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让下属“吵”起来,好处多多!别想歪了!

 谋略那些事 2020-11-20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17卷 汉纪九

汉武帝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

【原文】

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不根持论,好诙谐,上以俳优畜之,虽数赏赐,终不任以事也。朔亦观上颜色,时时直谏,有所补益。

【译文】

武帝从刚即位开始,就在招徕选拔博学有才智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天下士人很多人向朝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自我标榜和自我推荐的人数以千计,武帝从中选拔杰出的人才给以宠信重用。庄助第一个被提拔,以后又招致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人终军等,都成了武帝的左右亲信,武帝经常命令他们与朝廷大臣辩论,中朝官与外朝官用义理文辞相互驳难,外朝大臣多次被驳得无法对答。但是,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幸;东方朔、枚皋的论点没有根据,喜欢幽默嘲讽,武帝仅把他们视做演戏的艺人收养,虽然经常赏赐财物,终究不把国事朝政委托他们处理。东方朔同样对武帝察颜观色,经常利用时机直言进谏,对朝政发挥了一定补益作用。

【译文】

汉武帝16岁继位,小年轻一个,看着满朝的老臣,压不住是肯定的,更何况上面还有窦太后、王太后。

这个时候汉武帝想施展拳脚,难度不小。

所以,想要办事,就要有自己人,从朝堂之外提拔就是首选。

一来施恩,二来提拔上来的人必然会紧密团结在汉武帝周围。

挑选了谁、怎么挑选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汉武帝挑选出这些人之后如何用他们的,这才是很关键。

而上面这一段材料,最为关键的,就这句:每令与大臣辨论。

让这些汉武帝选出来的人和朝堂中的大臣们围绕某件事辩论。

看起来好像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年轻汉武帝来说,却有这么几个好处!

1.避其锋芒

权力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

上去的人无一不是在与别人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

能够进入朝堂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些人有见识、有经历、有经验、有手腕、有心计。

汉武帝才16岁,尚未成型,和这些人精比差的多了。

为什么古代王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越到后期越被容易大臣牵着鼻子转。

因为帝位继承靠着血统,缺少相关专业训练,而那些大臣都是实战搏杀出来的人精,皇帝哪干的过?

回到正题。

要是就某个事情,汉武帝直接自己上阵和大臣们说,搞不好三言两语就怼回去,这很丢人。

因此,汉武帝让他提拔的人上,让他们和大臣们打擂台。

自己不用亲自出马,不管输赢,自己都能够站在裁判的位置来定夺权衡。

2.试人识才

汉武帝提拔的这些人到底是有真才实学,还是虚有其表,不知道。

朝堂中的这些大臣,能力如何、才品如何,也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紧,真金不怕火炼,试一试就知道了。

后进者与大臣当场辩论,谁能说倒谁,一目了然。

但是,通过这个看人,却不是简简单单的只看谁能说倒谁,这里面的道道太多了!

其一,谁能说倒谁自然是看出谁更有道理、更能说,是才的体现。

其二,对持有异见者,采用何种态度,兼并包容,还是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是看德。

其三,被说倒之后,反应如何,是死不承认?虚心改正?是看智。

而这个试探,是双向的,不但在看汉武帝的提拔的这些人,更是看朝堂中的那些大臣。

3.弥补见识

之前提到,现在

的汉武帝和朝堂中的人精相比有诸多不足。

见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想要弥补这个,有两种办法。

其一,自己亲自去经历。

其二,多接触高手,采用他人之智来弥补自己见识的不足。

汉武帝用了第二办法,这些后进者就算是汉武帝的智囊,但是汉武帝又把这个办法给升级了。

通过后进者与大臣的辩论、各抒己见,汉武帝能够听到各种角度的看法。

要知道,我们看待某件事物,必然存在偏见,因为我们只能从自己能想到的角度去看,却忽略了其实还存在很多我们自己不知道的角度。

而看待事物角度越多、越全面,则事物本身在我们思维中的解构还原越充分,所做的决策也越合适。

你如果听到别人说的东西,你认可不了,没关系,这很正常,很有可能是别人看问题的角度与你不同而已。

对方说什么是否有道理,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看问题的角度绝对值得你去思考!

汉武帝就是通过这个办法来学习,迅速弥补自己见识上的不足,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搞权术、权谋的基础

4.试探风向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

想做一件事,事情越大,重要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先搞明白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对于某件事,汉武帝让两拨人搞辩论。

自然有同意、不同意的,这些人群中的左中右就清楚了。

而谁强烈反对,谁无所谓,谁又能争取,更能看出一二。

尤其通过反对的人数、烈度,更能试探众人的态度甚至相关利益关系。

把这些东西搞明白,想推事情就容易许多。

【启发】

汉武帝当时是不是有心故意这样做,这个已经不得而知。

不过,这么做的好处却一目了然。

对于我们个人同样也可以学。

比如《奇葩说》,里面说的东西、论点论证不去讨论,但是就多人多角度阐述一个观点而言,这个方式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具体的实际运用,尤其在职场中,学学汉武帝让下属们两边多辩论,真的是好处多多。

其一,通过辩论,能够看人、识人。

其二,通过辩论,让下属多说,把事情说透说全,利弊一览无余,有利于决策。

其三,下属先说,辩论个几回,领导再做决策能够回避很多坑。

其四,充分民煮,省的说领导一言堂搞独裁专断。

其五,谁说的好,就让谁干,顺理成章!

但是,最最核心的大前提,你必须自己心中坚定向不能摇摆,否则,你听的越多,越容易糊涂。

2000多字不容易,不奢求您的打赏,有个赞就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