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缩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栽,我在张家界三日两夜:袁家界、百龙天梯、地质公园博物馆

 书语人间 2020-10-14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接上篇:缩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栽,我在张家界三日两夜(内附行程建议)


06.
袁家界

回到杨家寨索道上站后,便可以搭乘景区内的环保巴士,继续前往袁家界。

相传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黄巢手下有一位袁姓将领为了躲避追捕来到这里隐居,并将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为「袁家界」。

这里既有天然形成的「天下第一桥」,还有电影《阿凡达》的外景取景地「乾坤柱」,是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


步行进入袁家界,跟着人群一路向前,便来到了第一个观景台,眺望对面,其峡谷中有一石壁,耸立于溪流旁,高约300米,长约800米,顶天立地,豪气夺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百丈峡」了。


接着,跟着指示牌一路向前,向回眺望,便能够看到两座山谷之间悬挂着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这就是「天下第一桥」了。


然后,沿分岔路继续往右前方前行,穿过「放生池」,来到「迷魂台」

这里最大的特色,便是远处的石壁上,隐约有「人脸」浮现,小伙伴们不妨一起来数数看下面的图片中,都有多少张人脸。


看完了「迷魂台」以后,一路向前,便来到了同心桥,桥的对面那座上大下小的石柱,便是电影《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的取景地「乾坤柱」。

想象一下,我们人类有朝一日,若是能够如鸟儿一般,在石柱间自由翱翔,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看完「乾坤柱」后,继续往前,便是下一个景点「百龙天梯」

由于见过了杨家界的险峻,袁家界的网红景点在我心中,已然是稀松平常了,再加上一路上遇上了多个旅游团,每一个观景台我都没有久做停留了,所以总用时大概在1个半小时左右。

但因为距离环保车车站较近,沿途道路都相对来说比较平坦,因此,你如果在张家界游览的时间有限,又不想错过精华景点,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它与天子山了~


07.
百龙天梯

百龙天梯是张家界武陵源里的自费项目。

通过垂直距离高达335米的落差,将袁家界和金鞭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行速度达到了3米每秒,是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电梯,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到达上站后,买票,跟着人群一路往前便可以到达上站口,我因为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过了,所以人很少,几乎没有怎么排队。

下百龙天梯后,你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坐车回到「水绕四门」和「武陵源标志门站」。

我个人建议是去「水绕四门」,时间充裕(5点以前)的可以留出半个小时去参观张家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然后再从「水绕四门」出标志门。

这样来说,排队时间会相对少一点。


08.
张家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免门票的,讲解收费是30元一人,还有一个讲张家界起源的VR电影是88元一位,我认为,看看博物馆,听听讲解便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我简单和大家说一下,张家界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为何能够在雨水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屹然不倒。

大约3.8亿年以前(泥盆纪中期),大量陆源碎屑物流入滨海区,经过沉积压实,成为了今日张家界的石英砂岩。


然后,泥盆纪晚期,约3.5-2.9亿年以前,在海西造山运动下,张家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山体开始经历风化剥蚀。


2.85-2.1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壳的下降使得张家界再次变为海洋,沉积了石灰岩,成为了张家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的物质基础。


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使得张家界升为陆地,石灰岩出露于地表,张家界地区自此脱离了海洋环境。


而后,1.8亿-260万年间,张家界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湘西期夷平面和岩石的垂直节理后经过风化侵蚀、流水侵蚀和重力作用,形成了现在的张家界地貌特征。


一开始,张家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801981年,经过画家吴冠中先生和新华社摄影记者杨飞的报道,才逐渐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纵观张家界的形成经过,特殊的地层与岩石性质,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特殊的构造部位,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 基座,是4.1亿年前沉积形成的,地层较厚,能够承担得起300-500米砂岩石的重压;

  • 主体,是3.59-3.99亿年前的石英砂主体,能够经受住风吹、日晒、雨淋;

  • 顶盖,有减缓侵蚀的作用,相当于螺丝上的安全帽,对石英砂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张家界的出现绝非是偶然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珍贵礼物~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文章里,我将继续和你分享我在黄石寨、金鞭溪的旅行,和张家界的衣食住行。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