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作:沈周《落花诗意图》高清欣赏

 露珠儿o4ywwrqy 2020-10-14

                                                                                                                       


该图描绘了老者一身影孑然独立于自然中的情景。画幅右半部为全幅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实景部分。该处主要部位作树五株,分为两组,以胡椒点笔法点出树叶,疏密聚散,然后以花青、赭石笼染数遍。右边下部则以平台和山坡为主,先勾出大体轮廓,然后在坡石的结合处以披麻皴皴出层次,稍作渲染,再以花青、赭石笼染。两平台分开,同时在两平台间作一小桥与平坡相连,平台上散落的一簇簇粉红的落花。靠近左面的平台上有一老人扶杖远望。左边下半部则作碎石三四块,对坡岸微作交代,且是左半部平台、坡石的过渡、延伸。远处的山色以花青稍作渲染,染出峦头即止,隐约之间,已经将晚春的空气烘染出来。整个画面只有近景和远景部分,中间部分简略处理,一片虚空,而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扶杖老人为主的近景上来。

画家自题:“山空无人,水流花谢”,署款“沈周”。自书落花诗篇序云“弘治乙丑春,一病弥月,迨起则林花弥尽,红白满地,不见其开而见其落,不能无怅然”。引首有王鏊“绿阴红雨”题记,拖尾有张寰录唐寅诗,铃有“虚斋墨缘”收藏印、“启南“朱文方印。

沈周的山水画,有“细沈”“粗沈”两种风格。早年的画,风格细腻,称“细沈”,后期的一些作品, 构图简练,用笔粗疏,称“粗沈”,《卧游图》《西溪图》等都是这类作品,《落花诗意图》也属“粗沈”一类。《落花诗意图》为沈周八十一岁时所作,从画家落花诗前言所知,这是画家大病后见落花有感的作品。春夏之交,画家一病弥月,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病愈后,见落花未尽、初夏已到,睹景观物,情思无限,因而作画赋诗。这时画家已经处于八十余岁的高龄,自己的生命亦如落花一样即将谢落,大病之余,自然见落花而伤情,引起了创作的冲动,借助落花形象,流露自己的内在心迹,从而成为这一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加之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可谓因心造境、因境演法的作品,为作者高年病愈后的造心追境之作。

构图

该图为典型的一角式、半边式小景构图,是南宋马远、夏圭、刘松年绘画风格的综合。当然也与浙派的某些用笔、用墨和构图有相通之处。注重渲染以及水墨的苍劲追求和有意识地省略中间景物层次等,便与浙派的绘画风貌十分相近。

笔墨

该图树叶的画法,先用湿墨点染,后用花青烘染。而浅坡皴法则用笔硬挺,笔、力紧实,线条洗练,树身的双勾线也坚硬爽朗,同老人衣纹线一道构成了画面的骨力,这样就与树叶的清润、近水的空蒙、远山的秀逸形成明显的对比。苍中带秀、粗中挟细,雅淡中蕴含骨力,营造出了既显苍老雄健又凝重清旷旷的绘画意境,已经包含有浙派画家和宋元人不具有的新的绘画因素,这是沈周在前人基础上的创造。沈周的粗笔运用,也遥接张僧繇疏笔画的观念。

沈周的此诗此画,历代都被传唱,甚是有名。在建国初期进行文物征集工作的时候,本来上海博物馆是想把《落花诗意图》收入馆中,甚至都已经上了名录。与此同时,北京也想要,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点名说非要这幅作品不可。但在那个复杂年代中,几经周折,这幅作品最终花落南京博物院。

=====即是布施 | 分享传递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