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伤寒明理论

 平安健康LZJ 2020-10-14

1 天人相应,则阳气升浮降沉。

天之阳气,升为春,浮为夏,降为秋,沉为冬。

人气应之,春则肝木升,夏则心火浮,秋则肺金收,冬则肾水藏。

脾胃属土,土主四季,土枢四象,土应四时。 

2 人一天的阳气,早升,午浮,暮降,夜藏。昼则阳旺,夜则阴旺。

夏天,阳气升浮于外,天最热而人体内最寒。

冬天,阳气收藏于内,天最寒而人体内最暖。

无阳不暖,则成伤寒。冬寒不暖,则春木不发,木郁成陷,夏火外浮,而阳根不固,秋金主杀,生气欲败。

3 四季有风,风有生杀。春风主生,秋风主杀,生而不能,生也变杀。

风有正贼,夏时南风为正,北风为贼;冬时北风为正,南风为贼;

风应其时,是为正风,风不应时,是为贼风。

木气为风,升则为正,陷则为贼,此即木能疏土也能贼土之义。

春木当升,升若不能,正也变贼,此即对应中土,或为功首,或为罪魁之义。

太阳伤寒,营郁中风,泄其皮毛,发热汗出,此风为阳。

少阳内寒,水寒风动,阳泄汗出,汗出恶寒,此风为阴。

4 寒温应时,当寒更寒,当寒反温,皆天气之不和,故又有寒疫温疫之不同。

5 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肺肝肾心脾。六气,燥风寒热湿暑,对应四时降升沉浮;

  六气者,其火有二,君相之别,五行有相生相克,又有反侮,六气者,对应六经。

6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中风者,外寒营郁之风与内寒木陷之风。

伤寒者,伤外太阳之寒与内伤少阴之寒。

湿温者,此即湿热,因虚得湿,湿郁则温,湿郁其阳,则成湿热。

热病者,此即暑病,夏月而外感风寒也。

温病者,冬伤于寒,病发于春。此治论观《四圣悬枢》。

7 伤外之寒,用发散药发寒,

  伤内之寒,用温阳药散寒,

  凡是热的东西,都以发散之性,凡是寒的东西,都有收缩之性;热胀冷缩,是物理之性,此就是中医伤寒与温阳之理。

  太阳水寒,寒则收敛,通过肺气收敛,故经气主降;少阴水寒,化气为温,温则发散,通过肝气发散。故经气主升;太阳主皮毛,统于营卫,营温之外散,卫凉之内敛,营卫调和,是为平人。伤寒脉紧,即是寒气伤人而性收缩,即使中风发散,也先因伤寒收缩,而后内郁营热发散之脉缓。

  足少阴水寒,化手少阴君火,其气为温,温则为肾气,温则不病,病必为寒,寒性收缩,寒则木陷,不能升散,水寒则土湿,湿则脾陷,陷则不升,则不能温散。全是伤寒收缩,没有阳盛热散。

  太阳表寒,用麻黄,杏仁,发表散寒;太阳中风,桂枝,白芍,通经解肌,凉血敛营。

  表寒里实,大承气汤,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少阴内寒,用附子,细辛,太阴湿寒,干姜附子,厥阴脏寒,细辛,吴茱萸,三阴脏寒,温阳遂寒,内寒湿热,猪苓汤栀子柏皮汤,外寒湿热,茵陈散麻豆汤。脏腑俱寒,吴茱萸汤。

里虚太阴,四逆汤,少阴阴多,附子汤,厥阴阴极,当归四逆汤。

结尾三;论表证,虚实与寒热

1 太阳伤寒,是为表实,寒伤营血,恶寒无汗,阴寒外实也。

太阳中风,是为表虚,风泄皮毛,恶风汗出,卫阳之虚也。

2 太阳四十二,伤寒,汗出而不渴者,茯苓甘草汤,此是因湿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湿病九,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此是因湿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水气二十二,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此是因水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太阳四,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此是因寒生风,汗出恶风表虚也。

3 太阳三十二,太阳中风,脉反浮紧,发热恶寒,大青龙汤证,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太阳三十三,太阳伤寒,脉反浮缓,胃阳外蒸,大青龙汤证,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水气二十六,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肺痈二,病咳逆,吐脓血,脉微而数,此为肺痈。越婢汤,麻黄六两,此是表实。

呕吐十一,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麻黄三两,此是表实。

咳嗽十,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麻黄四两,此是表实。

葛根汤,麻黄三两,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皆是表实。

4 太阳中风,发热恶寒。太阳伤寒,恶寒或已发热。外感之寒热,对比里虚之寒热。

  太阳三,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此寒在骨髓;病人身大寒,反不近衣,此寒在皮肤。

  太阳九十二,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者,桂枝加附子汤。此是内寒而表虚。

太阳九十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是内寒之表阳虚寒。

  少阴二,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是外热而内寒。

  少阴三十一,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此是亡阳之恶寒。

  厥阴三十一,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此是内寒亡阳之发热

  水气八,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见恶寒。此为水气,水旺而表寒。

寒疝一,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见恶寒。此为寒疝,寒结而表寒。

妊娠三,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恶寒,附子汤。此是内寒之盛,表见发热恶寒。

结尾四;论里证,论虚寒与病实

1 虚寒者,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之类,在加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虚则温之。寒在脏腑,温之则已。

2 病实者,水结为石,气积为瘕,血结为癥,寒结为疝,痰结为瘀(肠间水气),奔豚积聚,宿食停实,阳明腑实。实必实治,干血劳之大黄丸,阴伏之下瘀血汤,寒疝之乌头二汤,瘕病之化坚丸,癥病之桂枝茯苓丸,石水之麻附辛加枳术汤,肠水之已椒苈黄丸,积聚之奔豚汤膏,胃实之大承气汤,结塞呕吐之大半夏。实必实治。

3 老可老中医治疗危重症时,论虚寒与病实,常用的几个理论。

本气素虚,有培元固本散;阴寒格阳,有破格救心汤;阳亡欲脱,有来复固脱加附子救逆汤。虚则补之,实则破之,亡则固脱。典型的“伤寒”虚实救逆之法。

表阳伤寒实,病痉口噤,则有刺血解表,表阳虚陷,则有从里托透之法。病从表来,则从表去,李老之论,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善治者,治其皮毛也。(观痉病,人参败毒,小青龙医案则知)

表闭里实,则有攻毒承气汤,以泻表闭之腑热,热泻则病愈。

里虚阳脱,则有来复汤固阳防脱,加附子救逆,温寒回阳。

扶阳之正,祛里虚之邪,扶正不行,就专祛邪。邪也因虚而生。要么虚证,要么实证,虚不可实治,实不可虚治。

论;本条或有遗漏,或不严谨,主要目的是,先把虚寒与病实的概念,理解区分,有时候扶阳补虚即可,有时候就要祛邪,或要解表,或泻满实,或磨化固涩,或泄水气,或温通寒结等。有时候就要破阴寒格阳,或救逆固脱。中医治病,综合性很强,在《伤寒金匮》全部体现出来,慢慢体会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