,还要看食物的种类是否丰富、均衡。如果是平常吃饭就会偏食的宝宝,妈妈们就更要注意贫血问题哦!

宝宝缺铁一般会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铁减少期,一般只是血清铁蛋白降低,不会有明显的生理后果;

第二个阶段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孩子会表现为食欲低下、烦躁、对事物不感兴趣的情况,两岁以下的宝宝可能会因为铁缺损认知能力,即使后期补充够了铁,也会难以恢复。孩童期缺铁的可怕就在于,对于神经发育损伤是不可逆的,并且会一直影响到成年;

第三个阶段是缺铁性贫血,会有身体发育受阻、体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等表现。

其实宝宝的缺铁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一般看不出来,等看出来了,就代表情况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平时做好预防宝宝缺铁的工作。

如何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

预防孩子贫血,家长可以从食物下手,选用含血红素铁丰富的高铁辅食,比如铁强化米粉、肉类、血类、肝类等食物对宝宝进行食补。还有一些含铁丰富的植物也可以,比如紫菜、黑木耳、黑芝麻等。但植物性食物含有的非血红素铁不易于人体吸收,所以在吃的时候可以辅助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鲜枣、猕猴桃、橙子、绿叶蔬菜等。红肉的铁吸收率有30%,肝类有35%,但是每天要少量或一周吃一次是最好的。很多家长会觉得宝宝小,吃肉会不消化,但是如果不给宝宝吃还肉,就会很容易使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其实只要注意烹饪方式,或者做成肉泥,是完全没问题的。

孩子贫血如何治疗?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缺铁,就要去正规医院进行血常规筛查,看是否贫血。如果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医生就会指导口服铁剂治疗。有的家长会认为食补更好,但是食补会比较慢,如果缺铁严重,就会导致宝宝神经损伤。药补见效快,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缺铁导致的神经损害!但铁剂真的很难吃,所以对于宝宝缺铁的问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另外宝宝吃补铁食物或补剂的时候,要和补钙食物错开时间,同时服用会影响双方的吸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