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座有爱的城市,在这里,我封闭的心灵被解救,我也愿把爱传递。'说这话的主人公名叫李晓茹,现任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是省广电集团公益节目负责人,同时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校友。她原本是在'井底'仰望天空的孩子,如今却成了希望的传递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温暖人生故事—— 贫困压不垮的求学梦李晓茹出生在渭南市蒲城县龙阳镇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妈妈患有小儿麻痹,爸爸因为长期患癫痫病身体不好,家里靠种小麦和玉米为生,一年的收入才几百块钱,是当时镇上最穷的一户人家。早早懂事的李晓茹从五六岁开始,就赶着一群羊放羊喂猪,帮家里干农活,吃从田里挖来的野菜。 繁重的家务劳动并没有影响李晓茹的学习成绩,她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这时,有人给李晓茹的父母说:女孩子上学没用,不如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虽然家里生活拮据,但父母不愿孩子再吃没文化的亏,一定支持李晓茹上学。就这样,李晓茹如愿上了初中。 为了省几块钱的路费,李晓茹经常走几十里的路来回学校,每周不花一分钱,靠着从家里带的一瓶咸菜,20个馒头度过。寒暑假外出打工,想尽办法挣钱交学费。那时候的李晓茹,最知道贫困的苦。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李晓茹正在地里干农活,收到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喜讯瞬间在全村传开了。看着几千块钱的学费单,想着到西安以后的生活费,李晓茹表示,当时真想撕掉通知书,外出打工就可以帮父母减轻负担。 但是,她又想到了之前在书上读到的一句话:教育是一条垂在井底的绳,井底的人能顺着这根绳爬上来。'我多想顺着这根绳爬上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幸运的是,李晓茹这个理想实现了,亲朋好友都来帮助她,当地妇联给李晓茹一家人送来了'陕西省红凤工程资助申请表',在红凤工程的资助下,李晓茹顺着教育这根'绳',从站在井底仰望天空,到怀揣着感恩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踏入了西法大的校园,让自己的求学梦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落地开花。 温暖解救了自卑女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之后,新的挑战又摆在了她的面前。'看着陌生的城市和环境,看到活泼开朗、谈吐大方的同学们,他们聚在一起讲名牌、谈明星、聊体育,这些我都不懂,我的内心是封闭的,想找个帐篷把自己包起来。'李晓茹坦言。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西法大的社团和学生会组织了关爱新生的活动,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学长学姐们都很亲切,我才开始愿意与人交流。在相处中,我了解到,这些学长都是学校社团志愿者,这是我对志愿者最初的感受:温暖、亲近。我也想成为和他们一样让人感到温暖、亲近的人,就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从此,李晓茹走上了公益道路,大学四年的志愿者经历慢慢让她有了笑脸,敞开心扉,大学生心理建设成长课程也给了李晓茹很大的帮助,她慢慢变得自信了。 社会给予的力量,助力她圆梦大学;而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又让这个曾经自卑的女孩成功蜕变。李晓茹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带着当初那份感恩的心,她打算继续留在西安工作,并考进了陕西广播电视台,立志要用笔和话筒帮助和当初的她一样贫困的人。 大爱托举起更多希望在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李晓茹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份公益爱心,困难在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去奉献。于是,他们就成立了专门的志愿服务队——896志愿服务队,提供了实现这种追求的途径。 同时,李晓茹作为896汽车调频公益项目组负责人,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公益'的模式开展公益活动,打破传统公益苦情风格,创新实现公益与生活、时尚结合,通过'节目+活动+主播代言+全媒体互动+志愿服务协会'的全新模式,释放出更大的社会正能量。李晓茹和团队也先后荣获陕西好青年、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陕西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等荣誉。 让人感动的是,今年被西北政法大学金融系录取的新生张彩艳,也是一位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的自强女孩。当她的故事在中央二套播出之后,不仅收到了全国各地的爱心捐助,作为她学姐的李晓茹,也决定资助张彩艳完成四年大学学业。这个关于'爱' 的故事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得以传递。 李晓茹说道:'不知不觉,这么多年了,公益帮助了我,也引领了我,让我摆脱自卑,带给我阳光、自信和力量。'而如今她将这份力量带给了更多的人,也让温暖在西法大得以传承和延续! 欢迎关注'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西北政法大学校友总会官微、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官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