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生活(散文)

 新用户7019teQl 2020-10-13

        我的家离县城有7公里,以前属于农村,现在成为开发区。

        农村到处可见肥沃的土地,可见葱绿的庄稼,可见牲畜家禽。种田为生的年代,卫生条件差,家家靠一口茅厕积累家园肥,种蔬菜。男人上茅厕一律在外面,女人大小便一律在家里。每个家里有女人专用的木制桶子。

        土屋改为楼房以后,家里可以修厕所,房子外面有一个化粪池。饮用水由自挑河水、池塘水改为了自来水。居住条件与城里人差不了多少,反而面积宽敞,空气新鲜。

         不种田的岁月,每家每户还是喜爱种点蔬菜的,因自己种菜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味道鲜美,还能节省一笔开支。

          湾子前面是湿地公园。公园里有假山、花树、亭子、运动场、人造湖。这是我悠闲散步的好地方。在公园看日出,看云彩,看晚霞。公园有竹林,鸟儿的叫声真美!它们就像孩子们唱歌,甜透了我的心扉。

         开发区境内有两条自东到西的大道。一是孝汉大道,二是复兴大道。路面有30米,6车道,两旁有绿化带和行人道。从南到北每隔1公里远有一条10米宽的车行公路。两条大道附近是电子工厂,有国营企业,有外资企业,有民营企业,青年人、中年人去工厂上班非常方便。老年人去公路上干绿化、当清洁工。已经拆迁的农户住进了社区,里面有各种服务门店,有幼儿园,有娱乐场所。

        新农村的面貌展现的眼前。骑自行车的是读书的孩子,开小车的是青年人,坐公交车的是中、老年人。交通便捷,出行方便。下雨不用穿雨鞋,出门不担心沾泥巴,晚上路边有路灯,生活垃圾有专人运送。办事处的巡逻车经常巡逻。老百姓只愁不患疾病,健康长寿。

        论收入,有当老板的农民,年收入百万元;有做手艺的农民工,年收入6万元左右;有经商的农民,年收入10万元左右;还有专做早点的个体户,人均年收入也有5万元左右;有在工厂打工的职工,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田人的收入。

        开发区的姑娘们不愿意远嫁外地,外地的姑娘乐意嫁到我们这里。可见,我的家乡成了香饽饽。

         离城市很近,需要购物或游玩,花2元钱就可以进城,坐车不要半小时。满了65岁的老人坐车不花钱,他们有“老年证”。

         想起20年前的乡亲们头朝黄土背朝天,流血流汗为多打粮食忘我劳动的情景,看看眼下打工挣钱过日子的喜悦场面,农民真的翻身了,解放了,幸福了。

         住在农村,心里向往城里人生活。现在美梦成真,再不稀罕城里人的生活环境了。只要自己收入上来了,住在乡下比城里人开心得多。

        城市房子多,人口多,噪音大,消费高,空气质量差,哪有我们乡下好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